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故事(第三章 宗教和民族的關係)

伊朗的故事(第三章 宗教和民族的關係)

伊斯蘭教發源於阿拉伯國家,而伊朗人並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在阿拉伯人征服伊朗後,伊斯蘭教開始在伊朗大範圍傳播,而伊朗的伊斯蘭教和阿拉伯的伊斯蘭教頗為不同,最重要的不同就是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衝突,而作為少數派的什葉派在伊朗佔據支柱的地位,什葉派的誕生恰恰不是宗教主義的結果,而是民族主義的結果。

今日的主宰伊朗的什葉派和主宰阿拉伯地區的遜尼派的分歧早在公元632年就註定了,由於默罕默德的去世導致了繼承權之爭,代表新興的伊斯蘭神權貴族的聖門子弟團,代表中下層穆斯林的阿里黨和代表伊斯蘭時代貴族的倭馬亞家族互相爭鬥,儘管作為穆罕穆德的堂弟加女婿的阿里更加適合擔任新的哈里發,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伊斯蘭新興神權貴族取得了勝利,在連續兩人哈里發後,阿里才繼承了第四任哈里發,在經歷5年的統治後,於公元661年被刺殺,其子哈桑在穆阿維葉的脅迫下讓位,隨後穆阿維葉建立起了大名鼎鼎的倭馬亞王朝。

公元680年,穆阿維葉去世,兒子葉齊德繼任哈里發,而此時阿里的次子侯賽因發動叛亂,被鎮壓,葉齊德的軍隊割下了侯賽因的頭待會到大馬士革,隨後又被送到卡爾巴拉與其屍體合葬,這是在伊斯蘭教的一個轉折性事件。

按照什葉派的理論,很顯然,阿里作為穆罕穆德的堂弟加女婿,又是穆罕穆德的最早追隨者,按照血統,他的兒子侯賽因理所當然的應該繼承穆罕穆德的哈里發位子,而侯賽因最終被殺可以被視為“殉教”,由此一來,什葉派為此和遜尼派產生巨大的分歧。

如果單純的教派分歧,怕是還波及不到今天的伊斯蘭教,正如同中國古代的儒家的派別更是千奇百怪,並沒有影響到中國成為一個大一統國家,而伊朗人接受伊斯蘭教也不意味著伊朗人就放棄了作為自身民族的意識。雖然伊斯蘭教被強制性在伊朗普及,但是伊朗人同時也異化了伊斯蘭教。

在7世紀到15世紀的伊朗,大量的王朝依靠伊朗人奪權,伊朗人在各個王朝擔任重要職位,反而排擠到原先的部落貴族,尤其是在薩法維王朝建立以後,是第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作為國教的朝代,薩法維王朝時期積極對外推行什葉派思想,對什葉派在伊朗的發展和壯大起到重要作用,而整個伊朗民族作為民族認同感也是在薩法維王朝確定下來的。

伊朗人對於自己過去的波斯帝國時代非常自豪,實際上當時的阿拉伯人雖然征服過伊朗,但是相較於輝煌燦爛的波斯文化,阿拉伯人尚有比較大的差距,在推翻倭馬亞統治的過程中,阿拔斯家族獲得了伊朗人的支持,在建立新的王朝後,自然大批的一覽跟成為高官,伊朗的政治制度,服飾,歌舞,酒,文學和藝術對後來的阿拉伯人影響非常大,不少生活習慣反而被阿拉伯人所接受。

因此伊朗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其他別國都有不同,在二戰後民族主義高漲的時代,除了摩薩臺的自由民族主義和人民黨的左派民族主義以外,還有霍梅尼的伊朗伊斯蘭民族主義,這種帶有宗教的民族主義在中國這種傳統的世俗國家看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是從我們的鄰國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比如說,韓國。

韓國今天的基督教勢力異常強大,即便是在中國也常常可以看到幾乎不可理喻的韓國傳教士。而韓國基督教的興盛並非是單純的宗教的緣故。早在韓日合併後,韓國各大長老會合並,形成了韓國統一的基督教會,韓國人經常使用基督教來反抗日本人的壓迫,教會實質上是政治運動的庇護所。

日本為了防止韓國人反抗,強行在韓國推行皇民化運動,給韓國人洗腦,強制推行神社參拜,而韓國人反抗這一精神枷鎖的辦法就是利用基督教,尤其是基督教教義嚴禁偶像崇拜,而神社參拜本身就是違反基督教義。

由於基督教會普遍和歐美國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儘管日本人明知道基督教會成為韓國抗日運動的庇護所,卻又不敢過分逼迫基督教會,生怕和歐美列強鬧崩關係。

韓國今天基督教的發展,本身就是帶有強烈的民族獨立情緒,韓國基督教是伴隨著韓國擺脫日本殖民的事件中一路走過來的,這點和伊朗盛行的什葉派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什葉派的誕生髮展並非簡單的認同不認同阿里的後裔作為哈里發,而是作為伊朗民族主義的一部分。

然而伊朗的民族主義並不是簡單的愛國主義,也不像類似於中國這種世俗國家的民族主義,從伊朗歷次的革命來看,至少分為四種

第一種是巴列維式波斯君主制民族主義。以古代伊朗----即波斯文化的輝煌為根本,證明波斯封建帝制的合法性,藉助西方推行世俗化和民族主義,在君主獨裁統治下實現民族獨立,統一和復興,這種思想迄今為止在伊朗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力。

第二種是摩薩臺為代表的自由民族主義。主張建立自由民主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其群眾基礎是比較親西方的自由派知識分子和工商階級,包括教師,醫生,律師,企業主,公務員等等。

第三種是伊朗人民黨的左派宗教民族主義,宗教和左派在中國人看來似乎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在伊朗真的有這樣的支持者,他們把社會主義和伊斯蘭教義聯繫起來,消滅大地主和大資本家,反對貧富分化,主張社會主義民族團結和平等,這類民族主義很奇怪,一方面本身社會主義是主張無神論的,另外一方面,由於蘇聯作為第一個實行社會主義的國家,但是歷史上俄國對伊朗傷害不少,這種民族主義在伊朗支持者並不多。

第四種,伊朗伊斯蘭民族主義,代表人物當然說霍梅尼。伊朗伊斯蘭民族主義確實帶有原教旨主義的風格,但是和中東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原教旨主義是不一樣的,因為伊朗佔據絕對主導的是什葉派,正如同我所說的,什葉派本身就蘊含伊朗民族主義的成分,伊朗伊斯蘭民族主義既反對君主制,剝削和壓迫,反對猶太復國主義,推行和輸出伊斯蘭革命,但是伊朗伊斯蘭民族主義出現過很大的分化,一方面在兩伊戰爭後,伊朗在推行伊斯蘭革命的動作已經大大放緩,另外一方面,關於伊朗到底是伊斯蘭化還是世俗化在內部爭論非常激烈。

關於伊斯蘭婦女的頭巾問題,一般穆斯林婦女的服裝分為這麼幾種

伊朗的故事(第三章 宗教和民族的關係)

而實際上伊朗從沒有這麼極端,在德黑蘭相當多的婦女就是把頭巾當成一個裝飾品,類似於這種

伊朗的故事(第三章 宗教和民族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