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祕寨子裡

在四川木里藏族自治縣西南邊緣的深山峽谷裡

有一個遺世獨立的大村——俄亞

這裡至今保存著最原汁原味的納西古風神韻

有“納西古城在麗江,納西古寨在俄亞”之說

納西族新年到來之際

我們歷盡艱難

走進了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山村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傳說中最“納西”的東西

會不會慢慢湮沒?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路遇山體滑坡,碎石塵土四處飛濺

“當心,快!閃開……”木蘇郎話音未落,就見浮塵伴著碎石飛揚而下。

我忙跳上一塊大石,頭皮不由一陣發麻。

環顧四周,兩壁陡直的乾熱河谷夾峙的頭頂天空,只剩一片瓦藍。腳下僅容幾人站立的人工臺地上,伸出的溜索透出幾分亮閃閃的寒意。

“哈哈,嚇著你了吧?”木蘇郎是俄亞納西族鄉的黨委書記,“呷波渡口,是從四川境內進入俄亞最便捷的通道了。”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無量河上的呷波渡口,一條60米長的溜索溝通兩岸

從瀘沽湖向西北,經過屋腳蒙古族鄉、依吉鄉,我們用了三天才到達無量河和東義河匯合口下方陡崖上的呷波渡口。

從這裡騎馬到俄亞,還有一天的路程。

俄亞大村,就在無量河的二級支流龍達河北岸。

它位於雲南玉龍、香格里拉、寧蒗與四川稻城、木裡五縣交界處,故被稱為“雞鳴兩省五縣之地”。

這一帶,堪稱中國地貌最複雜的地區之一,高山與大河將這裡與外界長期阻隔。極度封閉的自然環境,使生息其中的人們保留了許多古老遺俗和獨特文化,形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社會活化石”。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呷波渡口的“豪華”溜索

呷波渡口的溜索還算“豪華”:兩根鋼絲套著雙滑輪,下面穩穩吊著一個大竹筐。人在筐中的安全感和舒適感,要比過那種五花大綁的單滑輪好得多。

從溜索渡過無量河之後,迎面是陡得令人雙腿發軟的大山,幾乎垂直的山道根本無法騎馬。一個小時後,我們終於爬上了一段稍微和緩的山道。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去俄亞,能夠依靠的唯有馬幫

“可以騎馬了,”木蘇郎叉著腰喊道,汗水和灰塵在他的臉上塑出道道溝壑,“我們這裡的馬,是中國最能爬山的馬兒了。”

我相信木蘇郎的話並非沒有底氣,這些雲南矮種馬個頭不高,爬坡能力卻是一流。可這一切並不能減緩我的緊張情緒。

最艱險的路是“九十九道拐”:俄亞人愣是在幾乎垂直的山道上,每隔兩三米就拐彎,生生地開出了一條“馬路”。

更令人驚歎的是,就是在這樣的山道上,他們還把一臺挖掘機拆散了扛上來。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陡坡之上,常有馬兒失蹄摔死

我在馬背上顫抖俯視著懸崖峭壁下的峽谷,木蘇郎倒似閒庭信步一樣:“這裡的老百姓苦著呢!不管什麼生活用品、生產物資,全都靠人背馬馱。前些年修電站,馬兒累死了好幾匹呢。”

其實,前幾年俄亞人已經繞著大山,從鄉政府把公路修到了溜索旁的江邊。可是,因為缺錢,大橋一直沒有架起來,公路沒有跑過車,也談不上養護,差不多荒廢掉了。

經過8個小時的艱難跋涉,黃昏時分,我們終於到達了俄亞。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高土美(右)的“成人禮”

黎明時分,伴隨著東巴吟誦的《長壽經》《平安經》,13歲的高土美腳踩小麥,戴上頭飾,穿上自家紡的一整套麻布衣服,腰繫綵帶,然後焚香叩首,吃月餅,給眾神、長輩和道賀的親朋敬酒。早飯後,再換上另一套上身紅綢錦緞、下邊白色百褶裙的新衣服,她的“成人禮”就這樣完成了。

