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學歷不高,無法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怎麼辦?

睫毛彎彎教育


菲凡說,如果孩子不想學,交給輔導班的老師,有用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不管是高學歷的父母還是低學歷的父母,輔導孩子功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搞清楚這個,就好辦了。
我想,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遇到問題自己解決吧。畢竟,沒有父母能夠輔導孩子一輩子。
那,低學歷的父母如何做呢?
第一,給孩子正面的陪伴。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學歷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就不陪伴或者就在一旁看手機,看電視,或者聊天。
這樣的做法非常不正確的。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請保持家裡安靜。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請不要刷手機。如果可以,你可以拿一本書,或者是雜誌,在一旁看著。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
第二,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怎麼辦?
正確引導孩子,遇到問題如何處理。
請給孩子每個學科準備一本本子做為錯題集。每當孩子遇到不會的或者是做錯的題目,請他把這道題寫到這本錯題集上面去。
然後,你可以引導孩子,這道題你不會,怎麼辦?可以有幾種解決辦法?比如看課本學習,比如上網查詢,比如問同學,比如問老師,等等。然後,把解決的路徑寫下來。最後,再把解題的方法寫下來。如果,有多種解題方法,儘量全部寫下來。
每次考試之前,複習錯題集。我想,孩子的成績必然不會差。
這個方法,真的非常好用。可是,很多孩子都不會有耐心做這個。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陪伴和引導了。
第三,不要不管孩子。
不要用我學歷低,我不會等等藉口來不管孩子。或者是,讓孩子自生自滅。這種影響是非常負面的。
家長儘可能的給孩子帶來一些正面積極的影響。不會,可以學。
如果,家長的想法以及態度比較負面。或者是直接把孩子交給輔導班的老師。孩子也不一定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所以,不管學歷高低,家長們,多用點心吧。
我是菲凡,希望跟你一起做那個用心的家長。

菲凡說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直接解決問題的途徑,這個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輔導機構、託管班、家教、同學、鄰居,或者網絡上很多的APP軟件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為我們提供了足夠多的資源可以利用,輔導孩子家庭作業方法多種多樣。


但是我更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從孩子成長的角度,找替代方案是下策,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才是解決問題的上策。


小學生在三年級之前重點在培養學習的習慣,這個大家都知道,學習習慣包括什麼呢?除了按時到校、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自己收拾學習用具這些好習慣之外,有兩個學習習慣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思考的習慣、提問題的習慣,加起來就是自主學習。

思考的習慣包括在課堂上跟隨老師的啟發去思考,也包括自己一個人的學習時間的獨立思考。獨立思考的習慣是自主學習的基本能力,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有時會發現,孩子不會做題的原因是TA根本沒有思考。因為知道父母每天都會在身邊守著自己做作業,遇到難題時,想都不想、張口就問多省事兒啊!


另一個需要培養的習慣是提問題,就是把獨立思考的結果輸出,變成語言或者文字,告訴老師。父母要多鼓勵孩子把觀點、疑問,尤其是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說出來。當家庭作業有不會做的難題時,父母也要鼓勵孩子向老師求助,當然求助的前提一定是孩子經過思考也沒能做出來的。


所以,無論家長的學歷高低,都不要把給孩子輔導家庭作業當作最重點的工作,而要把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作為核心目標。尤其是孩子到了小學四、五年級,你會發現一個班的學生開始出現巨大的分層,低年級成績好的學生有不少一落千丈,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成績好是父母“盯”出來的。當父母不再“盯”,或者孩子不再讓父“盯”,問題就出現了。


最後需要說的一點是,不是說父母學歷不高,就可以什麼都不做。如果把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習慣作為核心目標,父母可能要付出比輔導家庭作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比如在孩子寫家庭作業的時候父母堅持讀書、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等,無論父母的學歷高低,這些事情是應該做的。


