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市值超過阿里,但為什麼在各種場合上,總是感覺阿里格局更高?

邊荒獵人

這是感覺而已,想象騰訊阿里能做到這種程度,創始人身邊什麼人沒有。格局都足夠大。馬化騰更崇尚,校園文化,親和主義。馬雲崇尚聖學,治理文化,內部像鐵板一塊,外部不夠親和。接觸兩個公司的人就能感覺到。

根本上講,騰訊的國際化確實沒有阿里做的好,騰訊的親民化又比阿里做的好。

馬雲的思維和演講,國際活躍,都給阿里加分不少。

馬化騰演和公眾活躍比較少,面對公眾沒有刻意宣傳。

互聯網大佬宣傳比較多也就幾個:馬雲,王健林,俞敏洪等少數幾個。

很多還是默不作聲,在幕後待著,公眾接觸比較少。事實上格局都夠大,佈局也大。長遠看,馬化騰還年輕,還在全面執掌公司。路還長,究竟是道高還是親民化高,需要等待以後評判。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關於騰訊和阿里一直是公認的中國互聯網兩大巨頭,他們兩個之間也有或多或少的摩擦和對比,那麼一直以來兩個巨頭都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可能在很多人眼裡,阿里可能會棋高一招,接下來我就簡單的說一下自己的感覺。

首先我覺得阿里和騰訊的市值並不是判斷他們唯一的標準。因為我們都知道,市值受很多方面的影響,也許一段時間內,某家公司的某一個產品做得比較好,他們的市值就會比較高,但是這並不能決定兩家的體量或者是說其他的方面就更好一點。所以我們不能單純的從市值來去判斷兩家公司。

其次,我們需要考慮到騰訊和阿里的對外公關,我們可以看到作為騰阿里的掌門人,馬雲是一個活躍在媒體上的掌門人的形象,而相對騰訊的掌門人馬化騰來說,則是非常的低調。這也是我們會直觀的覺得,阿里的格局可能會比騰訊更高的原因,就是因為馬雲作為一個發聲者,他已經把很多的構想或者是策略通過媒體傳達給我們,使我們產生了這樣的感覺。而相對來說,騰訊則可能是悶聲發大財,選擇較為低調的處理方式。兩種不同的品牌策略也會讓我們覺得,阿里的格局會比騰訊更高一點。

綜合來說,我覺得兩家目前在自己的格局和生態的建設上面都是穩步前行的,應該是大差不差的,因為本身兩者的體量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對外策略上,阿里比較外向,而騰訊則較為低調。


姑婆那些事兒

這跟兩個公司的領導人有關係。在中國互聯網圈,馬雲肯定是格局最高的企業大佬沒有之一。

所以說,無視馬雲對阿里的意義是不客觀的。

馬雲的格局還可以從阿里巴巴對杭州的影響方面顯現出來,杭州有上位超過廣州的勢頭,與阿里的貢獻是不可切分的。同時,從馬雲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能夠看出其影響力之大——他是N多國家元首的座上客。

不誇張地說,馬雲現在的成功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成功,已經成功到了無法企及的地步,中國不會出現第二個馬雲,就像美國不會出現第二個喬布斯一樣。

此外,馬雲的格局還體現在個人魅力方面。比如馬雲的英語好、馬雲的口才、馬雲的思想等等。馬雲當過老師,對很多宏觀的問題思考比較多,從創業開始,馬雲就帶了一隻子弟軍,這保證了阿里的執行力,同時也使馬雲可以放手去放大阿里的格局。


政商內參

"格局"一詞,分開來看:"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即,合起來的格局就是對事物的認知和對事情的所作所為.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分別分析騰訊和阿里之間的不同,從而就可以得出為何感覺阿里的格局更高了.

