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訓揚新風之四十一丨都昌縣土塘鎮老屋潘村:家在潘壠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老屋潘村新立了“宗親守則”:盡忠盡孝,愛國愛鄉。立人立己,必熾必昌。勤儉是本,誠信為綱。慎終追遠,祖德馨香。居仁居義,謹信淑行。敦宗睦族,天下為疆。富當濟貧,強應扶良。和諧相處,共奔小康。互勉互勵,自強不彰。團結奮發,振我倫常。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老屋潘村祖祠

當我們深懷敬畏之心,去探尋一個村莊的歷史時,往往不能聽到村上老人講述關於人事興衰預言式應驗的故事。或吉兆、或讖言,亦道法、亦宿命。都昌縣土塘鎮潘壠村委會老屋潘村,上了年歲的人都能說出關於當地潘姓繁衍的一支歌訣:先發長房,後發幼房,二房四方平平過,三房守墓不絕嗣。解讀過首歌訣相涉的從一房到五房的歷史背景,幾可梳理出都昌潘姓村莊的搬遷軌跡。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都昌潘姓始祖、北宋開國名將潘美

都昌潘姓村莊現有十個,以滎陽為堂號,稱“滎陽世家”。都昌潘姓尊北宋名將潘美(925-991)為一世祖。潘美輔佐宋太祖、宋太宗戰功卓著,被視作忠臣,諡武惠。傳統俠義小說和評書《楊家將》中的大奸臣潘仁美,是以潘美為原型。但關於潘仁美陷害楊繼業的諸多演繹,都與史實相差甚遠,北宋正史錄潘美為開國名將。頗具政聲的潘美,在宋真宗時追封為鄭王。潘美的六世孫潘角六,北宋宣和年間由廬山遷徙至都昌二十五都塘裡(今蔡嶺鎮張嶺水庫下側)。如今的蔡嶺鎮西山潘村,始祖是潘美的第14世後裔潘茂三(1343-1383),大港鎮的土牆山潘村,始祖是潘美的第18世後裔潘隸五(約生於1410年)。其餘都昌潘姓八個村莊,都是潘美的第14世後裔潘暹五(約生於1330年)的後代。從長房至幼房對應的是暹五公的五個兒子蘭一、蘭二、蘭三、蘭四、蘭五。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祖祠前的古樟

後人關於潘暹五的兩個預言類的傳說,德論的指向皆關乎“恩報”。一個傳說是,潘暹五元代至元年間由塘裡遷居十五都的金塘山。起初是在老山潘村後的樹巒裡搭草棚棲身,與寺廟裡的和尚成為至交。和尚深懷大德,在生活上資助潘暹五,並囑金塘山一帶是福地,久居必發。和尚圓寂後,廟產也饋贈給了潘暹五。潘暹五每年都帶著兒孫在後來興建的祖祠裡,以素食奉供友僧。潘家人過素食“年福”,很長一段時間成為習俗。另一個傳說是,潘暹五在發家之後,厚待一個風水先生。風水先生堪輿術了得,在當地號稱“法眼地仙”,風水先生對主家暹五公感恩於心。暹五公辭世,風水先生測定棺槨下葬的時辰,只是神秘地留下話來:但見“頭戴鐵帽,鯉魚上樹”為宜時。暹五公的子孫對有違生活常理的八個字面面相覷,不得要領。下葬的當日,八仙等一應人在坐等“宜時”安槨。鄰村一漢子趕集回來,頭上蓋著新買的鐵鍋,手上提著買回家美食一番的鯉魚。漢子是個好奇之人,想在白喜事之地看個排場,再者累了歇歇腳,將手中禾杆套了腮的鯉魚掛於樹杈上,好騰挪出手來取下頭頂的鐵鍋。斯時斯景,正合了“頭戴鐵帽,鯉魚上樹”,於是,暹五公的兒子們燃響爆竹果斷下槨,策了吉時,福延後世。

潘暹五明初的洪武三年(1370)在土塘領民籍戶帖,定居於金塘山,所生的五個兒子在潘壠一帶瓜瓞綿綿。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遠眺官印潘村

長子潘蘭一(約生於1355年),明永樂年間由金塘山分居至中洲的上港,即現土塘鎮潘壠村巒裡潘村。潘蘭一的四子潘祺民(約生於1400年),明正統年間由巒裡潘村遷九都楊陂橋,即今萬戶鎮楊橋潘村。蘭一公五子潘祚民(約生於1405年),明景泰年間由巒裡潘村遷中洲官印墩,即今潘壠村委會官印潘村。相傳“官印”村名,是源於村上出了一個在河北當過縣令的官吏。

