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青少年抗逆力」叢書:讓父母理解「不聽話」的孩子

5月15日,是第25個“國際家庭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為“幸福母親·幸福家庭”。

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佈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國政府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

就算再忙,也別忘記陪伴!家,是我們永遠繞不過的話題,與家人相伴的每一秒都值得被記錄。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決定送您一份暖心大禮——“開發青少年抗逆力”系列叢書。

這是一套專門解析孩子的圖書,通過全新視角、鮮活案例、透徹分析,拉近您和孩子的距離。

曾入選“2014年十大家庭教育圖書”

“開發青少年抗逆力”叢書

“開發青少年抗逆力”叢書:讓父母理解“不聽話”的孩子

《我其實並不“壞”:如何理解和引導學“壞“的孩子”》

《我的長處在哪裡:如何引導“叛逆”青少年走出困境》

《我不想要“保護傘”:如何幫助孩子應對風險》

《“我們這一代”: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簡介

本叢書由加拿大著名學者、青少年問題與家庭治療專家邁克·安戈爾教授傾情撰寫。首都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田國秀教授引進並組織翻譯。學苑出版社出版。

“開發青少年抗逆力”叢書:讓父母理解“不聽話”的孩子

《“我們這一代”: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這是一本寫給家長的書。當代青少年似乎越來越自我中心,沉湎於“我”。事實上,今天的孩子們與他們的前輩一樣關注“我們”。比如,他們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關注;他們渴望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得到父母的理解與鼓勵;他們期待自己的家庭關係得到保護。

作者通過鮮活的臨床案例,借鑑世界最新研究成果,闡明青少年對親密家庭關係的渴望,父母支持對激活青少年潛能的意義,親情關係有利於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等結論。

青少年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特別關注的課題,本書提供了一個新穎、樂觀的思考視角,探討青少年的真實特徵與潛在能量。

“開發青少年抗逆力”叢書:讓父母理解“不聽話”的孩子

《我其實並不“壞”:如何理解和引導學“壞“的孩子”》

適合家長、教師和青少年工作者閱讀。

對於那些剛剛開始或者已經深陷問題的青少年,本書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解讀視角。多數研究問題青少年的著作習慣於展示、表現成年人的聰明與能力,本書的不同之處在於,側重於展示青少年的真實世界,以心理學研究的最新趨勢、相關領域的最新成果,描繪、解密那些“不聽話的孩子”

幫助問題青少年(即使是最麻煩的青少年)建構抗逆力,提出解決途徑。通過深入瞭解、仔細觀察青少年面對的危機和他們製造的危機,幫助成年人在預防青少年犯罪、干預青少年危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開發青少年抗逆力”叢書:讓父母理解“不聽話”的孩子

《我的長處在哪裡:如何引導“叛逆”青少年走出困境》

這本書指出:越來越多的心理諮詢師、教師、社區工作者和父母,投身於預防青少年個體和校園悲劇的發生。

成功的關鍵在於:成年人對青少年經歷的深刻尊重。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穎、樂觀的解讀視角,透過青少年“不良”行為的表層挖掘他們應對生活挑戰的特有方式

書中還提供了一些應用性工具,用於解釋、揭示掩蓋在問題下面的能力,並提煉為具體、有效的工作程序,幫助青少年建構積極的自我認同,形成可行的行動計劃。例如:青少年出現吸毒、暴力、違紀和亂性等問題行為的六個階段;設立專門一章討論青少年欺凌現象;例舉豐富案例,介紹了敘事治療的基本方法;提供了一份“抗逆青少年能力清單”,用於評估抗逆力與自我認同的水平。

“開發青少年抗逆力”叢書:讓父母理解“不聽話”的孩子

《我不想要“保護傘”:如何幫助孩子應對風險》

作者以獨特的視角闡明瞭青少年冒險行為與成年人的過度保護之間的關係,表明過度保護剝奪了孩子們的體驗生活、嘗試生活、認識自我、修正自我的機會。

但青少年成長探索是一個不可跨越的過程,冒險行為常常是青少年獲得體驗、嘗試生活的重要手段。作者通過觀察、探秘、體驗青少年冒險行為背後的心理過程,挖掘冒險行為背後的積極意義,以此提醒父母、教師、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真正明白孩子的成長需要,將冒險行為轉化為承擔責任。

書中,作者提供了一些有效傾聽青少年的技巧,理解青少年行為的視角,幫助青少年平衡責任與冒險的關係,促進成年人思考如何處理保護與監管的尺度。

本文內容轉自“家庭抗逆力resilience”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