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衆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

(公示稿)

一、總則

1、規劃期限

規劃期為2017-2035年,近期至2020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2、空間規劃層次

本版總體規劃分為三個層次

(1)市域:指濱州市所轄的全部行政地域,包括濱城區、沾化區、鄒平縣、博興縣、無棣縣、惠民縣和陽信縣,總面積約為9600平方公里。

(2)城市規劃區:包括濱城區、沾化區和北海新區(馬山子鎮)全域,總面積約3774平方公里。

(3)中心城區:規劃期內城市開發建設的集中區域邊界,包括主城區和沾化城區兩部分。

二、城市發展目標與性質

1、城市發展目標: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環渤海灣南岸新興增長極。2020年,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舊動能轉換取得初步成效。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環渤海灣南岸新興增長極。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新濱州。

2、城市性質: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渤海灣南岸的新興製造業基地,以黃河地域文化為特色的生態文明城市。

3、中心城區城市職能

主城區職能:高效生態經濟的技術策源地和國家示範區;渤海灣南岸的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輻射魯北地區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功能完善、環境宜居、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沾化城區職能:以金屬新材料、精細化工、高端裝備製造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承載京津冀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服務功能完善的市域副中心;市域北部的旅遊集散服務中心。

三、市域層次規劃

1、全面落實省級生態保護規劃要求,劃定空間管制邊界。全面對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市域生態、農業、城鎮空間分別佔市域總面積的39.3%、46.8%、13.9%。打造“三帶”(沿黃河生態保護帶、徒駭河生態帶、小清河生態帶)、多廊道(漳衛新河、德惠新河、馬頰河、徒駭河、潮河、小清河)、多節點(溼地公園、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的市域生態空間格局。

2、城鎮開發邊界:規劃區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556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區城市開發邊界為300平方公里,沾化城區城市開發邊界為94平方公里。

3、市域人口規模與城鎮化水平:2020年,總人口規模為40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65%,城鎮人口260萬人;2035年總人口規模為44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80%,城鎮人口352萬人。

4、城鎮空間結構:規劃期內構建“一核,兩極,三板塊,四軸帶”的城鎮空間格局。一核:中心城區。兩極:北海新區、鄒平縣城兩個市域次中心。三板塊:都市區板塊、濱海板塊、鄒平板塊。四軸帶:環渤海區域城鎮發展軸、濟濱東區域城鎮發展軸、鄒惠陽無城鎮發展軸、博濱沾城鎮發展軸。

5、城鎮等級結構:規劃市域城鎮分為“市域主中心、市域次中心、縣域中心、重要城鎮、普通城鎮”五個等級,以“一核兩極”為骨架,構建“1,2,4,7,55” 的等級體系,包括:1個市域主中心(主城區+沾化城區)、2個市域次中心(北海新區、鄒平縣城)、4個縣域主中心(博興、無棣、陽信、惠民縣城)、7個重要城鎮(魏橋鎮、興福鎮、河流鎮、韓店鎮、碣石山鎮、胡集鎮和大高鎮)和55個普通城鎮。

6、城鎮等級規模:100萬以上II型大城市1個,中心城區;50-100萬中等城市1個,鄒平縣城;20-50萬I型小城市4個,無棣縣城、博興縣城、惠民縣城、陽信縣城;10-20萬重點鎮2個,魏橋鎮、馬山子鎮(北海新區);5-10萬I級中心鎮3個,韓店鎮、胡集鎮、興福鎮;2-5萬II級中心鎮16個,1-2萬一般鎮12個,小於1萬一般鎮29個。

7、產業空間佈局策略:構築“一核、八區、十二園、多點”的產業發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區高端產業增長極。構建八片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培育貝殼堤、惠民、鶴伴山等三片生態文化產業區,培育濱海產業區,培育鄒平、博興、沾化、無棣、陽信等四片先進製造產業區。重點打造十二大重點產業園區。引導產業向北海經濟開發區、沾化臨港產業園、沾化經濟開發區、無棣經濟開發區、陽信經濟開發區、大高空港經濟園區、濱北工業園區、濱州市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博興經濟開發區、鄒平經濟開發區、惠民經濟開發區等國家、省級和區縣重點產業園區集聚。培育多處特色產業小鎮。

四、中心城區總體佈局規劃

1、中心城區城市規模:規劃至2035年,主城區人口規模達到123萬人,規劃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41.5平方公里以內;沾化城區人口規模達到27萬人,規劃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31.1平方公里以內。

2、主城區城市空間結構:規劃至2035年,主城區形成“一核、三心、四軸、五片”的空間結構。一核:環中海綜合服務中心。三心:老城綜合服務中心、高鐵綜合服務中心、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四軸:黃河五路、渤海五路、黃河十二路、渤海十八路形成的“井”字型的城市功能聚集軸,城市的功能骨架。五片:主城區分為新城片區、老城片區、東城片區、濱北片區、高新片區五大片區。

