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乾貨,2019年美國本科申請材料清單

絕對乾貨,2019年美國本科申請材料清單

對於申請2019年美國留學的同學來說最近這一段可是非常關鍵的時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開始著手準備申請材料?小智為大家列出了名校申請的要素,希望大家合理安排時間,儘早準備申請材料。

1.完美的成績(GPA)

從成績單上,招生官透過數字看到的是更為豐富的信息,包括課程的難度、廣度和學習表現,反映出你的學術動機和學術成績。

在國際高中/美高,從課程的選擇可以看出學生的興趣方向、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但也要注重結果,與其盲目選擇多門課程且成績參差不齊,不如在自己最感興趣的幾門課中選擇難度級別較高並拿到最好成績。

而在課程選擇相對固定體制內高中,則更加強調學生在同一年級中GPA排名,絕大部分藤校學生的GPA其實是全年級的Top1%水平。

另外,成績這項硬實力確實直接反映出申請者的求知慾和學術好奇心,擁有強烈學習動力的學生往往能充分利用學校的各方面資源,主動要求自我挑戰、提升和成長。

如果GPA分數不夠怎麼辦呢?

第一招:對低GPA做出合理說明

許多學生在申請院校時,沒有對低GPA做出合理說明,會給學校留下“這名學生在學習上不刻苦”的糟糕第一印象。不管什麼原因,學生都應在申請時向校方說明清楚,防止由於不必要的誤解,而錯失良機。

第二招:分時間段核算GPA

假設你在剛開學時,由於還不習慣新的學習環境,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了適用整體環境上,第一年學習效果中等,直到第二、三年才逐漸意識到學習的重要與趣味,在學術上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整體GPA無法反映你的真實實力,這時你應該考慮分別展示三個學期的GPA成績,然後向招生官說明這個進程,以此展現出你在學習之路中遇到過的阻滯與覺悟後的臥薪嚐膽。

第三招:提供年級排名

國內有部分學校的考試難度的確是比較大,學生呈現低GPA的現象是正常的。存在這種情況的學生可以供應年級排名來證明自己的學習水平。

2.合理的英語標考成績

如果想進TOP 50的院校,SAT至少要在1350-1600之間;想申請排名前30名的學校,閱讀單科更需要考到680分以上。

絕大多數申請名校的學生都有出色的標化成績,然而盲目追求高分是不必要的。SAT或者ACT也不宜考太多次,也不建議學生過早(在10年級之前)提早開始準備標化考試。一方面有刷分嫌疑,讓招生官質疑申請者的學術能力,一般準備充分的學生考1-2次最佳。

另一方面,多次考試以及標化補習課佔據的假期時間,完全可以利用在其他興趣培養或者課外項目上。不需要為了表現全能,一味報取太多的SAT2 考試,一般2-4門和未來希望選擇的專業相關的即可。

3.錦上添花的學術活動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課外,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體現出申請者的興趣和激情所在。在某一個領域或幾個領域的表現出來的學術熱情,會讓你從大量擁有高GPA、高標化成績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學術活動的形式不一,比如一些探索性的課外課程(Edx或者Coursera等課外課程),需要申請才有機會錄取的美國夏校,或者實驗室科研實習等。

三大學術活動分類:

中外學科競賽

整體來說理工科的學科競賽機會相對文科類多。國際上一些學科競賽會限制本國人參加,而國際生能參與的有美國高中數學競賽(AMC)及其升級版—美國高中數學邀請賽(AIME)和谷歌Science Fair在線科學競賽等一系列數學和計算機競賽。

國內含金量較高的有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以及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當然,國內各省市區和各個學校也會舉辦一系列學科競賽,這些也是參加全國性甚至國際級競賽的敲門磚。

科研項目

科研項目大體可分為兩類:一、跟著大學教授/博士項目組做研究助理;二、自己想選題、做獨立研究,或請PhD做學術指導。

名校夏令營

名校夏令營按照申請難度和學術強度可分為三類:一、暑期遊學,以遊覽參觀為主;二、夏校,提供多個方向的課程選擇,並有講座及課外活動;三、學科主題夏令營,該類夏令營學科針對性更強,譬如斯坦福的math camp、麻省理工的RSI以及由加拿大的針對發展未來物理學家的ISSYP。

