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學歷越來越不值錢,而學區房卻身價暴漲?

小編前兩天去找合租房的時候,無意中聽到房產中介說,現在南京鼓樓區最便宜的學區房是9萬一平。當時小編的心就“咯噔”了一下,雖說北上廣深的學區房早已不止這個價,但一直居住的城市突然變得這麼昂貴,瞬間就打碎了小編想要買房的夢想。

小編立馬想到了幾個月前求職的時候,各大公司、單位、組織等網絡上掛出的要求基本都是本科起步,有的都直接註明要研究生。而在南京這座新一線城市,畢業生的起薪大概只有3000~4000塊錢,都不如飯店的服務員。

為什麼現在學歷越來越不值錢,而學區房卻身價暴漲?

小編不禁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學區房越來越值錢,而學歷卻反而越來越不值錢了?

首先,就是古人所說的物以稀為貴吧。從前高考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如今,各大高校都流行一個詞叫“擴招”。不管本一本二還是不怎麼招人待見的本三,說起來都是本科學歷。從這幾年本科錄取的比例來看,10個人裡面怎麼也有7、8個能被高校錄取。

這就是大家為什麼會說一畢業就失業了,因為大學生太多了,一抓一大把,就像割韭菜一樣,割完了這茬還有很多新的茬。用一個貼切的詞叫大學生“氾濫”了。所以,現在感覺學歷好像都不那麼值錢了,像近期的人民幣一樣在不停地貶值。

為什麼現在學歷越來越不值錢,而學區房卻身價暴漲?

如果說學歷像韭菜一樣是批量輸出的,那麼學區房就像百達翡麗的手錶一樣,是限量出售的。

雖然我們一直聽到的都是教育資源要合理分配,但聽到是一回事,事實又是另外一回事。由於區域、地勢、城鄉等種種因素的存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學校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

前段時間,帝都的中考成績分數段出爐,引起了大家的眾議。長眼睛的都能看出來一個扎人的問題,“西海東”這3個區的優勢簡直太明顯了。尤其是隨著“多校劃片”的政策落實實施之後,很多家長為了不讓自己家的娃被分到所謂的“差學校”,那是拼盡全力、砸鍋賣鐵也要搶上一套學區房啊。特別是那種有明顯升學優勢的、師資力量、教育資源豐富的,更受家長們的熱捧。

為什麼現在學歷越來越不值錢,而學區房卻身價暴漲?

老早之前就在網絡上看到一則新聞,說是趙薇在《虎媽貓爸》裡演一個為了給女兒上名校而拼命要買學區房的媽媽,現實生活中更是為了女兒以後在香港讀書,豪擲億元購買了一套學區房。雖說我們普通人不能跟明星比,但卻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一個經濟問題。

學歷好,的確,是提升自我價值的籌碼。但是,這始終是體現在個人身上的。而學區房就不一樣了,雖然買房成本極高,但隨著買房帶來的好處與收益也極多。不僅孩子能夠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師資,就連遇到的同學恐怕也都是優秀的。都說環境能夠改變一個人,在這種好的環境下,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積極的影響。以後同學、朋友的圈子也是優秀且廣泛的。

為什麼現在學歷越來越不值錢,而學區房卻身價暴漲?

何況,還有一點,學區房供不應求,好賣。孩子畢業以後,轉手就能賣給下一家。尤其那些有升學優勢的房子,更是遭到家長的哄搶。

以上,就是小編對學區房越來越值錢、而學歷卻越來越不值錢的一點思考與理解。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大家覺得還有哪些重要的原因導致學區房越來越值錢、而學歷卻越來越不值錢呢?大家覺得這個現象正常嗎?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