3、主城區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規劃:規劃至2035年,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約1372.27公頃,佔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的9.70%,人均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11.16平方米。規劃形成市級綜合服務主中心、市級綜合服務次中心、專業化中心和居住區服務中心的“1+3+3+N”多層次、多元化、網絡型城市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服務機會均等和服務水平均等。

4、主城區綠地系統規劃:規劃至2035年,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為1761.50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2.45%,人均綠地與廣場用地14.32平方米。規劃形成“一環、三帶、多廊、多園”的綠地系統。一環:指圍繞“環城道路、環城林帶、環城水系、環城景觀”建設環城綠道。三帶:指藉由新立河、秦皇河、秦臺河綠化景觀帶,建設濱水特色風光帶。多廊:指八條橫向和四條縱向貫穿城市的河流及道路綠化生態廊道。多園:是指二十七個城市公園、多個社區公園和生態郊野公園。

5、沾化城區城市空間結構與功能佈局:規劃至2035年,沾化城區形成“一廊、兩核、兩軸、多板塊”的空間結構。一廊:徒駭河百里生態活力廊道。兩核:新城綜合服務中心、老城綜合服務中心。兩軸:城市主發展軸、新城次發展軸。多板塊:三片+八組團。三大城市片區:新城片區、老城片區、開發區片區。八大外圍特色組團:思源湖溼地生態組團、豐民溼地生態組團、城北都市農業生態組團、生態運動公園特色組團、田家河休閒農業組團、恆業溼地生態組團、花家島休閒特色組團、泊頭特色組團。

6、沾化區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規劃:規劃至2035年,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346.01公頃,佔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的11.14%,人均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12.82平方米。形成“綜合+專業+片區”三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打造濱河東路、濱河西路兩條雙修示範特色街區,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服務機會和服務水平均等化。

7、沾化區綠地系統規劃:規劃至2035年,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為416.48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3.41%,人均綠地與廣場用地15.43平方米。規劃形成“一環、三帶、多園、多廊” 的點線結合綠地系統。一環:指有機串聯城區外圍的思源湖溼地、城北都市農業區、豐民溼地、富國溼地、花家島溼地、田家河休閒農業區等優質生態資源形成的生態外環。 三帶:指徒駭河、江河、潮河綠化景觀帶,打造徒駭河濱水特色活力綠道景觀。多廊:指順沿金海路、金海三路、金海五路、銀河六路三橫一縱貫穿城市的水系景觀綠化廊道及城區主要沿路綠化廊道。多園:是指7個區級公園、15個大型公園、多個街頭公園和外圍生態郊野公園。

五、專項規劃

1、歷史文化保護規劃:規劃形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歷史文化保護區街區、文物保護單位、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加強對惠民縣歷史文化名城,魏集鎮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工作,加強對保存較好的古村落的保護。保護惠民縣鼓樓歷史文化街區,嚴格保護市域內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4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嚴格保護市域內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綜合交通規劃:

(1)鐵路系統:新增京滬第二通道、濟青高鐵,建設濟濱東城際鐵路、新增濱州-臨沂城際鐵路、德濱營城際鐵路和黃大鐵路、濱港鐵路、壽平-鄒濟鐵路普速鐵路。規劃在濱城區-北海新區之間預留市域快線廊道,實現濱城區-北海新區1小時20分鐘內可達。

(2)公路系統

①高速公路:規劃形成市域“兩縱四橫”的高速公路網絡,實現各縣市及重要城鎮的高速公路通達。“兩縱”為長深高速、秦濱-沾臨高速;“四橫”為榮烏高速、濟東高速、長深高速連接線、濟青高速。

②國省幹線公路:規劃形成“四縱五橫”的主要幹線公路網絡格局。“四縱”為G205、G339-S519-G233-S235、渤海21路北延-S233、濱海快速通道-S236;“五橫”為G228、G340、S315、G220、G308。利用市域各縣自身及縣縣之間既有的地方省道公路、縣鄉道公路網進行升級改造,以二級及以上公路標準建設,形成服務市域內城鎮間的快速交通聯繫的輔助設施。

(3)水運系統:規劃建設濱州港為山東省地區性重要港口,形成以海港港區為核心,套爾河港區、大口河港區和徒駭河等地方小型港點為補充的港口總體發展格局。規劃啟動小清河復航工程,提升徒駭河局部段、小清河為三級航道,構建小清河、黃河、徒駭河為骨架的“三橫”內河航道網絡,把內河航運發展成帶動沿河產業帶興起的“黃金水道”。

