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讓人淚目的好文:清明節追憶我的父親母親

一篇讓人淚目的好文:清明節追憶我的父親母親

“棗姐讀者地圖”千元徵文

清明節哀思:追憶我的父親母親

座標:江蘇宿遷

01

又是一年清明節。

2005年開始,清明節成了我每年要面對的一個重要節日。2005年, 29歲的時候,我失去了一生中歷經磨難的媽媽。2008年,我32歲,失去了一生跌宕起伏的爸爸。

多少次回顧爸爸媽媽的一生,萬般滋味上心頭,有甜蜜、有心酸、有怒其不爭、有恨命運不公......唯一的感慨就是人在世界面前真的太渺小了。

爸媽都是50後,婚後歷時11年,生了三個娃娃。他們的婚姻剛開始還是甜蜜的,雖然住在農村,但我們所處的是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爺爺是鄉鎮幹部,外公是小學會計,爸爸在糧食部門上班,媽媽在學校教書。在那個清苦年代,父母雙方家庭不論在物質生活還是社會地位上都還是略勝其他人家一籌的。尤其是爺爺,在我們當地是很有威望的黨員幹部,直到現在,從我們那個鄉鎮出來的5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我爺爺的威名。媽媽結婚前曾是鄉鎮宣傳隊骨幹,相貌雖算不上沉魚落雁,但也落落大方。據說是爺爺看中了這個兒媳婦,委託一個德高望重的教師到外公家提親,媽媽也就同意了。用現在的觀點看,真的是門當戶對的一門好親事。

那個時候誰也沒想到他們後面的人生要面對那麼多風浪,頭胎生了姐姐,第二年生了我,一看又是女孩,大家心裡多少有點遺憾。不久媽媽換了工作到鄉鎮農技站,為了能再生男孩,爸媽帶著我和姐姐躲到縣城裡,媽媽硬生生把鄉鎮輕鬆又體面的工作辭掉,進入縣城的街道工廠,當起了既不體面又勞累不已的工人。誰知一直不能如願生個男娃。這個時期,媽媽對家庭、自身、工作、兒女通通都是不滿意的。據我長大以後分析,有一段時間他們放棄了生男娃的願望,反正兩個女兒也不錯,而且我還有個當兵的二叔,他家要是生了男娃也一樣傳宗接代。不曾想二叔家也生了一個妹妹,爺爺就兩個兒子,二叔那時候已經轉正提幹。二叔在大城市,面臨大城市的計劃生育政策,二叔是肯定不會再生了。於是我的媽媽,這個自認為“偉大”的女人,為了家裡的面子,為了不被農村人笑話,再次挑起了生男娃的重任。

02

歷盡千辛萬苦1988年終於如願以償兒女雙全了。只可惜,幸福稍縱即逝,弟弟不到一歲,媽媽就生病了,一種嚴重的腦瘤,長在視神經附近,逐漸看不清楚。從現在的醫學技術來看,這個病已經不算什麼了,但在那個時候,醫生只有把媽媽的腦袋打開才能確定是什麼位置的瘤!手術出現了意外。媽媽是視線模糊地走進手術室,徹底失明地離開手術室的。

媽媽後來告訴過我,在醫院醒來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她真的是跳長江的心都有了!想到家裡年幼的女兒、嗷嗷待哺的兒子,眼淚都要哭幹了。因為在集體制工廠,醫藥費解決了一小部分後就徹底解除了勞動關係。後來的日子裡,爸爸一個人拿工資要養活五口人(爺爺早就退休了,他是個剛正不阿的幹部,一心撲在群眾身上,結果退休前都沒有把自己的退休手續辦好,導致多年來一直拿著一點可憐的工資)。家裡生活捉襟見肘,縣城的房子也賣掉了,用於給媽媽治病。媽媽的身體也在日復一日的求醫途中拖垮了,眼睛看不到,日常生活都是問題,於是媽媽和弟弟都被送回了農村奶奶家,我和姐姐剛上初中就住了校,週末到縣城的姑姑家去一次。

大約有十年時間,媽媽一直在不間斷地治療中,中醫、西醫、氣功、太極,知名醫院、草根醫院......,只要有一點點希望,爸爸就帶著媽媽前去。為了省錢,爸爸經常躺在媽媽病床下的地上將就一夜,吃更不說了,爸爸經常饅頭就涼水就是一頓,只為讓媽媽吃一口熱的。媽媽除了視神經不好,其他器官內臟都是好的,但這樣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艱辛,讓她身體和精神日益崩潰了。

03

90年代後期,爸爸看家裡三個孩子日益長大,花錢的地方太多,就走上了創業之路,開了一間廠,那幾年生意還不錯,我們又在城裡買了房。這時候我們這個縣已變成地級市,我畢業後沒上班在家裡照顧媽媽和弟弟有3年之久。2002年開始,爸爸考慮到兒女都大了,我和姐姐都結婚了,就計劃和媽媽離婚,追求自己的幸福。他承諾即便離婚,還是會繼續負責媽媽的經濟需求,找人照顧她。那個時候外公還在,舅舅和外公聽到這個消息快要氣炸了,輪番上陣,勸說爸爸不要離婚。我剛結婚,還沒感受到婚姻的甜蜜,就整天被媽媽哭訴、舅舅指責,怪我沒勸好爸爸......可憐我一個連愛情婚姻都沒弄明白的女孩子,拿什麼去勸說爸爸!而且確實那時候爸爸和媽媽差距太大了,媽媽什麼都不能分擔還淨給爸爸添亂,從道義上我應該支持媽媽,從情感上我又覺得該支持爸爸,我感覺自己都快精神分裂了。2004年,媽媽漸漸臥床不起了,,我也因為結婚從家裡搬走了,爸爸又把媽媽送回了奶奶家。

