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詩詞《揚州慢》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背景]此詞作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時作者二十餘歲。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南侵,江淮軍敗,中外震駭。完顏亮不久在瓜州為其臣下所殺。根據此前小序所說,淳熙三年,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後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為吟詠,以寄託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我來學]“冷月無聲”一句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姜夔藉助“通感”手法,讓觸覺感受“冷”與聽覺感受“無聲”,互相挪移溝通,這就強化了讀者對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這裡的“冷月”“無聲”是詞人主觀感受的聯想,遷移,是移人情於物象的結果,這就增強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今日詩詞《揚州慢》宋▪姜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