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真的好嗎?

子寒71357610


艾灸何止是好。

本人痴迷於艾灸,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那年在鄉下插隊,也是夏天,我突然肚子痛得要命,上嘔下瀉。人們說是絞腸痧,也就是急性腸胃炎。缺醫少藥的農村,就醫還真的不方便。正當知青們不知所措的時候,聞訊而來的村赤腳醫生,在我肚臍眼上填滿食鹽,將艾絨做成黃豆大小的錐形艾柱放上去,連灸21壯,痛不欲生的我竟然好了。

後來我才知道,艾灸在我國早就存在幾千年了。《扁鵲心書》雲:"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陽第二,附子第三"。其中“丹陽"是指自身修行(練習《易筋經》)所產生的內丹,不是用嘴吃的丹藥。

肚臍眼,是嬰兒在胎中與媽媽連接的紐帶,是生命根源。嬰兒離開母體,剪斷臍帶,就形成了人體幾百個穴位中唯一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神奇穴位,經絡學裡叫神闕穴,具有扶陽救逆、昇陽舉陷之功效。它不但能治急性腸胃炎,而且對防治中風有很好的效果。將鹽填滿肚臍眼,每天灸上200壯,幾個療程後關節炎都能治好。

如果你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達到稀釋血液的目的,你可以重灸關元、中脘和膏盲穴,就能消除病邪,杜絕瘀血和血栓在人體內的形成。

艾灸何止是好,簡直真的叫做神奇。師傅們曾經說過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個11歲的少年因患腦膜炎,已經昏迷不醒。醫院沒有辦法了,家人不甘心,幸好碰到了一個艾灸高手,連續72個小時灸百會,硬是活生生地將少年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

說到哮喘,很多人談虎色變。都知道,患上哮喘,那就真是"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不說西醫沒辦法,就是很多中醫也愛莫能助。

徐靈胎雲:"哮症非灸不能除根"。重灸膏盲穴可以治療哮喘,只灸關元穴,也可以將哮喘根除。

更有意思的是:經過放療、化療的癌症病人,免疫力都會下降,血小板都會減少。用直接灸,在中脘、膏盲和關元穴上,分別灸10壯以下,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竇材在《扁鵲心書》中說:

人至三十(歲),可三年一灸臍下(關元)三百壯;

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

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

餘五十時,常灸關元五百壯,六十三時,因憂怒,忽現死脈於在手寸部,十九動而一止,乃灸關元、命門各五百壯,五十日後,死脈不復現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健康。

其實,現代人更加需要艾灸來調理身體。空調大量使用、冰鎮啤酒冷飲嚴重傷害脾腎之陽、露臍裝和露背裝等等,勢必導致陽氣衰弱,機體新陳代謝功能低下,勢必需要艾灸來扶陽保健。

幾年當中,我們將原來只有在宮庭裡才有的盤龍灸,經過改良,變成了人們十分喜愛的神奇督脈灸,並讓它走進社區、走進鄉鎮。該灸法能滿足商業化的流程要求,又具有神奇的健康調理效果。使我們在服務社區居民時,更多地收穫了大家滿意的笑容。

你說說看,艾灸好不好?


疑義同析


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燻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此方法運用得當療效是肯定的,其治療效果已為無數臨床實踐所證實。

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並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並用,故稱為針灸。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灸療作用於人體主要表現的是一種綜合作用,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發揮的整體治療作用。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例如治療凍瘡可灸合谷穴、足三里穴;治療胃痛可灸中脘穴、天樞穴等;治療感冒可灸風池、大椎、風府等。

艾灸時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艾草補陽氣,灸法通經絡

寒邪、氣滯腎陽虛是現代人的三大病根,調理的時候只要遵守去寒邪、通經絡、補元陽、調正氣這四個原則,就可以健身祛病。

驅寒邪

寒邪是現在人們生病常見的外因,艾灸是驅除寒邪的好方法之一。“艾葉苦辛,升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褚經而除百病。”艾草具有溫經通絡、祛寒的功效。

電腦族的通病——頸椎病,主要原因就是頸椎部位受寒邪,導致經脈不通。通過艾灸艾灸藉助火的力量,能夠剋制寒邪,將潛進脖子深層的寒氣趕出來,使頸椎得到保護。

通經絡

通經絡其實就是通氣滯,因為經絡是氣的通道,經絡通了,氣的運行就通暢了。中醫說“不通則痛”,經絡不通的表現最典型的就是疼痛,比如頭部漲痛、腰腿疼痛都是這個道理。艾灸有熱力,可以將經絡中瘀滯的氣化掉。


