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出好文章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原来我的孩子也能写出好文章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孩子们都欢欢喜喜地带着假期的作业来学校报名,领取这学期的新书。唯独小宁没有来,班主任老师有些纳闷儿。

等到下午快下班的当儿,小宁的妈妈带着小宁神色匆匆地赶来了。妈妈的脸上显然有些怒色,而小宁则默不作声。妈妈向老师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原来孩子假期的三篇作文都没有按要求完成,五年级的孩子,写出的作文却只是寥寥数语,上百个字儿。昨天妈妈检查完作业,十分生气,于是要孩子重写,没想到折腾了一天的工夫,仍然不理想。每篇作文也不过两百多字而已,而且错别字多,语句不够通顺。看到这种情形,妈妈只好扯着孩子来校报名了。妈妈十分焦急,孩子的写作能力提不高,步入高年级这习作水平可怎么提高。

转眼,半个学期过去了。这天家长接到了老师发来的短信,要去学校一趟。妈妈的心里有些不安:是不是孩子又犯什么错了?赶到学校,老师满带微笑地递给妈妈一个小练笔本,上面是小宁课堂上写的小练笔。老师挑了其中的两篇给家长看,家长目不转睛地看着那熟悉的字迹,简直不敢相信这些生动的又有些陌生的文字,是出自自己儿子之手。她一口气读完了全部,还忍不住翻了翻其他的文章。

孩子写出好文章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孩子进步了,妈妈当然很高兴,但同时也很疑惑,孩子开学时的差强人意的表现,以及平日在家学习的状态,确实让人忧心,自己也因此变得絮絮叨叨。是什么让孩子又如此大的进步呢?原来,前阵子进行了语文单元考试,作文题目是《我与书的故事》,小宁出人意料地写出了精彩的文字,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了他的文章,大家听了之后也啧啧称赞。他虽没有表露出什么,但是从那以后,孩子的作文就有起色了。

妈妈想起平日孩子在家确实喜欢读课外书,但是想到自己对孩子学习上的评价,还是有些愧疚,也许自己在评价方式上真的要改变了。要相信自己的儿子也可以写出好文章来。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宁是一个有学习潜力的孩子。假期作业的完成质量堪忧,或许并不是他学习能力的真正表现。有的孩子,一开始是有学习积极性的,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因为受到挫折而渐渐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完善作业质量的想法,而变得不再主动。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对周围的刺激(如:唠叨、批评)等十分敏感,有的甚至发展到有些厌学的地步。

孩子写出好文章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小宁从假期的作文不能很好完成,到考试习作的出色表现,这之间的跨越并不是单纯的进步,也跟自身的学习状态有关。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组合,有的孩子是左半脑发达,有的孩子是又半脑发达。教育就是要挖掘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显现的或潜在的不同于他人的优点,发现并培养这些优点,才是树立孩子自信的关键。小宁的潜力得到发掘,是外在的鼓励给了他学习的动力,促使得他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获得了学习的信心,使习作水平得以提升。而相反,一些过多的负面的刺激则会使得孩子,厌恶做这件事。即使是重新做,也达不到所想的效果。所以正确看待、评价、引导孩子,是孩子激发自身潜能的关键。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以此来提升孩子的习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一、减少负面评价,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步入高年级,习作是孩子的一个难点。许多家长困惑的是孩子每每遇到写作文,总要奋战到深夜,而且总是寥寥数语。要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我们首先需要进行赏识教育,努力去发现孩子的灵动之笔。或者他的某些句子很风趣;或者他选择的材料很有意思;或者他在文中表现出来的为人很值得赞赏;或者,他比上次的习作多写了几行字……孩子如果感觉到了你对他的赏识,便会受到鼓励,从而对写作文产生兴趣,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孩子写出好文章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二、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建议家长让孩子多读课外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鼓励孩子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记录下来。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一个“采蜜本”,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可供写作的素材并定期检查督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无意指导。所谓“无意指导”,就是指把学习指导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用餐时可以请孩子说说菜肴的色香味,体会自己吃菜时的感觉、心情,吃完后让孩子将这些内容串起来讲讲;散步时可引导孩子边观察边口述观察所得;做家务时家长可先示范讲解要领,再由学生参与体会,最后叙说完整过程及自己的感悟,等等。这样,孩子在不经意中,轻松愉快地接受了作文指导,不知不觉就提高了习作水平。

但是,“无意指导”要自然,不露痕迹,避免刻意指导给孩子带来的消极情绪;要体现从说到写的过程。先让孩子讲述,家长相机点拨,使讲述内容更具条理,更加生动;然后才是指导习作。这样能使孩子真切地体会到作文原来并不难,从而有效地克服作文畏惧心理,提高习作的积极性。

(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