1. 對事物的認知差異

我們都知道,騰訊和阿里,一個社交遊戲,一個電商支付.不過這只是明面上的強項,不過這也能夠看出一些端倪:騰訊一向推出的就是"連接人和人\

stormzhang

近日內,伴隨著阿里巴巴、騰訊相繼發佈了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財報後,這兩家公司又再次進入到了大家密切的關注眼光下。

5月4日,作為BAT之一的阿里巴巴發佈了2018年財年季度財報及業績。公告顯示,2018年財年中,阿里巴巴公司整體營收人民幣2501.66億元,其中核心電商業務營收人民幣2140.20億元。受此財報影響,阿里股價暴漲3.53%,市值為4846.6億美元,成為國內乃至全亞洲市值第一名。

5月16日,同樣騰訊公司也發佈了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數據顯示,一季度騰訊營收人民幣735億人民幣,利潤高達232億,其中游戲方面收入佔比49%。憑藉遊戲方面優異表現,騰訊一季度營收比阿里巴巴高出125億元,問鼎中國最會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所以,可以看出騰訊和阿里巴巴之間並不存在誰強誰弱,也沒有明顯穩定的差距。但是為何大家總感覺阿里的格局要比騰訊高呢?

主營業務不同:阿里主營電商零售,騰訊主營遊戲社交

主營業務的不同恐怕是決定人們分別對阿里巴巴和騰訊相反印象的主要原因。這兩年雖然阿里和騰訊都將業務擴展到了中國互聯網的方方面面,但通過上述各自財報就能看出,雙方的基礎核心業務還是不同,阿里主營電商,騰訊主營遊戲。

電商關切民生。人們常說:“沒有阿里巴巴,可能中國的互聯網格局不可能如此令外國人羨慕。”是的,阿里巴巴創造的淘寶、天貓、支付寶等徹底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支付方式,帶給每個人實實在在的生活便利,真切體會到了“科技改變生活”的好處,所以,人們才會對阿里常懷感恩與支持。

遊戲褒貶不一。從社會發展歷史來看,網絡遊戲在過去甚至是被認為毒害青少年的主要元兇之一,所以哪怕騰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巨頭之一,捧火了《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眾多端遊、手遊,但越是如此,越讓許多家長反感。況且,騰訊遊戲還是最吸金的遊戲之一,無數因遊戲氪金而導致家破人亡的例子都歷歷在目。因此,騰訊在大家心目中印象不好也是情有可原。

發展歷史不同:阿里不斷推動國產創新,騰訊熱衷投資模仿

這可能也是大家覺得阿里格局最大,眼光最好的地方。阿里巴巴創造了淘寶天貓,又創造了支付寶,另外這幾年阿里成立了研究國產核心技術的達摩院,發展阿里雲計算業務,在“中國缺芯”危機眼前,阿里巴巴再度出手收購了國產重要芯片相關廠商,不斷推動國產技術創新,奪得無數人的好感。

而反觀騰訊,這幾年自身創新並不突出,基本上快變成了一家投資公司,這也是為何《騰訊沒有夢想》一文會迅速火爆的原因。而且從歷史發展來看,

騰訊公司也是依靠產品模仿而火起的企業,無論是QQ還是各種遊戲產品都難以擺脫“抄襲模仿”的罪名,讓許多人紛紛吐槽。但是,其實一家公司能做到像騰訊如此大的地位,並不是只靠模仿抄襲就可以達到的,它一定擁有其獨特的公司魅力。

創始人性格不同:馬雲教師出身,經常出席高規格場景,馬化騰則很少露面

阿里巴巴近幾年非常注重“全球化發展”,所以普通民眾經常能夠看到作為阿里主要創始人之一的馬雲會出席一些國家重要領導人會議,與特朗普誇誇其談等,所以會感覺馬雲眼光遠大,心胸寬廣,事實上也是如此。

因此,種種因素下,才會導致許多人會覺得阿里的格局要比騰訊高得多。在這裡,確實承認近些年阿里方面的眼光比騰訊好太多,但實際上也是公司業務不同使然,比如說騰訊目前也正試圖努力進軍電商零售、雲計算等領域,所以也不能就因阿里而貶低騰訊。


Tech情報局

在中國企業家裡,誰最為國人操心?如果說馬雲排第二,那恐怕沒人敢排第一了。

美國中小企業論壇,呼籲“重新認識中國”

底特律舉行的美國中小企業論壇上,馬雲斬釘截鐵說出了這句話!

