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想政治課開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探析

政治課是中學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總目標是學習相關的哲學社會知識,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與時俱進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備即將成人的青年在現代社會中生活應有的自主、自立、自強的能力和態度;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高中階段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從不穩定走向成熟的時期,因此這個時期青年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反覆性、很強的社會性和可塑性,這就決定了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也必須適應這種多樣性、複雜性,建立起一個動態的、多層次的、多變量的教育系統,以適應中學階段思想政治教育長期的複雜的過程。近年來我國邪教活動的新動向和新特點是向中學生滲透,並顯現出低齡化和神秘化的傾向,而思想政治課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務,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宗教教育和反邪教警示教育,揭露邪教的危害和本質。

一、依託教材模塊,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

思想政治四大必修模塊知識都涉及反邪教教育,要恰當運用哲學、經濟學、政治、文化等模塊知識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在全面落實課程目標時,滲透反邪教教育。例如在經濟生活模塊綜合研究“如何對待金錢”一課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拜金主義、急功近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思想觀念還有一定生存空間,容易滋生唯利是圖、權錢交易、損人利己、欺詐勒索等現象,使學生容易被邪教迷惑,正因為如此,就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並結合課堂教學,有針對性地普及歷史知識、心理健康知識、宗教知識等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再如《我國的宗教》一課教學中,讓學生探究討論宗教與邪教的本質區別。宗教在人們生活中具有道德功能、文化功能和心理功能等一些特殊功能,宗教本身是一種唯心主義,是人們對現實的虛幻反映,而邪教常常打著宗教的旗號出現,邪教的本質是反社會、反科學、反人類、反政府的,它總與社會的政治、文化經濟、倫理道德相對立。在課堂上講授宗教常識,讓學生對宗教與邪教進行區分,揭露邪教真實面目。

 二、堅持正確價值導向,精心設計問題,激勵學生探究

思想政治課滲透反邪教教育如果單憑空洞的說教難以達到目標,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在教學活動中運用教學策略,把“目標—策略—評價”與“活動—體驗—表現”的過程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範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衝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鑑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磨鍊觀點,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取向的能力。在《提高辨別文化眼力》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探究,閱讀教材關於“fa輪功”邪教對社會造成的極大危害,讓學生歸納出fa輪功的危害:1.聚眾鬧事,擾亂社會秩序;2.殘害生命,踐踏人權;3.破壞國家法律、法規實施;4.騙取錢財、破壞家庭。其次讓學生就如何抵制“fa輪功”邪教提出自己的建議。通過探究式學習,學生通過比較、鑑別、選擇的過程,樹立科學意識,弘揚科學精神,認清邪教危害,自覺抵制邪教。

三、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反邪教教育的廣度

課外實踐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延伸補充。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關切的題材;時事政治教育、黨團活動、班級活動等也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使課程的實施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式的教學系統,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例如:發現印有“fa輪功”邪教組織反黨、反政府和宣傳邪教組織的紙幣,要求上交有關部門;由於學生從網絡獲取的信息渠道正在不斷攀升,而邪教組織也是利用虛擬的網絡千方百計傳播其歪理邪說,拖人下水。因此,教育學生綠色上網,提高辨別能力,使廣大學生進一步增強認識邪教、拒絕邪教的自覺性,有效抵制和防範邪教的侵害;通過專題講座、黑板報、專刊知識競賽等進行反邪教警示教育,這些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突出主題,不僅普及反邪教知識還有利於創建平安和諧校園。

中學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高中思想政治課反邪教教育要以“實踐科學發展、防範抵禦邪教、促進社會和諧”為宗旨,通過思想教育與反邪教警示教育的有機結合,提高中學生自身識別和抵禦邪教侵害的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