蘭海


我能負擔的了我的孩子,而且我測試了一下(自己看書做題),除了奧數(高年級的有些題太變態了,真心不會)之外,輔導到孩子初中畢業應該問題不大。

高學歷家長也很忙,沒空一直輔導的

可能跟題主想的不太一樣,我雖然能輔導得了我的孩子,但是說真的,從孩子三年級開始我就基本不太輔導、時時監督了,而且讓孩子逐步開始自學、自我管理學習內容和時間(當然,內容方面我會有一些建議和要求)。

而且題主可能想不到的是明明父母能夠輔導得了孩子的全部學科(還包括計算機、機器人),但是我們還是給孩子報了幾乎所有能報的班。這個原因我之前在另外一個回答裡說過:父母懂得再多,但是不專業、不繫統!如果想輔導孩子,那一定是要系統的,循序漸進的給孩子去講才行,而父母如果不是專業的老師,那麼必然會出現需要備課的情況。

那麼我能不能給孩子備課呢?能,而且我也試了,比如孩子在三年級四年級的時候,我已經給孩子把初中的物理備完課了,這是因為我打算讓孩子在小學之前開始物理學習。可是我還是放心,無論我怎麼努力,都不如那些專業的老師、專業的機構!這就造成了我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那麼除了能在生活中給予孩子一些引導之外,我是沒有辦法做的比那些專業人給孩子講解更好……

所以提出不用擔心那些所謂高學歷的家長,會在孩子的輔導上做多少工作,他們往往是在“答疑”(比如錯題講解)上會發揮出他們的優勢而已。

“輔導”的精髓不是“解題”而且“輔導態度”

對於任何一個人,不管你是學生還是工作之後的成年人,影響你工作學習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你的態度。在態度之外,含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比如方法、習慣、自我管理、時間管理、目標等等。

這些方面綜合起來會影響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影響一個成年人在工作中所能取得的成就。

而在這個問題上,往往其實跟家長的學歷水平,文化水平沒有關係。關係最大的反而是家長們的“態度”。

比如說:

你對孩子是講道理多,還是批評打罵多?

注重孩子的思考過程、努力過程,還是注重孩子的成績(或者說“結果”)?

你是否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績,但是沒有跟他講清楚,為什麼人要學習而學習要努力的去獲得好成績?

你在生活中是否始終負能量比較多,比如抱怨身邊的人,抱怨同事,抱怨朋友,抱怨領導,抱怨老師抱怨最親的人?

孩子小時候在學習的時候你是否能夠做到身體上的陪伴?

你是否會讓孩子多閱讀一些書籍?

你是否會帶孩子去外面(旅遊也好、科技館也好、博物館也罷)多漲一些見識?

你是否會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他去自我糾錯,自我反思?甚至是當他思考遇到困難的時候,嗯,會陪著他一起去思考這些問題?

……

以上這些內容多數是跟父母的學歷水平沒有什麼關係的。當然不可否認,可能在有些細節方面,如果你的學歷高一些,見識廣一些,閱歷豐富一些,那麼會取得更好一些的效果。但是你要相信,無論你的水平怎樣,只要你的態度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孩子是一定可以在你的表述中收穫到你的指導、關心、關愛的!女孩子來說,這種力量是可以讓他更大努力的去面對任何困難的。

不一定非要報補習班

一般而言,任何老師是非常願意隨時為好學的孩子解答任何問題的,包括生活上的問題。而多數老師在時間合適的時候也是非常願意跟關心孩子教育問題的家長交流的,而這些人跟學歷沒有關係。

你一定要相信教師的專業性!他們見過的,教過的孩子真的是太多了,什麼樣的孩子未來可能會怎樣發展?他們其實都可以估計的八九不離十。因此你一定要多跟老師保持溝通,及時的去請教,並且認真的去執行,如果執行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也要及時的進行反饋。當然了,在人與人交往的問題上,我就不多說什麼了,注意分寸即可。

作業的問題,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解決,如果實在是解決不了的話,那麼這個問題一般來說是出自於課堂聽課的問題。所以要及時處理。同樣的跟老師保持聯繫,這樣你才能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當然了,如果孩子願意,並且家庭條件也允許的話給孩子選擇幾個合適學習班也是可以的!但是我還是想說,在學習班裡的確能夠學習到知識,但是未必能夠學習到學習方法。所以對他的期待性不要太高,但是如果孩子在補習過程中成績得到提高的話,有可能會對孩子的自信心,興趣等各個方面產生良性的激勵作用。當然了也有可能會出現孩子自以為是,認為自己都會了,然後上課不會好好聽的情況。這種情況也需要及時跟老師溝通,你才能知道不是嗎?