2005年農曆5月12,端午節剛過去一週,弟弟剛結束高考,我懷孕一個多月,媽媽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我經常回想媽媽這心酸的一生,算不算一副好牌被打爛了呢?從表面看不是,實際好象又是。她的一生都在屈從命運、沒有主見中度過。媽媽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智商很高,曾經考上市裡的重點初中,可惜只上了一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她走上了鄉鎮文藝宣傳隊之路,如果一切沒有改變,她的人生將是多麼順風順水啊!可惜人生沒有如果。恢復高考的時候,一方面她只是個未畢業的初中生再去高考也確實不易,一方面她已經結婚生娃,所以她屈從了。介紹人向她介紹相親對象時,她是嫌棄爸爸的,因為她小學和爸爸是同學,知道爸爸智商一般,但她把和幹部兒子結婚當成了一塊跳板,希望通過結婚改變命運,所以她屈從了;當我們家面臨無後的境地時,為了不遭受閒言碎語,她又屈從了。

我爸爸這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算得上“高開低走”,喜劇開頭,悲劇收稍。他出生於50年代,雖然爺爺只是個芝麻官,但在農村也是官二代,從小嬌生慣養,學習不成就去當兵,回來安排了工作,媳婦從長相到家世都無可挑剔,未來真是一片大好。誰曾想在生孩子上遇到一個又一個坎,最可怕的是媳婦竟然一病不起,第一次去省城手術,他們都以為腦子裡長了東西割掉就好了,從未想過從醫院裡出來,世界就變成另外一個模樣。90年代中晚期,全民創業,爸爸也算趕上了時代的風口,家裡經濟好轉了幾年。誰曾想,風口上的豬說掉就掉,又欠了一屁股債,加上媽媽病情惡化,第二次賣房返鄉。媽媽去世後,爸爸摩拳擦掌準備再大幹一場,還沒選好項目,結果查出了癌症,徹底魂歸故里。

04

從10歲開始就生活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中,我體驗過青春期的不安、身處絕境的悲痛、成長的迷惘、對未來的無望,多少次深夜痛哭,又多少次靜候天明,我從一個無憂無慮活潑可愛的孩子,硬生生變成一個沉默寡言不自信的少女。從爸媽的悲慘人生裡,我也日漸成長,感悟到幾點人生哲理,也在一直警醒自己:

一、做什麼事都要知道自己要什麼。一件事情如果選擇項太多就做取捨,劃重點項目,圍繞重點實施,這樣才不會迷失自己、隨意盲從他人。雖然上學的時候我是稀裡糊塗的,但踏入社會以後,談戀愛、選老公、找工作、生孩子......天蠍女的冷靜理智在我身上發揮到了極致。人生重大事情我都是先明確目標,然後根據目標選擇道路,既要聽從他人意見,又要有自己的主見。

二、女人要精神獨立。經濟獨立固然重要,但遠比不上精神獨立重要。奶奶一直教育我們,“掌心向上日子最難過”。媽媽雖然是因為疾病產生依賴性,但她帶有那個年代女人常有的依附性,天生一棵凌霄花,即使沒生病,也沒有多少靈動的生氣,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失去獨立生命的光彩。

三、讓孩子多讀書,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在那幾年最困難的時光,我最感激的是爸爸即使沒有多少錢,也借錢給我們三人上學,沒讓一個人掉隊。如果不是爸爸的堅持,我們姐弟三人絕對不可能有現在幸福又體面的生活。而且在最艱難的歲月裡,書真的是黑夜裡的啟明星,讓我能夠在深夜痛哭後依然笑對人生。書告訴了我很多真理,給我很多共鳴,每次遇到困難,我最喜歡用郝思嘉的那句話鼓勵自己:一切都會過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四、遇到困境要堅強,教育孩子,身教勝於言傳。爸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迎難而上、什麼是排除萬難、什麼是不屈不撓,最困難的時候,即便查出癌症的時候,爸爸也沒有怪過命運,從沒有在我們面前抱怨過一句,總是默默承受著一切。

五、事前要思考、事中不要說滿、事後不要做死。“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永遠記得給自己留後路。80年代初爺爺就在農村建了300平方的樓房,遠近聞名轟動一時,媽媽站在院子裡不屑地當著眾人的面說:我以後才不會來住這房子呢!若干年後,誰曾想一語成讖,她不僅在房子裡住了多年,還在那個房子裡度過了她的最後時光。爸爸做生意、帶媽媽看病、買房賣房包括生弟弟,都帶著隨性的成份,沒有調查 、沒有思考,把問題想得簡單,摸索著前行,沒有考慮後果能否承受,導致一家人的人生改寫了一遍又一遍。

六、不能向命運低頭,更不要向命運做無謂的掙扎。人的一生總要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媽媽生病以後,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是個堅強厲害潑辣的農村老太太,而媽媽在生病需要奶奶照顧的時候,還不忘記婆媳之間的明爭鬥爭,從不服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她的身心健康。有多少能力就做能力範圍內的事情,順勢而為勝過硬撐著抗爭搏擊,保存體力才能獲得人生的整場感受,不會半路下場。

不論如何,我感謝爸爸媽媽把我帶到這個世界,在最困難的時刻也沒放棄我們,讓我們體驗五味人生。我們姐弟三人現在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一個區,都有著幸福的家庭、穩定的工作,平常各自忙碌,週末節假日相聚一下,在這個孤獨的世界裡相依相伴,用實際行動告慰爸爸媽媽的在天之靈。

謹以此文獻給我今生今世最想念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