次子潘蘭二(約生於1360年),明永樂年間由金塘山遷至月山裡,即今土塘鎮珠光村委會月山裡潘村。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老屋村外的七0水庫

三子潘蘭三(約生於1365年),“不絕嗣”的潛臺詞是人脈總難發起來。“三房”沒有單獨成村,融入“四房”相居。現今在老山裡潘村,潘蘭三的後嗣三、四戶,不逾30人。暹五公的墳墓就在宅後的山巒裡,三房後裔世代盡忠,堪為美德。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老山潘村“花屋”

四子潘蘭四,明永樂年間由金塘山遷至王公尖山麓,即今土塘鎮潘壠村委會老山裡潘村。老山裡在民國時期出了兩個大財主,潘家緣和潘家福。潘家緣甫一解放便被人民政府鎮壓了,其建造的紅條石砌牆的“花屋”,至今仍保存在村上2018年新建的祖祠前側。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老山潘村路口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港下潘村

五子潘蘭五,明永樂年間由金塘山遷至現今的潘壠村委會老屋潘村,又稱“藕塘畈”,想當年此處荷花綻放,清香四溢。荷塘現今已填塞,但是老屋潘村祖祠前,一棵立村前就已葳蕤的樟樹,歷經600餘年仍枝繁葉茂,成為一代代藕塘畈人記住鄉愁的地方。潘蘭五的六世孫潘廷樟(約生於1531年),明嘉靖年間從老屋村遷居中洲,即今土塘珠光中洲潘村。潘廷樟遷居中洲也有個傳說:潘廷樟家養的能繁母豬,最喜帶著一群仔豬去中洲之地哼哈,屢驅屢往。後來潘廷樟乾脆在此地搭了草棚棲息,再後來便在中洲定居興村。潘蘭五五世孫潘權濟(1615-1683)明崇禎年間由老屋分遷至港下,即今潘壠村港下潘村。“幼房”潘蘭五一支繁衍的三個村莊,現有人口1400餘人,差不多佔了都昌潘姓人口的一半。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潘聲定在木雕壁畫前

老屋村的潘聲定老人,儼然成為潘氏宗親文化的“權威人士”。 潘聲定1935年出生,耄耋之年的他身體硬朗,生活樂觀,年過八旬的人還要承擔著家中“頂樑柱”的角色。潘聲定老人的七口之家經濟不寬裕,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老人耕作了十畝責任田,好在重活累活都是花錢請農機代勞。豬圈養了四頭肥豬,貼補家用。平日裡還到四鄉八鄰的做些油漆工,掙些油鹽錢和香菸錢。老人十餘年前曾一度是“新聞人物”。他2001年開始,整整花了三年,雕飾成香樟大型壁畫《龍鳳呈祥》,喜迎奧運會在北京召開那陣成為一個熱點新聞。後來,木雕被一家金融機構收藏。在老人家裡,還保存了一幅近年創作的長5.4米、高3.1米的大型木雕,雙面雕刻了“四大名著”人物譜,堪為民間藝術珍品。老人年輕時在景德鎮陶瓷專業學校進修過兩年,在鄉間老一輩中算個文化人,他對潘氏宗親文化頗有研究。2007年9月世界潘氏文化研究會第一屆代表大會在河南滎陽召開,潘聲定被推選為副會長。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委派弟弟潘基秀參加了此次活動,韓國潘姓是從福建莆田遷入的,與中國潘姓同宗同源。2014年4月在北京召開第二屆代表大會,79歲的潘聲定是名譽副會長,榮譽會長是潘基文,鄉親們調侃一介農夫的老人成了“國際級”人物了。2008年都昌、湖口、彭澤三縣統修潘姓宗譜,潘聲定擔任主編,找到了用武之地。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村理事會商議村莊整治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新家訓家規

土塘鎮潘壠村是“十三五”貧困村,當下村莊整治如火如荼,產業扶貧風生水起,“十大工程”落地生效,脫貧攻堅激戰正酣。家在潘壠,對視壠上壠下,源遠流長;家在潘壠,放眼壠內壠外,生機勃發。老屋潘村人傳說中祖輩的預言,已成如煙往事;新時代實現小康的誓言,踐行得如鐵般堅定。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潘壠民宅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文\圖:汪國山

聯繫電話:07925230696

◁◁◁ 掃一掃關注我們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一丨都昌县土塘镇老屋潘村:家在潘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