我們到達的次日,正是俄亞納西新年的臘月二十九。

每年這一天,村裡凡有13歲小孩子的家庭,都要舉行這樣的“成人禮”。

千百年來,世代相傳。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長輩們在“成人禮”上熱絡交談

對於俄亞的納西人來說,孩子“成人禮”是一個重要的社交場合。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主人家在準備“回禮”

送賀的禮物大都是一塊自紡的麻布或者一坨臘肉;主人家則回敬早已準備好的“份飯”,主要是厚厚的坨坨肉和一種油炸食品,客人吃不完可以帶回家。

外界傳說,“成人禮”後,男孩女孩即可談情說愛,它差不多就是性生活的通行證。其實,“成人禮”更多意味著對家庭、家族和種族的責任,是長大成人的一種宣示和提醒。

今年的“成人禮”,孩子們是要腳踩小麥換衣的——這是東巴推算出來的。

和瀘沽湖摩梭人“成人禮”腳踩豬膘肉不同,俄亞人“成人禮”腳踩的都是農作物:小麥、玉米、青稞等等。每年具體是什麼,要由東巴推算決定。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俄亞的清晨

太陽從東方的山頂跳了出來,彷彿就在一瞬間,峽谷底部的整個村寨透亮起來,幢幢石頭小樓輪廓分明。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瓦庚(左)、高土美(右)姐妹

在頂樓的陽臺上,高土美的姐姐瓦庚穿著新衣,正和妹妹竊竊私語。見我來,便停止了談話,一個勁兒笑。

瓦庚15歲,在木裡縣民族中學讀初二。畢竟見過些世面,瓦庚要比羞澀的妹妹高土美大方很多。

她回憶道,兩年前,她的“成人禮”和今天不同,是在當年的元旦以前的12月中旬。

和麗江一帶不同,俄亞納西連過年的日子,都由東巴木瓜仁青決定的。

“主要是看星星和月亮的位置。”72歲高齡的東巴木瓜仁青依然耳聰目明,思維敏捷。

火塘邊,他悠然講道,俄亞納西有自己的月亮曆法。村裡的東巴和會看星象的十多個人,每年冬至前後,就陸續把各自的觀測結果和意見告訴他。最後,他再把推算確定的結果告訴村幹部。

“新年就是這樣決定的。俄亞是大村,附近的5個小村子,按照這個日子過就是了。”木瓜仁青的言語中,透著一股智者的威嚴。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東巴是納西民間宗教的祭司

不僅是“成人禮”,祭天、祭祖、祭神、婚喪、驅鬼禳災、嬰兒取名、占卜兇吉等,都離不開東巴。

東巴文化,至今仍左右著俄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站在對岸俯瞰俄亞大村,不得不驚歎俄亞先民選址和佈局的智慧,可謂深諳風水的奧妙。

龍達河環抱村莊而過,以河為界,左岸為居民區,避開水頭,再大的洪水,人畜也安然無恙。

正對主流的右岸為生產區,山上恰有支流奔騰而下,水源充足,稍加修整就是良田。

這樣,任憑河水怎麼激烈沖刷,頂多就是損失一些農田。

後來的人們卻忽略了這一點。前些年,鄉政府建在了村子對面的河灘,結果屢遭水患。現在不得不搬到了兩三公里外的臺地上。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俄亞從不缺肉

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這裡的人們養成了獨特的生活習慣。

這裡可能是全中國豬肉供應最充分、食法最獨特的地方,除了常見的豬膘肉,豬的心、肝、肺、腿、腸的做法,我聽了幾個小時也沒聽完。

初來乍到時,我們看到滿街放養的豬成群結隊,每家養個四五十頭,平平常常。

這裡的人甚至沒有種植蔬菜的習俗。俄亞人的答案是:“肉都吃不完,種菜幹什麼?”

