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量力前行,美國「葉公好龍」

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以來,一直試圖通過各種方式對華施壓,其中包括要求WTO以發達國家而非發展中國家標準對待中國,推動世行提高給中國貸款的利率等。無論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如何混淆視聽,都無法改變中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這個事實。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的這個國際地位沒有變,在上月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約翰內斯堡會晤中,習近平主席也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這個定位符合中國基本國情。首先是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還沒完成。雖然我們的工業化取得巨大成就,現已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製造業,最完善的工業體系,學習能力也非常強,但客觀講,整個經濟體系還沒徹底完成工業化,依然處在爬坡的過程中。這是中國仍在“發展中”的根本原因,如果工業化真完成了,再說“發展中”就缺乏學理基礎了,但事實是還沒到那個程度。

專家:中國量力前行,美國“葉公好龍”

其次是中國發展不平衡問題。雖然中國沿海和中部一些城市地區的現代化水平已經比較高了,但沿海農村地區和中部中小城市現代化水平還較低,西部地區的發展水平普遍還要更低一些。如果只看北上廣深杭州等發展最好的那幾個點,怎麼看中國都是發達國家,但要看整個中國和14億中國人這個整體,就必須承認相當高的比例還處在現代化早期階段,就平均水平而言,我們還處在發展中國家階段。

再者就是還有一些很難用數字表達的東西,其中包括社會上符合現代化要求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的培養,比如遵守秩序、正確的公益觀等,另外還有現代國家的治理能力等,這些方面還有欠缺。十九大報告中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明確要求,也有這方面的針對性。

綜上所言,硬的方面,工業化還未完成、地區發展不平衡;軟的方面,與現代化相關的社會習慣和國家治理能力等還有不足。這些因素加起來,證明我們對自己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定位符合事實。

除了符合基本國情,這樣的定位也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美國罔顧事實基礎,想把我們定位為發達國家,目的是要中國承擔更多義務和責任。我們當然會有所承擔,但要承擔跟自身能力與地位匹配的國際義務,同時抵制那些明顯不合理的要求。

當今世界的大多數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真正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就是以歐美日為代表的幾個國家或地區,發達人口加起來不到全球總人口的15%,不發達國家人口比例佔到85%。在此背景下,中國把自己定位為發展中國家不僅符合事實,在政治上也具有合理性,代表性也更強。

新中國成立69年來,我們的工業化總體是成功的,雖然還沒徹底完成,但一直都在爬著坡往上走,尤其過去40年來以市場化改革為動力的現代化,大大提高了效率。中國原本就有的規模,加上工業化、市場化取得一定成就,就使中國確實具備了從發展中國家轉向發達國家的可能性,這個不能否認。

有些學者據此提出,中國的國際身份具有了雙重性,兼具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特性。作為一種學術觀點,這也無可厚非。但在這種雙重性中總得有所側重,尤其在國家政策制定過程中,需要有對自身的基本定性。目前而言,更合理或占主導地位的定性,當然還是發展中國家這個現實情況。

最近這些年來,中國在外交層面的進取心明顯變強了,過去被動反應居多,現在更多表現為積極進取,在國際上很活躍。這種活躍引發一些疑慮或批評,但必須說清楚的是,這也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

其一,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但它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僅是物理體量就決定了我們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中的影響會比較大,其他國家對我們的期待很高。這決定了中國不得不承擔較之一般發展中國家更大一點的責任,這個迴避不了。其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國也希望中國幫它分擔一些國際責任。尤其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曾提出G2的概念,它自己挺不住了。

在此背景下,中國外交比以前活躍了,發展中國家總體挺滿意的,對中國發揮積極作用感到高興,但發達國家心理卻變矛盾了,原來它們要中國多承擔責任,一旦中國按照它們說的去承擔了,它們又有點葉公好龍,被中國展示出來的能力嚇一跳。

這就是現在中國國際表現的背景。第一,無論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客觀上都對中國有期待甚至有壓力。發展中國家希望中國在國內發展和國際環境上多幫它們一點,發達國家希望中國多幫它們承擔責任。

第二,從國家利益角度講,中國自己也需要在外交上活躍一點,因為我們需要與其他國家在市場化原則基礎上,建立更緊密的產業合作。

第三,中國近年來的海外利益日益增多,需要保護。

第四,國際治理出現赤字。原來主要是美歐提供國際治理的方案和資源,但現在美歐都不願意了,歐洲有心無力,美國則是有力無心,變得小氣,因此國際治理供給層面出了問題。供給減少,需求卻在上升,比如氣候變化、自然災害頻率增多、網絡世界帶來新的問題等新議題顯著增多。兩相對比,國際治理赤字明顯加劇。這種情況下,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不得不多做一點。

多種原因疊加,導致中國雖然在定位上仍是發展中國家,但又得在國際事務特別是全球治理當中發揮一些領導作用。

正因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在全球治理中是相當謹慎的。比如網上一直有人說中國在對外援助上花錢太多。但實際上,從外援佔GDP比例看,中國跟其他大部分國家比並不高,歐洲國家佔比最高,美國也比中國高很多,中國基本是在量力而行。我們雖然變得積極,但不激進,而是始終基於最大發展中國家的這個身份。

一個國家的定位由兩方面構成,一是自我定位,二是國際上的看法。10年之後我們不太清楚情況如何,但至少現在,我們對自己的認定是發展中國家,而大部分國際社會成員對此也是認可的。(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國未來研究會理事長)

原標題:金燦榮:中國量力前行,美國“葉公好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