他向3000多美國企業家直接表示“如果你們錯過中國,錯過亞洲發展中國家,錯過電子商務,你就錯過了未來。”

馬雲還一直強調多關注孩子們的教育,機器將會變得更聰明,但是人類永遠技高一籌,所以需要教育子女學會創新,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夠生存。

加拿大中小企業論壇,提議“簡化中國簽證”

在論壇上,馬雲再一次就簡化加拿大簽證問題向特魯多提出建議。

馬雲對現場參會者說,目前在中國,年輕人拿到加拿大簽證並不容易,依靠傳統方法,他們必須在銀行有足夠的存款,還需要開一系列的證明,才有可能拿到簽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走向世界的腳步。

對此,馬雲也提出了可靠的解決方案:現在中國有5億人在使用阿里的服務,我們可以通過支付寶來實現評級系統,如果申請者有不良行為,可以此做出懲罰。

而且現在使用支付寶的芝麻信用,很多流程都已經變得非常便捷,如果加拿大政府能為中國年輕人提供簽證便利,不僅對中國遊客有益加拿大旅遊業也將有很大促進作用。

馬雲的這項提議剛說完,就獲得了全場的掌聲和口哨聲,整個論壇更是因此步入高潮。

阿里最牛逼的地方不是掙了多少錢,而是讓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參與公益行動!

根據阿里年報顯示,超過3億用戶、178萬賣家通過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平臺參與公益行動。2017財年,阿里巴巴平臺和螞蟻金服平臺共推動社會公眾47億人次參與公益。換而言之,25%中國人在馬雲的帶動下,加入公益事業中。

阿里技術團隊為公安部研發的互聯網+打拐的團圓系統,覆蓋了中國9億網民手機客戶端。截止2017年5月15日,阿里發佈失蹤兒童信息1317條,找回1274人,找回率高達96.74%。

截止3月底,“螞蟻森林”的用戶超過2億人,在阿拉善累計種植梭梭樹111萬棵,相當於每天種樹6萬棵,兩年能再造一個大興安嶺。

3天前,阿里巴巴36位合夥人第一次公開亮相,共同宣佈阿里巴巴脫貧基金正式啟動,未來5年,將投入100億用於脫貧工作。100億,普通人聽起來是個天文數字,但再多的錢只有真的落到公益中去了,才是實打實的效用。

馬雲不只自己身體力行地去探求、去努力,更是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阿里公益理念推向全社會。馬雲曾向全體員工表示:“公益不僅僅是給予,更重要的是參與,是一點一滴的行動。”

自從馬雲2015年發起“人人3小時”公益時至今,阿里員工“每人每年3小時”公益計劃,已經累積達到17萬多人次參與,申報的公益時超過28萬小時,實現了超大能量的社會價值。

半個月前的杭州天氣很冷,千島湖的湖水更是冰寒徹骨,而阿里工程師劉新停和他團隊的7個人,在目睹被貨車撞擊的紅色小汽車掉進千島湖後,勇猛跳湖救下了整整5條人命,其中還包括一名孕婦。

一個公司的格局與市值、股價無關,相信看到這裡的朋友,應該有所瞭解了為什麼阿里巴巴的格局明顯略勝一籌了。


華爾街觀察者

首先,騰訊和阿里巴巴都是很了不起的公司,這點毋庸置疑。

其次,兩家公司市值很接近,今天你超我,明天我超過你,從市值來衡量格局其實很牽強。

再者,從兩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分析,騰訊的核心業務是社交及社交衍生的橫向業務,盈利模式離不開用戶基數,強大的社交關係屬性賦予了騰訊幾乎不作死就不會死的金身,但受於國內人口基數的影響,騰訊的發展在現今已經幾乎達到了最巔峰,而開拓國際市場又舉步維艱,想縱向深挖提高核心競爭力很難,這裡對橫向投資暫且不論,就核心的發展來說增速漸緩,另外騰訊雖不容易死,但死了其實影響不大,社交屬性強就強在,我的朋友都在這,但沒了它我和朋友可以一起換。相反,阿里巴巴,基於電商的新零售,相對來說阿里沒有騰訊那麼頑強,競爭壓力也更大,但相對零售和渠道商來說,跟民生牽扯更大,不管是淘寶服務的無數賣家還是阿里系的物流大軍崗位亦或是支付寶拽住的群眾錢包外加實體零售的牽扯,別看阿里其實沒有騰訊賺錢,但影響的經濟,絕對是國家級體量的,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敢讓阿里倒閉,民生牽扯太強,馬雲可以消失,阿里只能被接手。加上阿里佔到了中國高速發展的紅利,在國際市場披荊斬棘,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別管它是不是營銷口號,但實際上,搭上我國崛起的這波風,在國際上,阿里可以起到這個作用,所以馬雲能經常成為各國領導的座上賓,靠的不是他能說會道。輪前景和影響力,其實騰訊要差些。