總結

跟孩子多交流,跟孩子的老師多交流。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這個問題得分幾個方面來看。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如果他們能夠在學校緊跟老師的步伐,在課堂上認真的聽課,那麼老師每天所佈置的家庭作業,是完全不需要家長來輔導的,他們有能力獨立完成,特別是在義務教育的階段,老師會根據大綱的要求來授課,所以每天留的家庭作業的難度不會太大。

而要讓孩子在學習上有較為突出的表現,真正需要輔導的內容其實都是在課外,基於書本的知識高於書本的知識,才能夠幫助孩子在考試過程當中獲得高分。

而如果一個孩子連老師每天佈置的家庭作業,都需要家長的監督檢查輔導,那麼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一定出了問題。是課堂聽課效率不高,是老師講的知識點他們還沒聽懂,或者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又或者是家庭的環境和父母的溝通方式讓他們比較反感。

身邊也有很多學歷不是很高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學習都很關注和重視,我一直在建議他們和老師多溝通,保證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效率,他們的孩子在考試上就不會太差,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有更大的期待,可以把孩子送到合適的提高班去輔導孩子高於課本的知識體系的內容,這樣才能夠更大程度的幫助孩子搞好學習,提高分數。

而一直以來,我們的孩子需要輔導的,其實並不是老師所講的那些基礎知識,家長需要輔導的其實都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效率問題,在網絡上,很多家長都說輔導孩子寫作業容易誘發家長的心臟病,其實最大的問題是孩子在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效率上出了問題,讓家長感覺到各種不爽。

如今的輔導班都很貴,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家長能夠儘早的參與到孩子學習的態度習慣和效率問題的整改上,那麼真的可以為家長省下一大筆錢!


九鬥學生心理


那就不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孩子應該做的,不應該讓家長來輔導。

家長不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有以下好處。

第一,孩子養成自己做作業的良好習慣,遇到不會做的,自己想辦法解決。

現在通信工具很方便,可以打電話問同學,也可以問老師,在問的時候,孩子的交際能力提高了。

還可以上網查,孩子無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也省心,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家長不輔導,可以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

遇到問題自己要想辦法解決,不能依靠家長,孩子長大後,自主能力強,不讓家長操心。

第三,父母可以有空做自己的事,不用圍著孩子轉。

孩子每天都有作業,家長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孩子每天都要麻煩家長輔導,家長會很累的,不但沒利,反而有害。

第四,家長不輔導,並不代表一點不管,家長要隨時觀察孩子,大方向不能變,往正能量方面引導,做一個看花,但不格外干涉的護花人。

我家鄰居,學歷不高,雖然無法輔導孩子,卻天天陪孩子做作業,給孩子聽寫生字,幫著做題,遇到不會的,就用手機拍照下來,上網去搜。孩子通常每天做四個小時的作業,孩子累,家長更累。

有一天,我有事去她家,她正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問什麼是擬人句,這位家長說,擬人句就是畫一張圖像人一樣。

這樣輔導孩子,還不如不輔導呢。


豬媽看世界


家長不要陪孩子寫作業更不要去輔導孩子的作業,而是應該在孩子每天上學離開家門的時候諄諄告誡孩子要在學校的課堂上專心的聽老師講課!那麼家長為什麼不能去輔導孩子的作業呢?家長應該怎樣來抓孩子的學習呢?