(4)城市道路系統:按交通性主幹路系統、生活性主幹路系統、次幹路及支路四個等級規劃建設。城市骨幹道路系統為“方格網”佈局模式。

3、城市特色風貌

(1)城市特色風貌定位和目標:在“四環五海、生態濱州”基礎上,塑造“河海聞名、五彩濱州”的整體城市風貌特色,構建“環海相依、湖園相連、延展鄉野、城入田間”的城市生態圖景,形成“規則有效、系統清晰、尺度宜人、級別有序”的城市空間。

(2)主城區整體景觀格局:規劃形成“一帶、四環,三廊、多點”的景觀結構體系。

一帶:黃河核心風情景觀帶;四環:城市郊野生態本底綠環、歷史文化休閒綠環、城市水系運動休閒環以及城市功能服務空間環;三廊:秦皇河、新立河和秦臺河形成三條城市濱水景觀廊;多點:主、次要景觀節點。在各市級中心構建主要景觀節點。

(3)主城區風貌分區劃定:規劃劃定十二片城市風貌區,包括老城、鳳凰古城2個傳統風貌區,環中海、濱北、秦皇河、北海、白鷺湖、彩虹湖等6個現代城市風貌區以及經開區、高新區、城北、濱東4個特色產業風貌區。

(4)沾化城區整體景觀格局:規劃形成“兩軸三廊多點”的景觀結構體系。“兩軸”是沿銀河四路、金海四路-六路的兩條城市綜合服務景觀軸;“三廊”指沿徒駭河、江河、潮河、形成三條濱水生態休閒景觀廊;“多點”指結合結合片區中心、城市門戶地區、城市地標或交通節點指形成各具特色的主、次要景觀節點,作為各片區城市設計要點。

(5)沾化城區風貌分區劃定:規劃按照老城傳統風貌區、新城現代城市風貌區、開發區城市協調風貌區、城北休閒運動特色風貌區、花家島休閒養生風貌區、開發區現代工業風貌區,共六個分區進行風貌片區控制。

4、生態環境保護

(1)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目標: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優化生態安全格局,落實國家和山東省關於生態空間保護與環境質量改善的總體要求,為城市總體規劃提供技術支撐,確保城鎮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至規劃期末,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全市各建制鎮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5%以上,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醫療廢物及危險廢物全部實現安全處置。

(2)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修復:

①加強重要生態資源的保護。保護貝殼堤島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鶴伴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黃河島國家級溼地公園、麻大湖國家級溼地公園、秦皇河國家級溼地公園、馬頰河文蛤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套爾河口海域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無棣中國毛蝦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重要生態資源,穩定濱州市生態系統的,維護生物多樣性。依據各保護條例要求加強監管,禁止破壞生態資源的人類開發建設活動。

②系統開展水系溼地生態修復。嚴控濱海溼地的開發與佔用,恢復溼地生態功能。加強水汙染治理,構建河流防護廊道。

③加強防護林體系建設,構建平原林業生態系統。通過封山、封灘育林、退耕還林、平原綠化、綠色通道、城鄉綠化等重點林業工程,基本建成以沿黃防護林體系、沿海防護林體系、濱水防護林體系、農田防護林體系、道路防護林體系為主體的林業生態體系。

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實施五大振興工程,建設美麗鄉村。加強鹽鹼地綜合治理,利用黃河泥沙改造鹽鹼澇窪地;加快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建設沿黃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帶,發展生態農業;開展面源汙染治理。

⑤加大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嚴格落實海洋生態紅線,加強重要海洋生態功能區管護;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加強海岸線保護和合理利用,優化開發格局。

⑥加強水汙染綜合治理和保護。以流域分區為基礎,依據保護重要性及汙染程度,劃定水環境防控分區;加強城鄉環保處理設施建設;控制汙染企業引入,加強現有汙染企業治理。

⑦強化大氣汙染綜合防治。優化工業佈局,實施汙染物總量排放控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推廣集中供熱工程建設,治理煤煙型汙染;優化城市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佔比;限制機動車增長,緩解尾氣汙染。

⑧強化土壤汙染防治。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建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系統,嚴格建設用地准入管理,防範人居環境風險,強化未汙染土壤保護,嚴控新增土壤汙染,加強汙染源監管,開展汙染治理與修復,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出爐,現向社會公眾徵詢意見!

《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已編制完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山東省城鄉規劃條例》要求,為進一步提升規劃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增強公眾參與,現將《規劃》(草案)主要內容面向社會進行公示,並進一步徵詢公眾意見。

一、公示時間:7月20日至8月19日止。

二、公示方式:

“濱州市規劃局”官方網站:www.bzsghj.gov.cn

三、公眾意見反饋方式:

1、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2、聯繫電話:0543-3186519

3、郵寄地址:濱州市濱城區黃河八路355號315室(收);郵政編碼:256600。

熱忱期待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濱州市規劃局

2018年7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