諸神承諾的永遠呢

騰訊目前的市值,港幣折算成美元是4600億美元左右,阿里股票的市值也差不多是這個區間。

兩家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輪流轟炸亞洲最高市值公司的榜首。

市值上,兩家企業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再來談談阿里格局更高的問題。

阿里電商和騰訊社交,現在的我們,每天都被這兩樣東西捆綁著生活。

馬化騰和馬雲作為兩家超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掌門人,自然獲得了超高的關注度。

現代社會,對個人關注度其實是要超越對企業的關注度的。

曝光度和權威型人格導致的格局錯覺——每年各種財富榜單通過新聞、網絡每天都在刷新我們的眼睛。好像中國的首富從來沒有在榜單上能安穩超過一個月的。

在這種前提下,個人性格在顯示誰的格局更高,誰的企業更厲害。自然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因為我們將企業同化為個人,也不斷的將個人同化為企業。

不同於馬化騰和騰訊的低調沉穩,馬雲和阿里顯得更加任性瀟灑一些。

自從阿里2014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以來,馬雲的名聲蜚聲海內外。

各種新聞媒體,網絡雜誌,基本上每天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主要內容大概有兩種——一種是馬雲再次榮登某富豪榜榜首。

另一種則是:馬雲會見XX國總統,商談商品交易的問題。

馬化騰則很少出現上面的高大上會面,除了偶爾蹦出來,在富豪榜上參與一下,其他基本處在絕緣體上。

基於我們的權威性人格,我們很容易將這種會見總統,商談貿易的問題。同化為馬雲的格局和實力。

而這些,其實代表不了任何東西。只能證明,中國的人口對商品的需求已經開始走向全球。

年齡導致格局的變化——在26歲之前,我最佩服的互聯網大佬當屬馬雲。26歲之後,我最佩服的互聯網大佬變成了小馬哥。

這種隨著年齡變化,以及隨著對兩家公司產業佈局,整合能力越來越清晰的認知,導致了自己對兩家企業和創始人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前段時間,全球頂級商業雜誌《財富》,發佈了2018年全球最偉大50位領袖名單

小馬哥稱為中國唯一入選商界領袖,位列十九名。和比爾蓋茨、庫克、瑪麗·芭拉成為了隊友。

榜單中著重突出了通過駕馭分拆的力量,使各自組織的效率成倍提高的領導者。針對公司領導人的評判標準之一是:評估他們為公司創造的財富,而不是傳統的規模標準。

說白了,也就是整合、高效利用公司下屬公司、組織的能力。

在這一點上,小馬哥確實要比馬雲高出一籌。

格局大小是一方面,格局的運用則是另一方面。

馬雲除了阿里巴巴本身比較突出之外,所收購的公司,目前來看,都沒有達到市場對他們的期待。

目前阿里好像陷入了一個怪圈裡面——一邊收購企業,一邊自己做。一直沒有明確的方向。

其結果就是狗瞎子掰棒子,掰一個丟一個。

就拿外賣來講:阿里收購餓了麼,自己卻一直在做口碑。

導致的結果就是餓了麼現在遠不如美團,口碑也一直沒有做出來。

諸如此類問題,在阿里一直不斷的重演。所以,阿里在目前的自己看來,成為了一個不斷追求更大、更成功的網紅。

小馬哥則更加沉穩,旗下的產業佈局明確,目標清晰。財務投資和戰略佈局互相搭配的非常好。

隨便舉兩個例子就明白了——騰訊體育遠好於阿里體育,騰訊影業遠好於阿里影業。

至於騰訊遊戲,就更不用講了。

讀了這些,你還會感覺馬雲比馬化騰格局更高嗎?


李二白影像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首先需要表明的是,企業的市值不代表企業的價值!

小哥以前也炒股票,就拿每年股市吃藥喝酒這個行情來說!

2017年10月,貴州茅臺連漲十一個月,市值破7000億,這是什麼概念?

1個茅臺=一1箇中石化=2.5箇中車=3個吉利=4個恆瑞=4.5個聯通=5箇中興

請問各位,茅臺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再來回歸問題!為什麼騰訊和阿里巴巴在一起,總感覺阿里巴巴的格局更高?