第一:家長不要做孩子學習的柺杖。不要去輔導孩子的作業,因為這樣做的後果容易讓孩子產生極強的依賴感,會讓孩子慢慢養成有了困難,有了難題以後,回家找爸爸媽媽解決的思維,而這個時候,由於小學的知識相對簡單,家長稍加思索就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再加上孩子與爸爸媽媽的親和力遠比老師與孩子的親和力緊密。讓孩子這顆天真的心認為爸爸媽媽一樣可以做老師,爸爸媽媽知識水平比學校老師教學水平還要高。孩子從心裡對爸爸媽媽產生了極強的崇拜感,自豪感和依賴感。

孩子一旦形成這個思維定式,進入初中以後學習中遇到了難題也會找爸爸媽媽來解決。於是有些文化程度比較高的家長會繼續輔導孩子學習。最後出現了:爸爸媽媽在家,這個孩子才能把作業中的難題解出來。遇到難題了,爸爸媽媽不在家,就先空下等爸爸媽媽回家以後教會自己了再去寫。如果爸爸媽媽顧不上,那麼這道難題就無法解決,就會一直拖下去。使孩子失去了獨自解決難題的能力,讓孩子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感。沒有家長的輔導就不會做題,學習沒有爸爸媽媽的參與介入就無法完成,而且由於難題都是爸爸媽媽幫助解決的。即使孩子把難題做出來了,也不會有成就感!使孩子慢慢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這一點務必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如下圖所示:


第二: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思路和解題方法與學校老師不一樣,應該以學校老師講課為主,不要輕易的去給孩子輔導學習,而有些家長不是這麼想的,覺得自己水平比老師還要高,覺得老師教孩子解題思路太複雜,覺得老師教的有問題,於是親自動手輔導孩子,顛覆和放棄的老師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這也是孩子在課堂上不再聽老師講課的主要原因之一。前面講了家長與孩子的親和力肯定比老師更緊密,所以孩子更願意接受爸爸媽媽給自己講解輔導,那麼孩子去了學校就會逐漸不再聽老師講課。接下來給大家舉一個案例,如下圖中的媽媽從小學開始輔導孩子作業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而且這位媽媽擁有本科學歷:

第三:那麼家長應該怎樣來解決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呢?家長要嚴肅將下面這段話講給孩子聽:“學習需要的是無縫對接,寫作業的前提是會寫,會寫的前提是上課是否專心聽老師課,是否掌握了當天老師所講的知識,如果在當天老師講課的時候你沒有專心聽課,老師白天在課堂上講了些什麼,你壓根兒就沒有聽,沒有及時學懂當天老師所講的知識,等回家以後寫作業的時候,那麼你根本就不會做題,根本無法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家長講這段話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清楚:認真聽課的同學,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沒有認真聽課的學生兩個小時都做不出來,要麼做出來結果還是錯的,錯的就要改。結果寫完作業就快12點了,睡的晚,休息時間不夠,第二天上課犯迷糊,沒有精力聽課,最後形成了惡性循環,孩子的成績只能越來越差。有一個初二年級的家長很鬱悶的對我說:我們孩子都很辛苦,每天晚上我們都要輔導孩子寫作業經常寫到11點多有時候要寫到12點多才能寫完,十點多以後孩子就已經有些累了,繼續學習效果也不好。可是沒辦法,總得把作業寫完啊,學習效率不高,還要熬夜睡得晚,孩子第二天在學校也沒有精神聽老師講課,我們也知道這樣不好,讓孩子的學習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與此同時,在同一間教室裡面還有一部分孩子在老師講課的時候,這些孩子目不轉睛認真的看著老師在講課,認真地做著筆記,我曾看到過很多個孩子專心聽課的筆記,這些孩子的課本上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了難點,重點和必須熟記的部分。這些孩子的學習有三個特徵:一,學習成績優秀,二:從來不上補習班,三:家長也從不去輔導,因為這些孩子已經做到了課堂緊隨老師思維,及時掌握了老師所講的知識紮紮實實的跟上了老師講課的進度,因為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課了,所以在寫作業的時候就能夠很輕鬆的把作業做正確,而且寫的特別快,寫的快睡得早,第二天聽課必然精神抖擻,聽課效率就高。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因此這類學生的學習成績優秀也就成為了必然。如下圖所示:


由上述圖片可見專心聽課聽懂老師講課是一個孩子完成作業的根本保障,如果孩子用心聽課了那麼根本不用家長陪伴和輔導,孩子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完成作業。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分清主次找出問題的核心所在,當孩子每天揹著書包上學離開家門的時候一定要用嚴肅的口吻告誡孩子:“坐在教室裡一定要專心聽老師講課”!!!絕不要去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以上圖片摘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新書推介我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只為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學習,解決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好好學習的問題防患於未然,只為幫助更多的家長和老師教育出更加優秀的孩子,讓您的孩子學業有成,贏在終點!同時我在頭條回答了很多關於家庭教育,中考,和高考的問題,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去閱讀以便及時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感悟


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但是看到裡面許多評論,家長說自己不想輔導,我就想輕輕的問一句,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連自己都不想教,還能指望別人怎樣認真的對待你的孩子嗎?其實你許多時候,你自己認真的態度,孩子也會受到感染,他會認真去做事情。學校的教育是面向整體的,而家庭的教育,使面向個體的。如果家長自己學歷不高,但是你可以看到孩子做作業的狀態呀,他寫字的時候是不是認真的,你應該看出來啊。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家庭的父母都是務農的,但是他們的孩子卻考上了清華大學,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每次孩子回家的時候,他都叫孩子講題目給她聽,即使他聽不懂,他也認真的聽,當孩子能把老師講的東西完整的複述一遍,並且在講給他的父母聽的時候,他也有一種成就感,這個時候,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把成績提升上去了。當然在講的時候,他自己也相當於複習了一遍。其實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有許多家長有這樣的理由,自己的水平不高啊,自己不會做呀,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你有一個好的狀態,讓孩子在你這種好的狀態的影響下,讓他認真的去做,哪怕你不認識字,但也能夠看出來他寫的字是不是認真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讓你馬上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其實我們這個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浮躁了,教育者的本身也浮躁了,最後我們的教育好像沒有了方向。社會上,無論懂教育的,不懂教育的,都能對教育說兩句。這不是一種進步,而是一種倒退。


阿木老師談教育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困惑了家長很久,有時讓家長自責,認為自己耽誤了孩子!其實大可不必,學歷不高不代表沒有文化,輔導不了也沒有關係,也應該做你應該做的!

首先,家長要讓學生知道學習要靠自己!你家長再厲害也不可能哪一科都精通!得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人只是擅長自己的一方面,不可什麼都會,即使你現在會,將來孩子所學的知識你都會嗎?再假設你都會,那你能跟孩子一輩子嗎?可能你看到鄰居可以輔導上學的孩子你跟羨慕,然後自責!其實大可不必!鄰居也有輔導不了的時候!你要讓自己的孩子知道學習不是靠家長,靠老師,最終是靠自己!給她講明白這個道理!



第二,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的行動也是孩子行動的一面鏡子。家長做事處事是孩子效仿的對象!有一個留學美國的博士,他的腿腳有殘疾,但是他的母親從小要求他做事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即使自己腿腳走路跌倒了再爬起來!母親是大字不識,她自己也是這樣認真做事,這個博士在美國有了孩子把自己的母親又接到了美國教育自己的孩子,他說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就源於母親這種做事堅持不懈,不半途而廢的教育!看到了嗎!對孩子的教育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知識而是你的精神感召!



第三,家長努力為孩子地給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果家裡住房緊張,家長可以在室內給孩子安排一個"學習角",擺張書桌,安上燈,使孩子可以在那安心學習。再窮不能窮教育,可以給孩子買相關的學習用品和有關的工具書。平時,家長也可給孩子訂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報刊、雜誌和參考書,擴大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


第四,讓孩子多交朋友,尤其是班裡學習優秀的朋友,有不會的問題和知識,多和同學交流交流,自己會的自己擅長的也要主動去幫助別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


松高尋鶴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中國有一千年以上的科舉歷史,甚麼叫科舉?就是平民百姓可以通過公開考試而獲得做官的資格,再加上章回小說和傳統戲曲常有「落難書生中狀元」的故事,就加深了中國人那一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此所以,有許多學歷不高的家長,都很在意家中小孩的日常作業做出個甚麼機的成績。小孩於學年之內考試測驗成績好,就當成應該要慶祝的大事。偶然一回馬失前蹄考得不及格,還要懲罰小孩,如扣零用錢或取消正常娛樂活動等等,倒好像小孩觸犯了甚麼彌天大罪似的!