大年初一的早上,村民們要按照傳統習俗到山上的神林祭天,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東巴主持新年祭祀

山裡的太陽出得晚,冬日的早晨寒氣逼人。但這一切,並沒有妨礙村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迎接新年。

松枝燃起來了,一位穿著灰白色麻布長袍的東巴,站在一塊長滿灌木的巨石前唸唸有詞。然後,他帶領著所有人跪下叩頭。最後,所有人圍繞著巨石一圈一圈地走,好像是在行軍。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參與新年祭祀的虔誠村民

也許他們正在感念當年祖先的長途跋涉,為他們找到這樣一片樂土。

有專家考證,俄亞的居民,正是明代雲南麗江木氏土司的軍隊後裔。俄亞大村,也是作為“兵站”被開發起來的。

走進俄亞,我的第一感覺是巷道彎曲、狹窄,房屋之間捱得實在太近。只要對面走過牛馬,我就得緊貼巷壁讓它們先過去。

“山裡的地方多,為什麼非要擠在一塊兒呢?”我對此迷惑不解。

“這樣發生戰爭時,村裡人可以從一家的屋頂走到另一家,方便大家集合起來戰鬥。如果抵擋不住,各家可用木板在巷道上搭成橋,然後村子的最頂端會合後逃到山上。但是進攻者卻常常由於不熟悉道路而被困在村子裡。”金賢志是俄亞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對村莊的佈局有過深入的研究。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蜂巢”般的俄亞建築

從村子上部向下看,一個又一個的屋頂平臺大都緊緊相連,如同“蜂巢”,而一旦行走其間,村中現有240多條巷道簡直就是一個迷宮。

我好幾次在裡面迷失方向,依靠村民的指點才走了出來。

有專家考證,《東巴經》中房屋和村莊兩個古老的象形文字,就是描寫連成一片的俄亞大村和一座座平碉。

但金賢志對傳統文化消失已經開始擔憂:“現在這裡的文物流失得很嚴重,佛像、經書已經送進麗江的博物館。許多東巴年事已高,說‘走’就‘走’了,年輕人又不願意學。傳統文化成了無源之水,它的獨特價值也就消失了。”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呷波渡口“革囊渡江”的多吉

這讓我想起來時在呷波渡口遇見的多吉。

在等候行李從溜索上一件件拉過來時,我在江對岸,竟又見“革囊渡江”——這極有可能是忽必烈當年進軍雲南的遺風。

浮在吹漲的整張羊皮上“革囊渡江”的,是呷波村的藏族村民多吉。

他說,每年三月三,周圍村寨的人們,都有到這溜索上方的東義河與無量河口沐浴的習俗,希望洗卻一年風塵,期盼來年幸福安康。

多吉感嘆說:“這幾年溜索修好之後,用羊皮到河中來沐浴的人是一年比一年少了,大家都覺得這個用不上了。”

“以後大橋修好後會越來越少。”我笑著對他說。

“那沒關係啊。”多吉不假思索地說,“只要有橋,剩下我一個也沒關係。”

2011年,呷波渡口的大橋貫通,俄亞告別了不通公路的歷史。

地圖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俄亞路線圖

地理公社繪製(點擊圖片看大圖)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稅曉潔,記者,攝影師,曾歷時三年徒步長江,參加過眾多探險科考活動,著有《雅魯藏布江漂流歷險記》《尋找野人》《我難忘的N個隱秘之地》等書。

最原生態的納西族不在雲南麗江,而是隱藏在四川這個神秘寨子裡

李天社,攝影師,四川省藝術攝影協會秘書長,曾參加《縱橫祖國五萬裡》攝影綜合考察隊,代表作有《神奇黑竹溝》《五百羅漢長卷》等。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我們專注於雲南私人定製旅行,深度發掘雲南最美的旅行線路。隨時為您更新最新雲南出行資訊,讓您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七彩雲南的魅力風情。

撫仙湖環湖旅拍一日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