4.有個人特色的申請文書

文書不是單純的展示英文寫作水平,與其請他人大肆修改措詞或者去糾結用什麼樣的文風去迎合大學,不如好好思考如何讓招生官通過文書發現自己的優勢、熱情和特點,是否結合自己參與過的課外活動,突出過程中的成長與領悟、體現領導力、特長或者天賦等。

在充分表現自我的基礎上,嘗試寫得有新意、有趣,才會讓招生官更有興趣併產生深刻印象。寫完之後多讀幾次,也讓旁人審閱看看,相對消極、敏感的詞竟然不要出現。名校需要的學生是用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學習、生活還有在正能量方向上去影響身邊的人。

5.突顯個人經歷的補充文書

名校都要要求提交一到多篇的小文書,從具體的幾個方面來判斷申請者與大學氛圍是否契合,找到最適合新生團隊的成員。我們來看看藤校的文書要求:

哈佛大學的申請列表中專有一列要求學生填寫學術活動,並指明是學生自主的學術項目、培訓/研究課程或者暑期學術項目;

耶魯大學要求學生在小文書中闡明1-3個學術興趣或者目標;

普林斯頓大學則要求學生詳細描述一項課外活動,描述最近的一個暑期經歷,對你影響最大的人等來展示申請者特有經歷和價值觀;

賓夕法尼亞大學要求學生闡明自己將如何利用大學資源和專業選擇的原因;

哥倫比亞大學希望學生描述下理想大學的樣子,羅列自己課內外的閱讀書目、網站、電影、展覽、講座等。

大致可以看出,小文書要求申請者更具體更加詳盡得描述自己的活動經歷和收穫,還有對匹配專業的探索和未來展望。招生官也通過小文書判斷學生前後材料的統一性。

6.真實客觀的推薦信

推薦信對於名校來說,在招生官審核材料中絕對具有相當重要的分量。

通過推薦信,招生官委員會才能拼湊出學生在客觀條件之外如人格、領導力、求知慾、創造力與對學習的熱忱等個人特質。作為第三方的學術和學習能力認證,推薦信即是對學生申請文書的補充,也恰好能印證學生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一貫性。

一般來說,合適的推薦人應該符合下面的條件:

高中任課時間至少在一個學期,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時間瞭解你。

推薦人對你評價較高,並且真心情願地可以為你提供推薦信。

文理搭配,跟未來申請專業相關的學科值得優先考慮。如果暫時未定,那麼數學老師和語文(英語)老師都是可以考慮的候選推薦人。

7.體現興趣和能力的課外活動

有人說美國大學不那麼講究學習成績,而更加看重領導能力、課外活動、社會服務等活動。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課外活動和成績不是互補的關係,而是在已有足夠優秀成績的基礎上才談論課外活動。千萬不要為了追求課外活動多樣而忽視了高中成績這一最重要的因素,從而導致申請本末倒置。

課外活動沒有好壞之分:

一是看是否符合個人的發展;

二是看commitment的程度,反映課後的時間分佈和興趣、獨特性、權利、人格、素質和能力等。

名校要培養的是社會精英和領袖。在填寫活動列表時,如何描述或者排列活動,做到儘量體現自己能力、特色和收穫,倒是值得申請者好好思考。

7.高級別的獎項和榮譽

申請中,學生需要羅列9-12年級得過的獎項和榮譽,國際性或者國家級別的大獎往往更有說服力,名校錄取中的一部分名額也是優先考慮有此類獎項的申請者。獲得的比賽獎項和所選的專業的往往相匹配。

以上申請文書、活動列表和獎項列表等書面的材料,做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讓招生官容易閱讀,並印象深刻至關重要。

8.自如的面試表現

學校通過校友面試或者第三方面試可以更加直觀地瞭解申請者的性格、語言表達、真實性和可靠性,直接考察被面試人的口頭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幽默感等等。

縱觀眾多被名校錄取的實例,他們大多數是GPA、標化成績和大學預備課程AP等近乎滿分,課外活動中卻非常明顯能得出他們的特長和個性。

並且,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在9年級甚至更早開始規劃自己的課外活動和學術活動,才能讓高中的每個假期都充分利用在發展和深化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