手工竹编|细微瑕疵遇上完美主义者,结果将是……

图文:黔源竹韵艺记

当1%的不足,遇到1%的完美主义者,那么不是得到万分之一的不足,而是得到100%的烂货,这就是手工竹编,一个没有也不可能有质量标准的民间手工艺品的悲哀。

手工竹编|细微瑕疵遇上完美主义者,结果将是……

完美,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定义,有人说相当相当相当的漂亮是完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这个漂亮是一个主观命题,因为个人的环境,阅历,知识,角度等等不同都会影响这个漂亮的定义,中国唐朝以肥为美(或许肥不是现在定义的肥吧,姑且用之),但如若放在现在,如果没有足够的气质,稍微肥点就会被人说三道四,自然也就不会和漂亮有多少关系。

手工竹编|细微瑕疵遇上完美主义者,结果将是……

科技机械的车床能把做工尺寸精细到纳米,但是作为一把篾刀闯天下的竹编手工制作,却很难达到这样的精准,又因为竹器的编制多数都是靠着艺人的感觉,而非采用模子编制,所以竹器的整体尺寸会有一定的误差,这是可以理解的。

手工竹编|细微瑕疵遇上完美主义者,结果将是……

竹器编制都是批量处理材料,每个批次的材料质量也存在这差异,做工编制也会因为师傅当天的感觉而呈现不同的细微差异,也因此,在一整批的竹器当中,自然会因为各种巧合出现一定比例的不足,姑且称之为次品。一套套全程手工的竹器有瑕疵,概率不小,但这种瑕疵在层层的筛选之后会逐次减少,当然,不排除漏网之鱼。

手工竹编|细微瑕疵遇上完美主义者,结果将是……

但因为这个瑕疵的定义存在主观区别,而这种区别有时候竟然是对立的存在,竹丝细了,会有人说精美,会有人说不耐用,竹篾厚了,会有人说牢固,会有人说粗糙,竹片去青了,会有人说光滑,也有人说保持青绿更好,圆形竹器锁口存在一定的不规则圆,有人说这是手工制作可以理解,却也有人说这是不合格的次品,应该达到360度正圆标准。那么这些说法,都是标准,也可以都是瑕疵。

手工竹编|细微瑕疵遇上完美主义者,结果将是……

竹制品,因为采用原料在一定时间内是有生命活力的存在,就算编制成型之后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色泽是本色竹器争论最多的,有人说竹器就应该是青绿的,因为竹子是青绿的,会因为自己的固执而把呈现棕黄或者红棕色认为是瑕疵,但,竹器的青绿只能存在一定的时间内,竹器色泽是动态变化的,至于朝着什么方向变化,这个和保存环境有关,干燥通风可能朝着红棕色变化,潮湿密闭,可能朝着乌黑色变化,前者为正色,后者为败色。

手工竹编|细微瑕疵遇上完美主义者,结果将是……

但这诸多环节在一个追求完美的完美主义者前面都将不会得到应有的理解,当一个各种巧合下遗漏的次品,或者某个环节中的不足遇到完美主义者遇到,那结果不会是竹器做工不足的概率问题。1%的不足,遇到1%的完美主义者,那么不是得到万分之一的不足,而是得到100%的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