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是很好的運動,再搭配4種方式,不少疾病都「走沒了」

相信很多朋友每天都很熱衷於刷微信上面的步數,如果每天走到1萬步以上,在排行榜上排名靠前收穫朋友的贊都會覺得美滋滋。確實對於許多人來講,走路是一種最方便最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一項運動。早在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運動是步行”的說法。那麼每天走多少步才能保健作用?走路要用哪種方式走才最健康呢?

步行是很好的運動,再搭配4種方式,不少疾病都“走沒了”

你知道嗎?每天走6000步就足夠了

關於每天走路的運動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明確指出“每天的活動量達到 6000 步,有益於保持身體健康。”這個時候大家看一下自己的運動排行榜,可能覺得自己幾乎每天都達標了。但是其實這個每天6000步指的是自己自主的運動,手機的步數統計還包括一些平日裡零散的活動,短暫的行走,像平常的上廁所、做家務等等都包含在裡面,所以這是不算的。

所以,想要6000步真正達到效果就最好還是“刻意地”自主地去運動,長時間地走路且保證運動在中等強度。所謂的中等強度,就是控制在走路時心跳在120-180次/分鐘,當然對於身體素質不太好的或者年紀比較大的老年朋友,心跳的次數可以降低一點。用170減去自己的年齡即可得到最佳的運動心率,比如你是65歲,那麼你運動後的心跳次數保持在105次/分鐘左右是比較理想的。

步行是很好的運動,再搭配4種方式,不少疾病都“走沒了”

怎麼走最健康?不同方式效果不同

1、快步走:快步走是一種有氧運動,按照定義,當人走路時速達到5.5公里才叫快步走,所以大概每10分鐘要走到1公里左右。應當跟普通的散步區別開來。美國有項實驗,讓一組40-57歲的男士進行為期20周每週4次40分鐘左右的快步走運動,週期結束後檢查其身體結果顯示,這些參與實驗的男士的心臟功能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此外體重以及皮下脂肪的厚度也有所減少。此外,快步走還可以活動筋骨,對於久坐的上班族來說不失為放鬆身心的方式,還可以預防骨質疏鬆。

步行是很好的運動,再搭配4種方式,不少疾病都“走沒了”

2、走走跑跑:如果平時體育頻道上介紹運動員的專業訓練相信都有看到他們熱身的時候會進行交替跑的訓練,這種訓練對於普通的鍛鍊人群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健身方式。這種運動方式相對快步走強度會高一點,但是脂肪燃燒速度會加快,如果是以減肥為目的的人群可以多嘗試。剛開始鍛鍊的時候,可以先快步走1分鐘然後慢跑1分鐘這樣交替進行,習慣了這樣的強度之後,可以增大一點運動量,像先走2分鐘再跑2分鐘,然後再逐步加大。

3、踮腳走:踮腳走路的時候要求足跟提起,完全運用足尖走路,這樣走路可以鍛鍊屈肌以及通暢足三陰經。對於進入年老期出現雙腿乏力、牙齒鬆動、聽力減退等情況的老人,可以試試每天進行踮腳走路的運動。運動強度可以因人而異,每次走30-50步停下休息,然後再走。對於老人家剛開始踮腳走的時候建議要扶著欄杆等固定的物品,而且要循序漸進不要一開始就追求大的運動量。

步行是很好的運動,再搭配4種方式,不少疾病都“走沒了”

4、倒著走:倒走很多人都知道可以輔助治療腰痛和椎間盤突出。倒走還可以矯正駝背,因為人類平時的活動都是向前的,當長時間進行單方向的活動,重心就會連同脊柱向前傾造成軀幹彎曲,形成駝背;如果平時運動的時候有做倒走的運動,重心就會向後移動從而幫助矯正。但是倒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宜在平地進行。此外剛開始鍛鍊的時候可以試試用負跟鞋,就是前高後低的鞋子,可以強制重心後移,也能排除安全隱患。

生命在於運動,健康的生活方式必少不了運動鍛鍊,走路的運動需要長期堅持,不可能說走一兩天就立竿見影,堅持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自己的身體發生明顯的變化。所以飯後就不要老窩在沙發上看電視了,趕快走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