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心理學

一、記憶力曲線

記憶力曲線是用來描述記憶與遺忘規律的。記憶力曲線的縱軸,代表記憶內容的數量,橫軸代表天數,也就是被試在記憶完畢後經歷的天數。這條曲線呈現下降的趨勢,最開始下降的最快。記憶的遺忘速度是不規則的,不是每天忘掉平均數量的內容,而是在最開始的階段遺忘得最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逐漸放慢,最後遺忘停止,沒有被遺忘的記憶就成為了長期記憶,可以被隨時調取,或者在某些特殊環境和某個事件的觸發下再次讓你想起來。記憶力曲線給予我們的啟發就是,在學習一些東西之後,及時複習很重要,在遺忘點出現之前複習,這樣就能避免遺忘的出現,把知識變成更多的長期記憶,從而終身保留下來。

記憶心理學

二、複習法

提高記憶力的首要方法就是降低遺忘的概率。根據記憶力曲線分析,如果記憶的內容在20分鐘後不復習,就會遺忘40%以上,9個小時後就會遺忘65%左右。

1. “351-351”記憶法

這個方法的重點就在於掌握最恰當的複習間隔。具體做法是,當你把需要學習的內容全部記住後,要儘量在3個小時之內回憶一遍,接下來,分別在5小時內、10小時內、3天內、5天內、10天內複習一遍,經過這6次的學習,長期記憶就會形成,你對這部分內容的記憶會相當深刻。

2. 整體複習

我們在複習背誦的文章時,遇到記不起來的段落不要翻書查看,把這一段略過去,繼續往下回憶,整篇文章已經複習完後,再重新回想剛才遺忘的那一部分,這時候,我們也許就很容易回憶起那一段遺忘的內容。這是因為內容上下文之間是有聯繫的,如果我們把記憶的整體內容框架把握好,就可以利用整體將暫時遺忘的部分重新回憶起來。

3. 回憶記憶法

回憶過程所用的時間越多,記憶的效率越高。這裡的“回憶”,指的是把記住的知識在頭腦中再回想一遍。在背誦東西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這種刻意的回憶。比如,在朗讀一小段文章後,開始回憶這部分內容,先通過回憶驗證哪些記住了、哪些沒有記住,沒有記住的部分再看書背誦。相對於反覆的朗讀,通過回憶背誦具有更好的效果。

三、鏈接記憶法

找到需要記憶的內容和內容之間的鏈接點,形成一個記憶鏈條,從而更快地記住大量的內容。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或者抽象難理解的內容,就需要把它進行轉換,變為生動、直觀的形象內容,激發自己的正面情緒,從而更利於記憶。

【案例】

記憶蒸汽機、人、馬、麵包、神父、酒吧這幾個詞,可以用鏈接的方式把每一組連成一句話。比如,蒸汽機和人——人和蒸汽機比工作速度,結果累得滿頭大汗;馬和麵包——這匹馬很肥,就像一個大面包;神父和酒吧——神父去酒吧喝酒,醉酒之後大鬧酒吧。用這種鏈接的方式,我們就將每組的兩個形象詞語串聯到了一起,組成了有趣的一句話。

當你需要記住一整本書的時候,詞彙量是非常龐大的,這個時候,你就需要運用環形的鏈式記憶法,讓彼此沒有關聯的詞彙環環相扣。

記憶心理學

【案例】

記憶繩子、斧頭、椅子、耶穌、石榴這五個詞,為了方便記憶,可以把這五個詞相互關聯到一起,比如,繩子跟斧頭——一把斧頭上綁著五顏六色的繩子;斧頭和椅子——斧頭從天上掉下來,把椅子砸了一個洞;椅子跟耶穌——耶穌坐在一個閃閃發光的椅子上;耶穌和石榴——耶穌悄悄把石榴藏到了褲子裡。

你甚至可以把自己當做主角,根據這些詞彙編一個故事,把鏈接升級。因為故事有情節有意義,能夠讓人情緒高漲,尤其是假想自己身上發生的故事,就會記憶更牢。

四、聯想記憶法

這種方法是利用聯想使思維發散,產生畫面感。聯想的畫面越誇張越能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人們通常無法記住每天見到的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對那些古怪的場景卻是印象深刻。

記憶心理學

有個實驗:心理學家把擊劍愛好者分成三組:第一組每天練習20分鐘的實際擊劍,練習20天;第二組在20天內不做任何練習;第三組在20天內先做10分鐘的實際擊劍,再做10分鐘的冥想擊劍,也就是靠著想象糾正自己的技術動作。結果第三組進步率最高。這個實驗就說明,想象力對人的作用是巨大的。

五、整體濃縮記憶法

整體濃縮的方法,就是把內容看作一個整體,然後再找出重點,通過重點內容的清單,濃縮記憶,串起整個內容。

例如:把整篇內容通讀一遍,然後分塊提煉出有特點的或者有代表性的句子,比如帶有數字的句子,或者是能夠體現文章中心的句子,把這些句子整合在一起,在需要背誦的時候,利用這些有特點的內容還原出整體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