補元氣

《黃帝內經》裡說,女子“五七,陽陰脈衰,面始焦,發始墮”,而男子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就是說女子到了35歲開始衰老,男子到了40歲開始衰老。

人開始衰老,元陽之氣就會減少,又得不到補充,就會造成體虛,於是病邪就會表現出來。

體虛怎麼解決?補元陽。補陽氣最好的辦法買就是艾灸關元穴、命門穴、足三里穴等穴位。

調正氣

中醫很注重“氣”的作用,認為“氣”是生命活動的基礎養氣就是養命。人會生病是因為正氣不足,一般有兩種情況:虛和實。虛就是正氣衰,實就是邪氣盛。所以,調正氣就是幫助人體對抗病邪,讓正氣打勝仗。艾灸之法對於虛實都有效。明朝李梴在《醫學入門》說:“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



艾灸三字歌

人之身,價無邊。若有疾,體難安。去病法,有多端。

用艾火,最簡便。取艾葉,日曝幹。搓成球,名艾炷。

捻成條,叫艾卷。家常備,解急難。艾炷灸,著膚燃。

雖苦痛,力拔山。得膿壞,功效顯。頑痞症,方可痊。

艾條灸,甚舒坦。溫通經,熱驅寒。虛可補,實可瀉。

陷可拔,凸可按。閉可開,脫可斂。治百病,反掌間。

寒暑易,邪風傳。起病急,症狀險。速灸治,病不掀。

高熱危,灸大椎。怕風寒,風門關。痰咳喘,肺俞痊。

食不潔,易腹瀉。腸絞痛,苦不堪。急灸臍,肚中暖。

不間斷,便自幹。膿瘡癤,腫熱痛。灸患處,自然平。

治肺癰,灸前胸。膿血去,肺氣通。心有疾,灸後背。

氣血開,諸症退。肝血淤,尋肝俞。黃疸消,肋痛除。

脾胃虛,食納減。免疫低,灸中脘。腎病重,灸腰眼。

浮腫退,周身暖。便不舒,灸天樞。溲淋漓,尋中極。

精不固,關元堵。帶不止,暖小腹。乳有痞,乳根取。

經不調,三陰交。嬰幼兒,苗初長。擅投藥,易受傷。

灸身柱,健神經。除百疾,保安康。治乙腦,百會烤。

火力足,療效好。結核病,甚煩心。對患處,日日薰。

乙肝病,頗難愈。灼肝俞,配三里。氣不足,氣海補。

血不旺,膈俞暢。肝氣上,太沖降。腎水寒,烤湧泉。

灸豐隆,痰飲行。崩漏惱,隱白好。休息痢,腸俞愈。

腸癰兇,闌俞攻。畏寒人,補命門。頭眩暈,百會薰。

拔氣陷,力千鈞。上星專,清鼻淵。迎香攻,嗅自通。

曲池穴,清血毒。諸般疹,一灸無。胸中悶,尋內關。

艾火近,立時安。命將休,關元灸。氣欲散,神闕斂。

諸般癌,最耗人。常著艾,正氣存。欲長壽,灸三里。

保健康,功無比。灸從久,莫間斷。此一言,值萬貫。

艾火香,上古傳。護萬民,登鶴年。

艾灸名人名言名方

《黃帝內經》: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

熱時取涼,寒時向火。

韓愈:灸師施艾柱,酷若烈火團。

一手灸法,包打天下。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知灸者福,善艾者壽。

治病灸疾,功非小補。

中醫艾灸把人體督脈上最容易瘀阻的地方分為:頸椎1-3節稱作“風寒關”,胸椎5-8節稱作“氣血關”,腰椎3-5節稱作“寒冷關”。一脈通陽,三關皆暖。

艾灸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莊子:無病自灸。

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凡髒氣虛備及一切真氣不足,久疾不瘥,皆宜灸之。

懸艾人,戴艾虎,飲艾茶,食艾糕,燻艾葉。

《傷寒雜病論》:三陰宜灸。

《外臺秘要》:灸為醫中大術,宜深體會之,要中之要,無過此術。

《普濟本事方》:灸補腎陽。

《扁鵲心書》: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肚臍下冷涼〈叫〉宮寒!

肚臍上冷涼〈叫〉胃寒!

