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在《弗蘭茲》中所表現的戰爭和人性

法國導演弗朗索瓦·歐容在沉寂兩年後,終於帶著皮埃爾·尼內、葆拉·貝爾主演的《弗蘭茲》殺回影壇。

影片將以一戰後的法國為背景,聚焦貝爾飾演的德國女人正因未婚夫的慘死而悲痛欲絕,尼內飾演的神秘法國男子卻悄然出現,默默為其未婚夫墓碑致哀、獻花,兩人也就其揭開了一段匪夷所思的往事。

在這部影片中,歐容將黑白色調運用得恰到好處,以黑白場景來表現生存與死亡的沉重,但貫穿影片始終的卻是音樂對黑白場景的美化,通過音樂來烘托戰爭對法德兩國人民所帶來的沉重災難以及戰爭對於人性的考驗

此部影片中的音樂是一場聽覺的盛宴,給觀眾帶來的是非同凡響的審美感受:時而歡快、時而舒緩、時而沉重的音樂出現在安娜與阿德里安·裡瓦爾相處的過程中,將影片感情帶入哀傷且溫柔的基調中。

一、以歡快的音樂反襯戰爭後的頹唐

影片的第一幕是在德國的奎德林堡。一開始,一支溫柔的粉色杏花出現在整個蕭瑟的畫面中,教堂的鐘聲響起,悠揚而發人深省,伴隨著鐘聲的,還有樹葉的沙沙聲。

這裡是一戰後的德國,處處蕭瑟沉寂,唯一象徵春天的花朵卻是那麼形單影隻。歐容便是通過這獨立綻放的花朵和悠揚的鐘聲來宣告新生活的開始,迎接這場新生活的,是戰後的頹唐。

音樂在《弗蘭茲》中所表現的戰爭和人性

法國人阿德里安·裡瓦爾的出現,打破了安娜原本平靜的生活。他聲稱自己是弗蘭茲生前的好友。

在阿德里安·裡瓦爾開始描述他與弗蘭茲在巴黎的生活時,影片轉變為彩色,同時響起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音樂:《Une amitie》的歡快、輕鬆正好反襯出了這一切的虛假,阿德里安的彩色回憶,都是謊言,這謊言伴隨著這樣快樂且輕鬆的音樂,不禁讓人心頭一顫,這背後的真相是多麼地令人遺憾且無能為力。

音樂在《弗蘭茲》中所表現的戰爭和人性

在另一幕,安娜與阿德里安一同出遊,此時的畫面又變成了彩色,從23分09秒一直到23分30秒,觀眾所能聽到的,都是樹葉的沙沙聲。

安娜說:“這是春天的聲音。”彷彿她已經從失去未婚夫弗蘭茲的傷痛中走出來了。以象徵生命力的樹葉的聲音來表現安娜此時的愉快心情,恐怕也只有歐容能夠表現得這樣恰到好處了。

而正是整個畫面轉變為彩色,以及春天的聲音,才更加能夠引起觀眾的思考:安娜最後的結局是否如她現在所想,從喪夫之痛中走出來,開始新的生活。這便是歐容導演的高明之處。

音樂在《弗蘭茲》中所表現的戰爭和人性

還有一處歡快的音樂是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那便是在影片的36分14秒時響起的德國舞會的音樂。這是真正的歡快,屬於德國人民的歡樂。

安娜與阿德里安·裡瓦爾也在此處,安娜聽著這歡快的音樂,笑靨如花,阿德里安·裡瓦爾也露出了微笑,彷彿是德國與法國的融洽相處,阿德里安·裡瓦爾作為法國人,以為自己受到了德國的接納,卻不曾料想,離開舞會的他遭到了德國人的毆打。

