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r而止吧!那些高譽「感謝貧窮」的人!

近幾天,小編的朋友圈被一篇叫做《感謝貧窮》的文刷屏了。

據悉,寫該篇文章的是一個18歲的河北女孩,名叫王心議,才以707的高分考進了北大。她出生貧寒,媽媽體弱多病,姥姥也常年生病,家裡還有兩個弟弟,一家六口全靠她爸一個人養活。

所以,一有時間她就會外出打工補給家裡,替爸爸分擔重擔。就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她都還在異地打工。但是她積極樂觀,並沒有被被生活的苦所打倒。在拿到通知書後,她寫下文章《感謝貧窮》感動無數網友......

skr而止吧!那些高譽“感謝貧窮”的人!

這本是一篇記錄王心議同學心路歷程的勵志故事文,但是不知為何有些媒體就把“感謝貧窮”四個字放大了,甚至莫名的開始歌頌起了貧窮。小編有點懵逼,小女孩呆在學校不瞭解社會,不知道貧窮的根源與苦果,難道眾位也不明白麼?就因為高考考了個707,貧窮就成了真理的化身了?

很多時候貧窮是我們生活中無可奈何的選擇,如果可以選擇出生,相信人人都想成為“王思聰”。畢竟富有帶來的好可比貧窮多了去了,如果王心議同學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以她的天份、悟性和能力她可能就去了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普林斯頓之類的學校了,而不是在此因考上北大而感恩貧窮。那時的她或許是在感恩富有,是富有讓她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更多的機遇。

王心議的同學的成功,在小編看來是值得讚揚的。但是它跟貧窮並沒有因果關係,因為王心儀的成就歸根到底是自己的堅強刻苦和父母的堅韌勤勞!所以她應該感謝不是貧窮,而是那個想要改變命運而不服輸的自己!

全網高譽感謝貧窮是件可怕的事兒,就像盲人感謝失明,斷腿的人感謝車禍,災難中逃生的人感謝災難一樣,不可理喻!貧窮是長不出美德的,相反還會帶給我們一些永遠丟不掉的自卑和膽怯。

小編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於此事件的一個答案,透著屏幕小編都覺得心疼。

skr而止吧!那些高譽“感謝貧窮”的人!

如果不是貧窮,相信這位同學的人生或許能走更遠吧,他或許可以更早的學會電腦,學會攝影,進入好的單位,考研......成為一個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的精彩的人。

不要再歌頌“感謝貧窮”了,我們的祖祖輩輩“臉朝黃土背朝天”就是為了擺脫貧窮;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就是為了擺脫貧窮;中國改革開放,就是為了擺脫貧窮;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是為了全國人民擺脫貧窮;全人類協作融合,也是為了全人類擺脫貧窮。

貧窮除了帶給我們匱乏感、低價值感、窮酸感、自卑和無安全感還有什麼?人民的名義裡面,趙漢德的一段話讓小編印象極其深刻“一毛錢都沒花,祖祖孫孫都是農民,窮怕了”

skr而止吧!那些高譽“感謝貧窮”的人!

站在一個很奇怪的角度來說這個事兒,當時除了震驚於他貪汙的鉅款之大外很多人更多的也是在同情,那麼多錢卻只能在家吃麵,也是可悲。

所以對於窮人而言,連恣意妄為的心都不敢有,他們沒有依靠沒有底氣,所有的選擇都是基於有錢沒錢。他們不敢改變,不敢冒險,更不敢去預支未來。

我們羨慕王思聰,並不全部因為他的出生,還有他做啥啥能成的本事。富有帶給我們的除了底氣和見識,更有不怕輸的精神和家庭給予的安全感。“你再不努力,就只有回去繼承家產了。”雖是一句玩笑話,但是誰不希望有這樣強大的家庭支持自己乘風翱翔呢?

在小書童工作的日子裡,小編不乏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有的來自小康家庭,有的也來自寒門,但是在關於孩童教育上大家都不約而同持以相同觀點,那就是——孩子,一定不要窮養!如果真的窮,那就晚一點要孩子或者不要孩子,因為窮困的苦不值得讓自己愛的人再去經歷一次。

塞內曾說過一句話,我們所讚美的不是貧窮,而是那些在貧困面前不低頭的人。

因此,王心議同學不必感謝貧窮,所有人都不必感謝貧窮。貧窮不是什麼好事,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我們所能做的是,就是在貧窮貧困不低頭,百折不撓地應對這個世界。

另外,小編在此想對王心議同學說:你考上了北大,並非就擺脫了貧窮,北京的生活和大學所需的費用還需要你去考慮。隨著你父母的老去,弟弟的長大,家裡的擔子會越來越重。所以貧窮並未遠去,你需要更強大的來面對!

所以加油吧,孩子!願你真正的有一天能擺脫貧窮,成為那個可以大聲“感謝自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