腰上冷涼〈叫〉帶脈寒!

肩上冷涼〈叫〉膽不通!

手臂冷涼〈叫〉肺氣虛!

頸部冷涼〈叫〉膀胱虛!

手背冷涼〈叫〉氣不足!

大腿冷涼〈叫〉脾胃虛!

小煺冷涼〈叫〉腸胃虛!

《體寒就用督灸》

《孟子》:“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

名醫孫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幹”

“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

《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稱為“長壽穴”。

“艾葉苦辛,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治百病。”

《詩經-王風》:“彼此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日本針灸名家八偶景山在《養生一言草》記載:灸治確為養生訣,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為寒暑限,疲勞施灸為上策。小兒患病應施灸,勝似服藥有神效。

宋《備急灸法》:“倉促救人者,唯灼艾為第一”


古艾世家灸法


艾灸真的好嗎?

針灸療法是針刺和艾灸的總稱。兩者作用機理有相同之處,並且有相輔相成的治療效果,經常合用。但現代人一般說到灸,大多數指的是針療,很少包括艾灸的內容了。不過近些年來艾灸風的盛行,在周圍親戚好友的影響下,大多數人多多少少都對艾灸有些瞭解。可是艾灸的原理究竟是什麼呢?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艾灸。

艾灸是什麼?

艾灸,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法。

艾草

艾草(又名艾蒿、蘄艾、艾絨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以湖北蘄州者為佳,葉厚而絨多,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溼潤,艾草繁密旺盛,最適宜艾灸!全草入藥,有溫經散寒、去溼、、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古人經過多年的摸索,最終將艾草定為施灸的主要原料。


艾草與中國人的密切相關,中國人用艾草辟邪、產婦用艾水洗澡或燻蒸,以達到消毒止癢的目的。艾草用途廣泛,渾身都是寶,可藥用,可食用,還可以當染料。

艾灸的作用原理

1、用熱力達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驅寒除溼等效果;

2、藉助艾草本身的藥力。艾草是中藥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條經絡的藥物,。

3、根據身體情況灸不同的穴位,使用不同的施灸手法。

現代研究表明艾灸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是一種十分有效並適應於機體治療的物理因子紅外線。艾灸在燃燒時產生的輻射能譜是紅外線,且近紅外線佔主要成分。近紅外線可激勵人體穴位內生物分子的氫鍵,產生受激相干諧振吸收效應,通過神經-體液系統傳遞人體細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時的紅外輻射可為機體細胞的代謝活動,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給缺乏能量的病態細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於穴位,其近紅外輻射具有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過經絡系統,更好地將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艾燃燒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且比未燃燒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強。施灸時皮膚中過氧化脂質會顯著減少,這是艾的燃燒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燒不僅沒有破壞其有效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強。艾燃燒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質,附著在穴位處皮膚上,通過灸熱滲透進入體內而起作用的。


艾灸的好處

1、調和陰陽。

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

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燻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溼、調理氣血、宣痺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艾的選擇

古時候的艾灸都是用艾絨搓成艾柱施灸的,後來慢慢演變成艾條灸、雷火灸等。現在大多數人在家進行艾灸都是選用艾條灸,用普通的清艾條就可。也可請大夫分局自身體質開中藥方,將藥粉與艾絨用4:1比例混合製成艾條。

艾絨

艾條


艾灸的部位

作保健目的,通常選取神闕、關元、足三里、腎俞、上脘、中脘、下脘等穴位。每次選一兩個穴位,堅持灸上三個月才能見效果。不過如果自己對穴位瞭解不多,也可直接灸“神闕穴”即 肚臍,通行經絡、補氣溫陽,此位最易選取操作。

艾灸的時間

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針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溼,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每次艾灸時長:以神闕為例,一次艾灸就要進行2個小時,灸到肚子裡溫熱,能聽到肚子裡有咕咕咕的叫聲,甚至是感覺到後腰和兩腿都感覺到熱了。艾灸要耐住性子,千萬不能一感覺到熱了就停止不灸了,若是這樣長久下來是見不到效果的。

艾灸的灸感

灸感是人們在做艾灸時自我所感知的一種氣的變化。這種氣的變化根據不同的體質可以表現為:酸、麻、脹、痛、癢、冷、熱、風、寒、涼十種灸感。這些灸感出現時是多樣化的,有時像蟻爬,有時像流水,有時像冷風吹,有時忽隱忽現。根據這灸感的不同變化,可以總結為在施灸過程中的不同時期所表現的三種不同效果。每個人的灸感出現時間也各不相同,也許有的人灸1、2次就出現灸感,有的人灸1個療程還沒出現灸感,人體本來就是各不相同,不可能大家都有個固定的標準,所以根據別人的灸感來斷定自己艾灸是否有效是極其錯誤的。


