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岷花儿唱响“百姓大舞台”

“哎...呕...怜儿...,

五月十七二郎山,

花儿越唱心越宽,

热闹闹儿的浪几天。”

洮岷花儿唱响“百姓大舞台”

洮岷花儿唱响“百姓大舞台”

(作者: 孙建军)每年6月11日,农历五月十七,是“花儿”的盛宴,其间“花儿”在岷州大地上尽情绽放!做为中国花儿之乡和联合国民歌考察基地,花儿在这片文化热土上,有着亘古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年花儿会期间,二郎山下,洮河两岸人如潮,歌似海。花儿之乡的当群众及游人数十万人自发赶赴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花儿”盛会。

  一大早,二郎山上的树阴下、草坪上、山路间,一声声热辣辣的花儿便透过层层花伞漫了起来了。人群簇拥着歌手,唱和之声此起彼伏。高亢热烈的花儿爬过了山坡,飘向了云间,在人们的心头上久久回荡。

  花儿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个流派。其中我省特有的“洮岷花儿”,又分为南、北两派,岷县二郎山是其南派的流唱中心。今年5月,二郎山还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

  每年农历五月初九,岷县大大小小的“花儿会”就陆续开始,一直持续到阴历五月二十。其中五月十七的二郎山“花儿会”规模最大,每年赶会人数10万人左右。前来赶“花儿会”的除岷县外,还有来自周边宕昌、卓尼、临洮等十多个县的群众。其中一些赶会者提前两天就赶到这里,在高峰时歌手和好家们常常会聚在一起一直唱到天亮。

洮岷花儿唱响“百姓大舞台”

“车巴沟的木头拉卜郎的塔,

牛角长号对上了喇叭,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

不唱是由不得个家”。

  “花儿会”期间,好多当地人放下了手中的活儿,尽情地唱。他们或引吭高歌,或你唱我对,或一唱众和,借花儿传情达意,抒发情感,借花儿赞美生活,憧憬未来。

洮岷花儿唱响“百姓大舞台”

比起听花儿的人来说,虽然唱花儿的把式还是太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普及与人们精神神文化生活的提升,花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也在多元文明的发展演绎和嬗变与挑战冲突中,寻求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出路。实践证明有着深邃地域文明和群众根基的花儿,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价值和经历岁月磨练仍魅力不减的艺术形式,不容置疑,她有理由有资格有条件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年一度盛况空前的二郎山花儿会,以及弥漫在空气土壤中深深嵌入骨髓的悬律与足以撼动灵魂的力量已经在告诉人们,她已经获得了新生。

  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学会理事长金荣华教授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花儿必然总会找到继续生存的土壤。我们高兴的看到,花儿已做为做为最具艺术内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到政府的保护扶持与研究挖掘和整理。无论是演唱和欣赏都是一种无比高雅陶冶和享受。

洮岷花儿唱响“百姓大舞台”

“哎.呕.叫大姐...,

绳绳要扎笤帚呢,

我唱花儿时你还要跳舞呢,

叫人高兴者阿木招住呢”

(包世珍的即兴花儿)

洮岷花儿唱响“百姓大舞台”

今年五月十七越来越受到了外界的重视和关注,即日下午欣遇来自河北廊坊的著名女作家叶紫,前往岷县采风,应文友们的邀请我和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总经理赵成德、《岷州文学》杂志主编包容冰、文史研究员张润平,岷州本土作家林薇、杨海义登上城东的白塔寺百姓大舞台,观看欣赏了由岷阳镇洮珠村和龙潭村在五月十七当天晚上主办的花儿和文艺演出。来自跨越彩虹舞蹈队领队刘瑞芳,队友高静玲、尹丽芳、韩兰芳的友情歌伴舞,男女声独唱,特邀佳宾的萨克斯演奏,乡土花儿歌手包世珍的歌唱中华腾龙砚和即兴花儿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