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和同時突然聊到了清明節掃墓的事。我就多問了一句嘴,我問她家鄉上墳帶的祭品怎麼處理,她說把飯菜都潑掉。我露出了心疼的表情,她反問說,不然呢?我說,當然是吃掉咯。

如何對待逝者,會因為各種因素而產生差別。可能今年還哭得悽悽慘慘慼戚,明年可能就take it easy,再過個好幾年,就能夠像一句俗話說的,life is moving on.

慎終追遠,哪個國家都不例外。法國當代老司機導演弗朗索瓦·歐容的新片《弗蘭茲》,講了一個德國少婦安娜在未婚夫去世以後,怎麼繼續生活的故事。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安娜不僅冷豔逼人,而且冰清玉潔,節烈程度堪比《列女傳》,令電影裡一直傾慕她的大叔急得跳腳。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大叔三番五次的表白,都被她直言拒絕,連跳個交際舞都不肯。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每天只肯守著公婆度日。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而且一上墳就哀婉無限,真是: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再結合安娜的丈夫弗蘭茲在一戰中陣亡的背景,整個故事不就是詩經的《衛風·伯兮》?

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但是導演在影片中增加了一個人物:俊美的法國小哥阿德里安,就讓故事從古典敘事變成了現代敘事。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安娜在上墳時碰到了阿德里安,後者聲稱自己是弗蘭茲的好友。他會念弗蘭茲的最愛魏爾倫(著名同性戀詩人)的詩歌,他舉手投足間與弗蘭茲相似的氣質,以及他對弗蘭茲的沉痛懷念,恰好撫慰了悲痛欲絕的安娜。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甚至也撫慰了弗蘭茲的父母,他和這個家庭越走越近。這個情節難免讓人聯想《登堂入室》,通過博取信任最終鳩佔鵲巢。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然而並沒有。女主拒絕了大叔,轉而牽起了阿德里安的手,在舞蹈中積壓在心中的塊壘冰消瓦解。而阿德里安卻吞吞吐吐向安娜傾訴了一個驚天秘密:他不是弗蘭茲的好友,而是在戰場上殺死了弗蘭茲的法國士兵。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阿德里安終於通過向安娜的坦白與贖罪,而消解了自己的內疚,他feels better,並且馬上回了法國。

可是,女主就悲劇了。弗蘭茲的父母已經完全把阿德里安當成了半子看待。她說出真相感覺不行,不說又掙扎,這樣巨大的矛盾讓她再一次崩潰了。

而且,她還愛上了阿德里安。所以,她決定獨自承擔。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隨後在公婆的鼓勵下,她上了去法國的列車,準備抓住自己的愛情。她手上除了阿德里安的名字,就只有一箇舊地址。尋找的過程,異常艱辛。

然而她終究是找到了,她坐在阿德里安別墅的客廳沙發上,等著他。兩人再次相見,恍若隔世,眼看著就要 happy ending,可房子裡除了阿德里安的母親,還多了一個阿德里安的表妹。安娜忽然就什麼都明白了。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次日,阿德里安開車將她送到火車站,路上不經意地說娶表妹完全是母親的意思。在火車離站前的須臾之間,他終於吻向安娜,憂鬱的、淚水盈框的雙目閃爍著他長久的痛苦與壓抑。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安娜說出了一句臺詞:阿德里安,太遲了。

看完不禁想問問蒼天,一個女人還可以被怎樣地傷害?

導演的套路是很深的......

片名《弗蘭茲》,而弗蘭茲卻一直缺席,他只是一把利刃,永遠地插向所有生者。雖然他已經死去,可是他卻無處不在。他愛的繪畫、他愛的音樂、他的習慣、他的過去......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當阿德里安的母親責備安娜說:請你別再折磨我的兒子了。安娜昂起頭顱,說:折磨他的是弗蘭茲,又不是我。

其實我們都知道,折磨他們的,是戰爭。

電影還可解讀的一處,是安娜來到巴黎,下榻在弗蘭茲曾經住過的旅店,那裡烏煙瘴氣,柳鶯出沒。讓人猜想弗蘭茲並沒有對安娜忠貞不渝,他也曾召妓來尋求過慰藉。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同時,導演可能也想說,戰爭之所以會發生,沒有人是無罪的。阿德里安是個好人,卻一再因為怯弱而傷害安娜。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但這跟他的母親不無關係。安娜在下樓時無意中撞見阿德里安和母親在談論自己,從她的窺視中,阿德里安的母親寵溺地用手捧起阿德里安的臉,他像觸電一樣躲開,發出低聲的咆哮。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可見,阿德里安無法遵循內心的意志、屈從於母親的淫威,肯定是從童年起就造成的。而這樣一個軟弱的大男孩,卻被送上了戰場,想一想,真是比什麼都殘酷。

這部電影的基調是黑白的,只有主人公的心情陡轉時,才會變成彩色,跟我看此片的心情變化幾乎在一個節奏上。

《弗蘭茲》:活著的人,如何安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