艾灸的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但眼睛附近艾灸存在著爭議,這個暫時不好說。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6、艾灸過程禁止吃東西。


7、有以下病症的人不能艾灸:

【陰虛火旺症狀:午後潮熱,或夜間發熱,發熱不欲近衣,手足心發熱,或骨蒸潮熱,心煩,少寐,多夢,顴紅、盜汗、口乾咽燥,大便乾結,尿少色黃,舌質乾紅或有裂紋,無苔或少苔,脈細數。或伴有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疼痛,伴頭昏,腰痠乏力等】


【陰虛陽亢症狀:潮熱,顴紅,盜汗,五心煩熱,咳血,視物不清,消瘦或失眠,麻木拘急,煩躁易思,或遺精,性慾亢進,舌紅而乾等】


【溼熱過盛症狀:舌質很紅,舌苔厚黃;大便乾燥難解且粘滯,小便黃;皮膚油膩總是長膿包型痘痘,痤瘡等;口氣很重】


8、灸後1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如有特殊情況非要洗手,洗澡,要用高於體溫的熱水盡短時間內洗完。


9、絕不可喝冷水或冰水。艾灸前、後都喝一杯高於體溫,有點燙嘴的溫開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艾灸療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臨床應用時應當視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評論回覆 針灸 私信找我領取針灸7套課程—————————


杏林學壇


艾炙真得能治好多病。我家常備艾條,還有姐姐採的野生艾杆。我體寒,每次腹疼用艾炙一下就舒服了。外侄女坐月子腰疼,就炙了三根艾條就好了。腿部有水腫現象,按網上說的穴位炙了幾次也好了。二姐前幾年經常應該是破傷風吧,從手部往肘部再往肩部起一條紅線,老人們說過肩了碰到心人就沒救了。這種紅線發展很快的,我姐一開始找人給治,後來一出現就用艾草烤,烤得很癢也烤,慢慢就烤下去了。有時找不到艾也可用草本植物點火烤,木本的不行。


朗月晴空A


這個說多了真的很累。啥保健品也不要吃,艾灸不管你有病沒病都可以做。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沒有副作用,可以調治百病,它的功效絕不誇張,如果是治病一定找專業人士。並不是別人看到那樣烤烤火那麼簡單,現代所有科技產品烤電或者什麼都沒有這效果,任何東西也不能代替艾灸,醫治方面除了艾灸和醫院裡其他基本不用試,尤其做保健品的愛忽悠人睜眼說瞎話的特別多,醫院不管它行不行至少不會睜眼說瞎話。其次需要保健品請到正規大藥房購買。正規大藥房沒有的東西一般也不靠譜,最後也希望大家全民學艾全民健身以後病人會越來越少。我國古人留下這麼好的強身健體之藥國家卻沒有大力推廣卻是一種悲哀。


艾道養生


作為乳腺增生的我,曾經也吃過無字數藥依然無效果一次比一次嚴重甚至例假期間一陣陣痛讓我受不了,然後有一個堂嫂介紹我去養生館打通乳腺再用艾條燻半個鍾後來我嫌天天去養生館燻艾條麻煩,然後我自己在網上買艾條自己燻堅持燻了半年艾條漸漸我乳腺消失了,乳腺增生不再糾纏我非常感到高興無比的快樂


O13288


個人感覺,現在對中醫認識有兩極化的趨勢,一類是覺得中醫一無是處,騙人的,二類是把中醫有點神奇化了。個人覺得中醫有它的優點長處,但沒有有的人說的神奇,包治百病,那是扯淡,還是應該平常心看之


用戶1789765339


我個人覺得真的好。幾年前有人在扣扣群裡講到艾灸的治療效果好,我就半信半疑的買回來給老公艾灸,三天他就說感覺有效果,後面我自己也實驗,自己做,便相信艾灸的效果了,生完孩子有月子病,時不時艾灸後,效果很好,所以現在哪裡不舒服我就艾灸那裡,我家孩子感冒發燒我也給他艾灸了。如果感冒嚴重就配合吃藥。感覺感冒好得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