在世紀之交,人人都說新世紀是知識型經濟的社會。大家對這種新的社會形態認識不足,於是有人鼓吹假如小孩知識不夠、學歷不足,日後怕會在知識型經濟無立錐之地。那麼二十一世紀的孩子最起碼要有多高的學歷?因為大家心中都沒有個底,便隨意以大學本科畢業「起跳」了!

讀者諸君是否會感覺到潘國森這是答非所問?

非也,非也!

如果不去弄清楚問題的背景,恐怕我們的討論會誤入歧途!

實情是家長從來都不必過度介入孩子的學習,最重要是先教導孩子做一個守法公民!

學校的作業和學習,以至公考開試如大學聯招的成績,只是人生幾十年的其中一個小片段,不必太過擔憂。就算孩子沒有其讀重點高中或名牌大學,也不是世界末日。

俗語有云:「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任何學歷高的人都註定成為人生的大贏家,那麼人生就太過簡單了。其實現時中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教育都出了人力資源錯配的新難題,簡單來說,是有大學本科學歷的年青人過多,出現人浮於事和高不成低不就的窘態;一般中專程度的技術人員卻相對短缺。當今社會發展和演化的步伐實在太快,莫說學歷不高的家長沒法掌握,專家學者也不見得一定猜得對!

最後小結是:

學歷不高的年青家長首要是以身作則,協助孩子樹立良好的個人品格,讓他們發展不同的興趣和能力。

至於日後念甚麼專業,考到甚麼程度的學歷,可以多與學校的老師溝通,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從詳計議。


[潘國森],已刊行單行本30餘本,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研究者,精通金學,認為傳統文化對現代人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指導作用。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並與我溝通交流。


潘先森說


先說說我個人的經歷,我父母都是小學老師,小學1-3年級對我基本上是放養,導致我學習成績很一般。從3年級開始,我父親突然意識不能再放養下去了,每天晚上無論多晚,都會替我檢查作業。自從他輔導家庭作業開始,我的學習成績確實有了很大的起色,從班上的中游學生,一下躥到前面去了。看到我的成績上來了,父親慢慢也就放手讓我自己做功課。

現在回想起來,他給我輔導作業,倒不是說真的讓我鞏固了什麼知識點,搞清楚什麼上課沒聽懂的地方,而是提升了我的自信心。我小學的數學老師是個很年輕的女老師,每天批改作業的時候,會把錯的學生叫上去,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大聲喝斥。對於我這種性格內向的學生來說,被當眾喝斥無疑是一種很恐怖的經歷。父親替我檢查作業之前,每天上學我都是戰戰兢兢的,就怕被老師罵。事實是,越怕被罵,作業越容易出錯。他替我檢查作業之後,基本上不會出現被罵的情況,極大地提升了我在學校的自信心。

個人覺得,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更多的是應該是一種對能夠自律地學習的習慣的培養,對專注力的培養。學校的課堂教育是根據班上絕大多數學生的接受水平來進行的。一個自律和專注的孩子,不太可能跟不上老師在學校的教學。家長學歷不高,也用不著擔心什麼。即便是那些學歷高的家長,隨著孩子年級的遞進,他們慢慢地也會覺得吃力,輔導不了孩子了。

術業有專攻,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側重點原本就不同。家長包辦太多老師的職能,對孩子具體的功課介入太多,導致孩子的依賴心越來越重,這個不是什麼好事。對於學歷不高的家長,更多地應該是在家庭中營造學習的氛圍,多多鼓勵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才是讓孩子獲益終生的。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