歐容正是以這種歡快的音樂和場景來表現出與影片場景所不同的結局,反襯出一戰後給人民帶來的巨大創傷,引人深思。

音樂在《弗蘭茲》中所表現的戰爭和人性

與此場景相類似的,是在影片的1小時20分24秒處,安娜去往法國尋找阿德里安·裡瓦爾,她來到法國的小酒館,酒館裡的人民唱起了慷慨激昂的《馬賽曲》。這樣的音樂,本是振奮人心的,可是作為在場的唯一的德國人,安娜心情複雜,不知是出於對祖國的熱愛,還是出於對戰爭的痛恨,聽見《馬賽曲》的安娜面色凝重,只好揹負著沉重的心情離開了法國酒館。

音樂在《弗蘭茲》中所表現的戰爭和人性

二、以悲傷的音樂彰顯人性的複雜

阿德里安·裡瓦爾第一次與弗蘭茲的父母以及未婚妻坐在一起時,那是個沒有月光的夜晚,漆黑一片。

阿德里安·裡瓦爾虛構了自己與弗蘭茲在一起的生活,聲稱自己是弗蘭茲生前的好友。其實他不過是殺死弗蘭茲的兇手,想來此處得到原諒和寬恕,以此獲得心靈上的解脫。

就在三人相信阿德里安·裡瓦爾編造的謊言時,音樂響起了,這是一首悲傷的曲子,《La promenade》詮釋了謊言的悲傷,故事的悽婉。

除此之外,還有兩處悲傷的音樂被歐容導演運用得出神入化。兩處都是小提琴《《Rimski·Korsakov__sheherazade》。

第一處是在影片的30分26秒處,此處的影片畫面是彩色的,謊言編織的彩色,阿德里安·裡瓦爾與弗蘭茲在音樂廳一同拉小提琴,此處琴聲悠揚,如果是不明真相的觀眾,可能會真的以為二人是私交甚好的朋友。

而在第二處,也就是在影片的32分49秒處,阿德里安·裡瓦爾獨自為安娜一家拉小提琴,這裡的畫面則是黑白的,黑白即真相,琴聲淒涼、哀傷。阿德里安·裡瓦爾拉著小提琴,被自己編織的謊言所縛,內心更加愧疚,琴聲戛然而止,他則倒地不醒。

音樂在《弗蘭茲》中所表現的戰爭和人性

三、以沉重的音樂表現無形的痛苦

歐容用了一個疑團,迫使觀眾急切地想要知道真相,而這真相,只有在影片的49分19秒處才被道出。

阿德里安·裡瓦爾忍受不了內心的煎熬,終於在弗蘭茲的墓地前,將他如何殺死弗蘭茲的經過和盤托出,企求得到內心的安寧。

在這一幕中,歐容不只是將沉重緩慢的《Les tourments》音樂放在此處,還加入了猛烈爆炸的炮火聲,無休無止的哭泣聲和混雜在說話聲音中的雨聲,這一切構成了宏大的音樂場面,使悲慘的真相更加令人扼腕掩面。

音樂在《弗蘭茲》中所表現的戰爭和人性

在影片最後,安娜原諒了阿德里安·裡瓦爾,他終於得到了原諒,得到了救贖。

而此時的安娜則在法國盧浮宮前,欣賞馬奈的畫作,這是阿德里安喜歡的,也是弗蘭茲喜歡的。

在此處,導演歐容依然選擇了《Les tourments》這首曲子,以沉重的音樂來結束影片,雖然影片結束了,但這些沉重將伴隨著安娜繼續生活下去。

音樂在《弗蘭茲》中所表現的戰爭和人性

戰爭留給法國和德國的,遠遠不止是城市的倒塌,兩國人民的死亡。

痛苦的永遠是活著的人,喪子之痛,喪夫之痛,為國家而殺死手足兄弟卻活著的人,內心的煎熬與活著的痛苦將伴隨其老去。

歐容正是以獨特的視角,別出心裁的配色以及恰到好處的音樂來完美演繹《弗蘭茲》這部影片,表現這種無形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