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起債券違約涉金額超300億,低等級債券收益率高企,遭投資者「冷眼」

永泰能源、神霧系等企業債券違約讓眾多知名民企站到了風口浪尖。

今年已經出現31起債券違約事件,債券餘額合計321.27億元,涉及16個發行主體。在發生債券違約的16家公司中,民營企業11家,佔比68.75%。

債券違約正波及更多企業。近日中融新大發行的三隻AAA級債券均出現了閃崩,而他們原本還未到期。

與此同時,有很多企業中止了債券發行。

“AAA級搶不到,AA級沒人要”已經成為信用市場的普遍現象。今年5月,主體信用等級為AA+的東方園林發債失敗,東方園林回應稱一方面由於當前企業發債整體環境偏差,另一方面,AAA評級以下的公司債券本身流動性差。這也是當前債券市場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取消、推遲發行的各類債券累計已經達到454只。而投資者正遠離低等級債券。今年上半年AA級及以下債券發行只數佔比僅為25.57%,相比去年同期下降約17個百分點。在二級市場上,低等級信用債收益率居高不下,交易近乎凍結。

記者 | 顧志娟 實習生 楊璐萍

31只債券違約

AAA級企業首次出現違約

至7月30日,今年31只債券違約,債券違約金額已超去年全年。

7月30日,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和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雙雙發佈債券違約公告,上海華信的超短期融資券17滬華信SCP001不能足額償付本息20.89億元,大連機床的中期票據15機床MTN001不能足額兌付本息4.08億元,均構成實質性違約。這兩隻債券違約使得7月份的違約債券數量增至6只。

從歷史情況來看,2014年債市違約主體主要集中在AA-級及以下,自2015年起AA+級企業開始出現違約;2016年違約主體中評級為AA+、AA、AA-三類的共有47個,無發債時為AAA評級的主體違約。而今年上半年,AAA級企業首次出現違約。

上海華信2017年的主體信用評級為AAA級,其今年發生的違約事件是債市首次出現AAA級公司違約。

其他的除神霧集團評級為AA-之外,其餘15個違約主體在發債時的主體評級全部在AA及以上,其中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永泰能源兩家為AA+。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30日,今年已經出現31起債券違約事件,債券餘額合計321.27億元,涉及16個發行主體。除一起債券違約為擔保違約之外,其餘均為本金或利息未能償付,涉及違約金額合計202.12億元。今年前7個月已超過去年全年188.20億元的違約金額。

2016年是債券違約高點,全年違約事件有78起;2017年有所回落,違約事件49起;2018年有再次升溫的趨勢。

6成違約主體負債超70%

民企為何成為債券違約主角?

新增違約主體民企佔七成

16家違約主體10家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上,債券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遠離高槓杆民企。

在發生債券違約的16家公司中,民營企業11家,佔比68.75%;僅有一家地方國企,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債市違約的“老面孔”。10家違約主體為今年新增,包括永泰能源、億陽集團、神霧環保、神霧集團、富貴鳥、中安科、上海華信、凱迪生態、陽光凱迪、中融雙創,其中7家為民營企業,佔比七成。

這與2016年的情形有所不同,2016年全年違約規模338億元,其中煤炭、鋼鐵和光伏三個產能過剩行業的違約債券規模佔到一半以上,有相當一部分為地方國企債券。

從資產負債率指標來看,16家違約主體中,截至各自最新披露的財報,10家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上,大連機床、丹東港集團、神霧集團三家超過75%,另外還有地方國企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破產清算的春和集團兩家超過90%。

與2016年相比,整體來看,違約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並沒有普遍偏高,但今年的違約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出現淨現金流為負的情況。

民企為何成了債券違約的主角?

東方金誠首席債券分析師蘇莉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債券違約多發於民營企業,還有投資人風險偏好下降的因素影響,投資人對高風險債券的需求減弱,更傾向於選擇有政府信用的、優質的債券發行人,如地方國企或中央企業,甚至對民營企業採取“一刀切”的策略。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主體信用等級為AA+的東方園林發債失敗即為其中典型。

很多民企發的都是短期債券,一旦不能滾動發行,違約就不期而至。

今年年初,上海某企業擬發行50億元公司債用於償還借款和補充流動資金,但最終於4月2日中止。隨之5月份-7月份,其發生債券違約,而4只違約債券均為2017年發行的。

經歷去槓桿、去產能之後的國企日子漸好。1至6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277588.6億元,同比增長10.2%;利潤總額17176.3億元,同比增長21.1%。與之相對,有的民企近年來擴張較猛,槓桿率較高,後遺症浮現。

今年已經發生違約的企業,大部分具有企業自身戰略定位、治理缺陷及財務彈性弱等內在問題。東方金誠首席債券分析師蘇莉提出,很多民企在信用供給擴張期大量舉債進行多元化投資,導致投資規模大、債務負擔很重,同時忽視流動性管理能力的提升,對外部融資環境依賴度過高。2018年信用供給整體收縮,本身抗信用供給變動衝擊能力弱的企業,資金鍊就極易斷裂引發違約。

連鎖反應:投資者遠離低等級債券

低等級信用債融資成本一度上行,交易近乎凍結。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今年以來取消、推遲發行的各類債券累計已經達到454只,涉及金額2861.3億元。涉及的發行主體則以民企和平臺公司為主,其中不乏AAA、AA+高評級主體。

中誠信研究院評級與債券部分析師譚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在今年以來民營企業違約事件頻發的影響下,市場風險偏好有所下降,對民營企業的投資情緒偏向謹慎。這導致了民營企業的債券發行難度有所加大,取消或推遲發行的規模較大。另一方面,投資者謹慎情緒也推升了發行溢價,因而上半年債券發行利率總體處於較高水平。從上半年發行利率走勢來看,除AA+及以上等級短融和公司債發行利率較去年年末下行外,其他各券種等級期限均上行14bp-64bp不等。

根據Wind數據,今年上半年AA級及以下債券發行只數佔比僅為25.57%,相比去年同期下降約17個百分點。在二級市場上,低等級信用債收益率居高不下,交易近乎凍結,同期中票成交中AA佔比由11.52%下降至8.62%,AA-及以下從1.14%下降至0.39%。

譚暢同時提出,近期金融嚴監管政策有一定微調,貨幣資金投放力度加大,剛落地的資管新規細則也在執行層面有所鬆動。在信用融資環境有所改善的情況下,市場悲觀情緒得到一定程度緩解,7月以來債券融資成本有所回落。7月最後一週主要券種平均發行成本較6月最後一週普遍回落,其中高級別債券回落趨勢較為明顯。

而此前,政策層面已經開始釋放出提振債市的信號。6月1日,央行發佈公告決定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新納入MLF的主要包括: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優先接受涉及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的債券),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公司信用類債券方面,從以前只接受最高等級的AAA級債券擴大到接受AA+、AA級債券,有利於平等對待各類發債主體,促進信用債市場健康發展。此前民營企業發行的信用債很難達到AAA級標準,擴大擔保範圍之後,一些資質好的民企融資難題能夠得以緩解。

7月18日,央行窗口指導銀行,額外給予MLF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對於信用債投資,AA+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AA+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也就是說,鼓勵銀行增配較低信用評級信用債。多位專家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央行此舉意在鼓勵銀行將流動性用於信用債投資,有利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通過債券市場進行融資,緩解這些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