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集聚英才 撬动发展新动能

2018-08-08 15:3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苏意伟 徐丽娜

平阳:集聚英才 撬动发展新动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柱”;人才,是加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抓好人才工作对平阳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从县委人才办了解到,近年来,平阳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下工夫、出实招,创新方式引进人才,加大力度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服务人才,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人才工作实现了“三个突破”。去年,力邦合信入选省级领军型创新团队,为温州省级领军型创新团队“破零”,凸显了“力邦现象”;去年5月中组部公布的2016年度“国千”名单平阳入选2人,为平阳县“国千”人才引进“破零”;去年引进高级人才49名,同比增长29%,实现历史性突破。

精准引才育才

平阳:集聚英才 撬动发展新动能

“项目是引才之基、成才之本。我们始终坚持围绕项目、按需引才,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和高端科技人才。”县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平阳县围绕产业转型、企业发展、项目开发创新引才方式,开展了“进企访才”专项行动,制定发布《平阳产业人才、技术和项目需求目录》,推进“人才联盟”建设,设立10个驻外招才引智工作站,聘任11名招才大使,以“博士引博士、专家引专家”,今年已对接海内外人才40多人,引进20人,有效提升顶尖人才引进质量。此外,我县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这一青年人才资源,通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多途径吸引大学生来平就业创业,今年已招引大学毕业生650多人;加大高校毕业生来平创业支持力度,设立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基金,今年已发放贷款220多万元,有效提升全县后备人才生态基础。

平阳县还持续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分类推行“人才+互联网培训”“人才+实践基地实践”“人才+重点项目锻炼”,加快推进“教育名师”“卫生名医”“文艺名星”“科技名家”“企业名管”“产业名匠”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去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372名、全市第一,入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实现“零突破”。

升级人才平台

日前,萧江镇与浙江大学达成合作,共同研究推进该镇塑编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总体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塑编产业。这是近年来该县大力度搭建平台集聚人才,推进“院地”合作平台建设所取得的一项成果。人才发展平台建设是人才集聚的基础,近年来,平阳县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不断深化与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温州大学等名校合作,加速推进自主科研平台建设,去年新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温州市最多,新增市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与温州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共建智能制造研究院,翻开了产学研合作的新篇章。

平阳县创新思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企业在外直接建立研发机构就地引才,实现人才智力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力邦合信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公司通过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吸引留住“国千”等高端人才50多人,建立了以2名“国千”人才领衔的研发团队,开发出全国首套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并实现量产,企业产值连续几年实现翻番。

贴心服务人才

环境好了,才能让人才在平阳落地生根。近年来,平阳县加大力度、持续改善服务环境,推行“平阳英才卡”,开展高级职称知识分子健康体检,建设高层次人才俱乐部冯宅站、子久站,成立“人才婚姻联谊会”等人才生活交流平台,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服务人才,列出引进落户、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11个人才引进咨询办理“清单”,形成覆盖全县、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人才服务体系。加大力度解决人才关注的人才住房等问题,去年我县投入9500多万元,建设人才公寓181套,提供人才赁房156套,发放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128万元,有效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平阳县还持续完善人才政策环境,制定出台《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县的30条意见》《关于进一步鼓励高校毕业生来平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等新政策,将“国千”等B类人才、“省千”等C类人才的个人奖励由原来的100万元、50万元分别提高至300万元、200万元,人才政策质量进一步提升。引导企业用好扶持政策,推动企业招才引智、转型升级,力邦合信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炜冈机械获批发布印刷机“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庄吉成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企业、一鸣入选省级“试点企业”,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