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二號,北斗三號的穩固大後方

7月10日4時58分,第三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這是第三顆北斗二號備份衛星。近年來,隨著全球組網大幕徐徐拉開,北斗三號衛星逐漸成為焦點。有了北斗三號,還需要北斗二號嗎?

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的稳固大后方

“北斗系統是一個重承諾的系統,一定會為用戶提供連續穩定的運行服務。” 北斗二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慧介紹道。她將中國北斗的“三步走”概括為北斗的“三生三世”一生一世為生存,北斗一號從無到有,展現了中國北斗為生存而戰的能力;再生再世為服務,北斗二號以驚人的“中國速度”建設了區域導航系統,從根本上擺脫了對國外衛星導航系統的依賴,真正踐行了承諾;三生三世為奉獻,北斗三號在設計指標和定位精度上大幅提升,精益求精,開始全球組網的步伐。

“每一步之間相互銜接,自然過渡,充分體現航天系統工程所強調的反覆迭代、循序漸進的原則”,北斗二號衛星首任總指揮李祖洪說。

北斗三號衛星放手拼搏的前提,是北斗導航區域系統連續、穩定、可靠地運行。換句話說,北斗三號開啟全球組網時代的底氣,來自於北斗二號的堅守。特別是在北斗三號邁入密集發射、快速組網的關鍵時期,穩固的大後方對整個北斗導航工程至關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自2012年底正式提供區域服務以來,北斗導航區域系統一直在連續、穩定、可靠地運行,免費向亞太地區提供公開服務,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了大量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從未發生一次服務中斷。國之重器已走進平常百姓家,廣泛應用於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

接過北斗二號的接力棒

當年北斗二號衛星們蓬勃地扎堆奔赴天疆,不可避免地,這批衛星如今也漸漸地走向成熟、衰老,面臨著密集的“退役”。即便很多衛星老當益壯,仍堅守在崗位上發揮餘熱,但未雨綢繆向來是航天人的行事風格。

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的稳固大后方

“北斗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次導航任務的完成都需要多個衛星提供服務”,楊慧說,“因此在設計之初,我們就充分考慮了系統的冗餘,發射了多於可提供運行服務數量的衛星。即使出現單星稍有不達標的情況,北斗系統也有其他衛星替它完成任務,從而保證系統連續穩定不中斷,不影響用戶體驗。”

為保證系統連續穩定運行、提供滿足精度要求的服務,2012年12月20日,北斗二號工程領導小組會議明確增加四顆北斗二號備份衛星,作為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補充。每一位“替補”隊員都有主要接替的對象,他們將接過接力棒,繼續北斗的長征。

從那時起,在中國北斗的“大本營”裡,北斗三號衛星團隊快馬加鞭為全球組網而奮戰的同時,北斗二號衛星團隊則擔起了維護天上眾星和研製備份星的重任。通過精心研製,其中的兩顆備份星已分別於2016年3月30日和6月12日成功發射,目前穩定運行。剛剛成功發射的第三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便是第三顆備份星。

本領過硬扛得住

替補並不意味著簡單拷貝。在繼承前輩們優良基因的基礎上,第三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在提高國產化水平、在軌問題改進、滿足用戶新增需求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優化升級,進一步提高了衛星的可靠性。

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的稳固大后方

“一次設計、專題審查;分類投產、有序推進;流水作業、組批生產;並行出廠、密集發射”,緊密結合北斗導航衛星的研製特點,研究院逐步完成了從思路到模式再到體制的轉變,實現了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協調,也實現了技術指標與國家工業基礎的統一協調,推進了航天科研生產轉型升級。秉承這一思路,第三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率先採用遠程測試的方法,在優化發射場流程、精簡發射場人員等方面開展了有益嘗試,為後續的北斗導航衛星又趟出一條新路。

“盡我所能,傾我所有——北斗導航向世界許下莊嚴的承諾。奉獻是北斗的追求,也是北斗的義務”,楊慧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