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核飛彈急速升空飛行6000公里:突然失控,差點在美國爆炸

近日,美國空軍發表聲明稱,其在進行“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飛行試驗時,由於導彈出現“異常”,隨後技術人員下達了自爆命令,導彈殘骸最終在太平洋海域墜毀。

洲際核導彈急速升空飛行6000公里:突然失控,差點在美國爆炸

據瞭解,此次“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屬於美例行試驗,按說相關準備應十分周全,試驗也不該有任何意外出現。但就事故而言,整個導彈失控的狀況卻相當“撲朔迷離”。如俄媒就報道稱,此次的“民兵3”試驗開始時間預計為當地時間的0點,但美空軍聲明中卻只表示導彈是在凌晨4:42分被取消,具體是幾點發射則未透露。另外,美空軍對於導彈的“異常”原因,聲明中也同樣“含糊其辭”,表示原因可能不止一個,包含有導彈本身部件故障、操作平臺故障及測試設備故障等多種因素。

洲際核導彈急速升空飛行6000公里:突然失控,差點在美國爆炸

另就該型導彈的既定飛行線路而言,其原計劃是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出,飛行約6700公里後,打擊到位於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環礁靶場。正如前文所提,由於美方並未公佈“民兵3”導彈的具體發射時間,也沒有透露具體是在太平洋哪片區域被“終止”。因此,也不排除這枚“民兵3”導彈在美國空域內就已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所幸,其發射地范登堡空軍基地領海而建,爆炸後也不會影響到當地居民。

洲際核導彈急速升空飛行6000公里:突然失控,差點在美國爆炸

此外,就“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本身的綜合性能而言,該導彈雖是美“三位一體”核威懾中,陸基核威懾的唯一主力武器。但由於導彈在1970年就開始服役,到如今其彈體已相當老舊,這期間進行的多次升級,也主要是對主要部件進行翻新而非更換。可以說,時至今日,“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除其搭載的W87型核彈頭較為先進外,導彈本身性能早已退出世界先進行列,如在導彈打擊精度的圓概率誤差上,“民兵3”只有約200米。作為對比,美軍當前主力的潛射型洲際彈道導彈“三叉戟II”,其圓概率誤差只有約90米。

當然,老舊的“民兵3”也擁有不少優點,如其三級固體燃料發動機的設計,在同樣是以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中就較為領先,因為,在同類型導彈中,多數導彈都使用液體燃料,這就使得導彈需要更多的發射準備時間,在反擊速度上就要慢很多,“核反擊”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洲際核導彈急速升空飛行6000公里:突然失控,差點在美國爆炸

而前文提到的W87型核彈頭在綜合性能上就要突出許多了。據悉,該型核彈頭在1986年開始生產,核心部件尺寸不會長過180釐米,直徑也不超過56釐米。即使在如此小的體積下,其爆炸當量則達到47.5萬噸TNT,作為對比,1945年美軍在日本長崎投下的“胖子”原子彈,爆炸當量只有約2.1萬噸T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