阿里巴巴:

小哥覺得阿里巴巴做的最厲害的兩件事,一件就是支付寶,一件就是淘寶網!

支付寶,改變了銀行!

淘寶網,改變了商業格局!

而這兩件大事,不僅改變了我國人的生活,更是改寫了歷史,引導了潮流!這個潮流,是科技進步,生活水平提高的潮流!

騰訊

馬化騰是個梟雄,大家不要被他戴著眼鏡斯文的外表所矇蔽!

如果說支付寶改變了銀行,那麼騰訊可以說改變了通信行業!(電話費)

馬雲: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馬雲先生的報復很大,就是要改變世界,推進人類文明進程!

所以很多時候,阿里巴巴都是以方便人們的生活,提升人們的生活,優化社會資源,提供更多的平臺給大家為目的!有人說,馬雲讓很多人失業了,但是,馬雲製造了很多小企業家,那些堅持做了好多年淘寶的,有幾個沒發家致富的?馬雲為大家省了錢!以前小商販賣東西,碰到行情好的時候,坐地起價,現在有嗎?從某一個方面來說,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抑制了虛高的物價,再者,網商的發展,推動了互聯網產業鏈的發展!例如網絡,例如半導體制造,例如物流!

並且,網絡支付也是阿里巴巴先搞的,騰訊只是個追隨者!淘寶是馬雲做大的,微店就目前來看,算是徹底失敗了!微商有的成功了,但是做微商,失敗的更多!

所以很明顯,阿里巴巴引導了潮流,而騰訊只是追隨了潮流!

騰訊:我可以模仿你,你絕對不可以模仿我!

什麼是產權?什麼是山寨?什麼叫高仿?什麼是模仿?什麼是抄襲?

行業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有多激烈?同樣的東西,可能幾十家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在做!為什麼呢?因為框架一樣,細微處有所區別罷了!

網絡上有人羅列了騰訊抄襲別的軟件,有40多個!這裡小哥就不一一羅列了!免得朋友們說小哥湊字數!

一句話,騰訊很流氓!

騰訊:我有錢,我有聯盟!

行業競爭太激烈,抱團發展才是存活下來的上策!所以,雷軍作為圈子裡人脈最廣泛的人,帶領小米飛速發展。是有很大的道理的!

而騰訊呢,有錢,任性!

騰訊投資了那麼多家公司,並且這些公司很多都是獨角獸級別的公司!騰訊可以讓兩家競爭的水深火熱的公司合併。也能讓別的公司一起抵禦阿里巴巴的時候齊心協力,強東同學在這一點上面就做的很好,馬總很滿意,所以追加投資,資源支持都跟到位!

馬雲:我的目標是改變世界!

所以,馬雲代表著阿里巴巴,和世界政要一起討論合作,談買賣,做生意!讓世界認識最真實的中國,愛上中國,也讓國人看到外國,接觸外國,享受外國!

馬雲成立的達摩院,更是集結了世界英豪,這些人坐在一起,齊心協力,想不改變世界都難!

所以很明顯,阿里巴巴的格局!是騰訊所不能比的!


深圳小哥帶你看深圳

說的直白一點,騰訊是一臺賺錢的機器,而阿里打造的是一個世界級的貿易平臺。




騰訊的戰略很明確,以社交為核心,用流量賦能,形成最大的遊戲平臺、最大的視頻網站、最大的網絡文學平臺、最大的音樂平臺、最大的動漫平臺等等。


換句話講,騰訊的流量+內容戰略讓它變成了動力強勁的賺錢機器。



而阿里不一樣,做一家賺錢的企業從來就不是馬雲的最高優先級。


阿里的使命是的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馬雲在2016年博鰲論壇上也提出數字世界貿易平臺(“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的設想,幫助也成就千千萬萬的小企業變成亞馬遜,而阿里自己並不想成為亞馬遜。


馬雲說他自己對錢不感興趣,一半是調侃,一半是真的。再有錢不過是一日三餐,夜睡一榻,馬雲是真的懂這個道理,所以他打太極,拍電影,創辦湖畔學院,見各國總統推行他的eWTP理念,忙的不亦樂乎。


去年互聯網烏鎮大會,其他大佬參加“東興局”,馬雲一個人吃一碗陽春麵


相比馬化騰的務實內斂,馬雲似乎對這個世界的看的更透徹,名利終究留不得,活的有意義、有意思才沒白過這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