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CCAI丨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國人工智慧發展如何務實推進

兩年前,AlphaGo將我們預想中電腦戰勝人類圍棋手的時間提前了二十年,也將人工智能帶到了公眾的面前。那一年,“人工智能”成為網絡年度熱搜榜第7名,全球有將近兩千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拿到融資。在智能語音、圖像識別、自動駕駛等領域,一大批應用級產品在這一年落地。儘管人工智能的發展早就跨越半個世紀,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將2016年稱為“人工智能元年”。

2018CCAI丨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如何務實推進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說法沒有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說法沒有問題。媒體的聚焦與公眾的注視,為人工智能行業帶來了資本的關注。今天,經濟巨頭在人工智能領域不斷髮力,以深度學習算法為底層技術的互聯網內容產品突飛猛進,而僅僅在計算機視覺、智能芯片等專注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細分領域,國內就已經誕生至少七家估值在十億美元以上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這也部分驗證了李開復的預言:“未來十年,出現最多的獨角獸公司,肯定是人工智能公司。”

人工智能也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拼圖。去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對人工智能發展進行了戰略性部署,力爭到203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有關注、有資金、有政策

有關注、有資金、有政策,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人工智能都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然而,對於人工智能行業這兩年狂熱和喧囂,不少行業內的頂尖學者們也都保持著自己的冷靜。聯想集團首席技術官芮勇就認為,現在討論人工智能取代人類還為時過早,“如果要實現真正的人工智能,也許還要大約500年,如果你要在後面再加個0,我也不反對。” 而機器學習領域的教父級人物、吳恩達教授也曾經表示:“似乎很多人認為人工智能可能是解決所有技術問題的靈丹妙藥。事實上並非如此。在深度學習方面,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泡沫。”

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的客觀規律

無論泡沫與否,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的客觀規律。人工智能的發展,實際上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並非短平快的一錘子買賣。具體來說,近年最熱門並取得一定突破的深度學習領域,大多數算法的理論基礎實際上都源於二三十年前甚至半個世紀以前,只是長時間的理論、數據、實踐積累甚至計算機運算能力上的突破,讓我們今天真正得以見識它們的威力。

人工智能頂尖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從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缺少重大原創科研成果、人工智能頂尖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這是業內的一個共識,在當前形勢下更是一個需要緊迫解決的問題。騰訊研究院去年發佈的《中美兩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全面解讀》指出,美國基礎人才數量是中國的13.8倍。而另一方面,中國對人工智能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應用層,對基礎層及技術層這些需要長期投入、獲取遠期回報的項目重視不足。

在當下,我們應該如何理性務實地推進人工智能發展,讓它更契合客觀發展規律?在國家戰略層面,如何正視不足,苦練內功,真正構建人工智能領域堅實的技術基礎?作為匯聚人工智能行業精英的頂尖盛會,CCAI也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在本次大會設立的“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如何務實推進”分論壇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所長徐波;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AAAI/ACM/IEEE Fellow周志華;百度高級副總裁、ACL Fellow王海峰將和我們共同探討,作為一名從業人員,我們應該用什麼姿勢擁抱這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