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陰涼,多吃瓜果養脾胃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立秋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農曆戊戌年·六月廿六

2018年8月7日

立秋,也稱七月節。宋朝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立秋日,皇家有祭祀、迎秋之禮,民間則有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在飲食上,立秋日有“貼秋膘”的傳統。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一般的辦法是“以肉貼膘”,如果你不想吃太多的肉又想應景,不妨吃魚貼膘。魚的營養豐富,易於消化,脂肪含量低,有利於調理脾胃功能。

立秋有三候

一候:涼風至。

經過大暑的大雨,暑氣漸消,涼風已經由熱帶吹來的熱風改為西太平洋吹來的颱風。

二候:白露降。

是指立秋之後早晚溫差漸大,夜間溼氣接近地面,在清晨形成白霧,未凝結成珠,有秋天的涼意。‘

三候:寒蟬鳴。

與夏至第二候“蟬始鳴”相呼應。在秋天叫的蟬稱為寒蟬,寒蟬感應到陰氣生而開始鳴叫。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立秋養生

迎秋

立秋的祭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據《禮記·月令》記載,每年立秋的時候,周天子要率領手下的諸侯、大夫等人,去王都的西郊舉行盛大的迎秋儀式,還要祭祀少昊和蓐收,這兩位在當時被認為是主管秋季的神靈。這種祭祀活動經漢代一直延續到隋唐。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戴楸葉

立秋時節,很多地方都流傳有戴楸葉的習俗。楸木是我國北方一種大葉的落葉喬木,秋天落葉,戴楸葉有應時序的意思。這一習俗據記載自宋朝,在今天有些地方還有遺存,比如東北和山東的一些地區。不過形式上也有些變化,人們會將樹葉剪裁、摺疊成各種形狀,佩戴起來顯得更加美觀。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懸秤稱人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夏天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看看減了多少,秋來進補。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立秋節令食物

西瓜

立秋這天必吃西瓜。因為講究在立秋這天要“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吃西瓜就可以緊緊咬住秋天,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咬秋了。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燉肉

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以肉貼膘”。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大將常遇春打元大都的傳說,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於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蒸茄脯、做香糯湯,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立秋養生

小心“陰暑”傷人

“陰暑”是過於避熱貪涼引起的。立秋後有了涼意,人們會盡情納涼,但此時還有一個伏天,在暑熱中毛孔是張開的,皮膚腠理比較疏鬆,外界的邪氣容易侵襲身體而中暑,出現身熱頭痛、惡寒、關節痠痛、腹痛腹瀉等症狀。所以,要避免吹涼風、吃冷食。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立秋粥,養脾胃

立秋前後,晝夜溫差加大,脾胃容易在這種冷熱刺激中發生不適。中醫養生學家提倡立秋開始每天早晨吃粥,粥可以幫助脾胃滋陰,平衡健旺的陽氣。而且,秋天是進補的季節,調理脾胃有利於吸收更多的營養。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早睡以收斂陽氣

從立秋開始,自然界旺盛的陽氣開始減弱,陰氣逐漸增強。我們的睡眠應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睡早起。早睡可以增加夜裡的睡眠時間,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早起運動吸收陽氣,同時舒展了肺氣,秋天在中醫五行中是肺的季節,早起相當於為秋天養生提前做準備。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阿噗有話說 加我微信:uphealth

要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

補充夏季的消耗,

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做充分的準備喲!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ID:shishangjiankang22

識別小程序碼,觀看更多健康視頻by《時尚健康》,

今日立秋|早睡早起忌阴凉,多吃瓜果养脾胃

關注時尚健康公眾號,健康進行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