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岷花兒唱響「百姓大舞台」

“哎...嘔...憐兒...,

五月十七二郎山,

花兒越唱心越寬,

熱鬧鬧兒的浪幾天。”

洮岷花兒唱響“百姓大舞臺”

洮岷花兒唱響“百姓大舞臺”

(作者: 孫建軍)每年6月11日,農曆五月十七,是“花兒”的盛宴,其間“花兒”在岷州大地上盡情綻放!做為中國花兒之鄉和聯合國民歌考察基地,花兒在這片文化熱土上,有著亙古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群眾基礎,今年花兒會期間,二郎山下,洮河兩岸人如潮,歌似海。花兒之鄉的當群眾及遊人數十萬人自發趕赴這裡,參加一年一度的“花兒”盛會。

  一大早,二郎山上的樹陰下、草坪上、山路間,一聲聲熱辣辣的花兒便透過層層花傘漫了起來了。人群簇擁著歌手,唱和之聲此起彼伏。高亢熱烈的花兒爬過了山坡,飄向了雲間,在人們的心頭上久久迴盪。

  花兒分為“河湟花兒”和“洮岷花兒”兩個流派。其中我省特有的“洮岷花兒”,又分為南、北兩派,岷縣二郎山是其南派的流唱中心。今年5月,二郎山還被命名為“中國花兒傳承基地”。

  每年農曆五月初九,岷縣大大小小的“花兒會”就陸續開始,一直持續到陰曆五月二十。其中五月十七的二郎山“花兒會”規模最大,每年趕會人數10萬人左右。前來趕“花兒會”的除岷縣外,還有來自周邊宕昌、卓尼、臨洮等十多個縣的群眾。其中一些趕會者提前兩天就趕到這裡,在高峰時歌手和好家們常常會聚在一起一直唱到天亮。

洮岷花兒唱響“百姓大舞臺”

“車巴溝的木頭拉卜郎的塔,

牛角長號對上了喇叭,

花兒本是心上的話,

不唱是由不得個家”。

  “花兒會”期間,好多當地人放下了手中的活兒,盡情地唱。他們或引吭高歌,或你唱我對,或一唱眾和,借花兒傳情達意,抒發情感,借花兒讚美生活,憧憬未來。

洮岷花兒唱響“百姓大舞臺”

比起聽花兒的人來說,雖然唱花兒的把式還是太少。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化程度的普及與人們精神神文化生活的提升,花兒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也在多元文明的發展演繹和嬗變與挑戰衝突中,尋求自身的存在價值和出路。實踐證明有著深邃地域文明和群眾根基的花兒,是具有得天獨厚的藝術價值和經歷歲月磨練仍魅力不減的藝術形式,不容置疑,她有理由有資格有條件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年一度盛況空前的二郎山花兒會,以及瀰漫在空氣土壤中深深嵌入骨髓的懸律與足以撼動靈魂的力量已經在告訴人們,她已經獲得了新生。

  臺灣中國口傳文學學會理事長金榮華教授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花兒必然總會找到繼續生存的土壤。我們高興的看到,花兒已做為做為最具藝術內涵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到政府的保護扶持與研究挖掘和整理。無論是演唱和欣賞都是一種無比高雅陶冶和享受。

洮岷花兒唱響“百姓大舞臺”

“哎.嘔.叫大姐...,

繩繩要扎笤帚呢,

我唱花兒時你還要跳舞呢,

叫人高興者阿木招住呢”

(包世珍的即興花兒)

洮岷花兒唱響“百姓大舞臺”

今年五月十七越來越受到了外界的重視和關注,即日下午欣遇來自河北廊坊的著名女作家葉紫,前往岷縣採風,應文友們的邀請我和甘肅省洮硯開發公司總經理趙成德、《岷州文學》雜誌主編包容冰、文史研究員張潤平,岷州本土作家林薇、楊海義登上城東的白塔寺百姓大舞臺,觀看欣賞了由岷陽鎮洮珠村和龍潭村在五月十七當天晚上主辦的花兒和文藝演出。來自跨越彩虹舞蹈隊領隊劉瑞芳,隊友高靜玲、尹麗芳、韓蘭芳的友情歌伴舞,男女聲獨唱,特邀佳賓的薩克斯演奏,鄉土花兒歌手包世珍的歌唱中華騰龍硯和即興花兒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