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後再來重讀《廢都》,當年的這個疑惑你解開了嗎

二十五年後再來重讀《廢都》,當年的這個疑惑你解開了嗎

(新舊版《廢都》)

1

書櫃裡有兩本《廢都》,一本是1993年版的,一本是2009年版的。

1993年我在高中復讀,被書店門口“當代《金瓶梅》”的字眼所蠱惑,稀裡糊塗買了這本盜版書。翻閱之後,覺得它黃,就放在一個開店租書的朋友那裡代買,過了一段去朋友哪裡詢問是否賣掉,看到的是一本皺巴巴的《廢都》,原來朋友並沒有誠心賣掉,只是用來出租了,而且看來租的頻率還挺高。2009年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了《廢都》,我就又買了一本。對比之下,最大的差別是老版的方框不見了,新版代之以“此處作者有刪節”。

關於這些方框,評論家李敬澤態度鮮明,一針見血,說這是“一種精心為之的敗筆”,“通過畫出來的空缺,他彰顯了禁忌,同時冒犯了被彰顯的禁忌,他也的確因此受到了並且活該受到責難”。

就像比基尼對女性來說是三遮掩的同時也就是三突出一樣,這些方框的存在給某些抱有獵豔心理的讀者提供了一個快速檢索法或者快進鍵,讓他們準確而省時地找到他們設想的“當代《金瓶梅》”。

二十五年後再來重讀《廢都》,當年的這個疑惑你解開了嗎

(新版沒有方框了)

2

這些方框大體可以概括為主人公莊之蝶和他的女人們。但是有個秘密藏在這些方框裡,成為我們長時間的一個困惑,那就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唐宛兒們見了莊之蝶就為之著迷癲狂,可以無休止的啪啪而毫無所求?

水性楊花如唐宛兒者倒還罷了,為何阿燦、景雪蔭、汪希眠老婆、柳月等等各色女子,一旦遇見了莊之蝶,便全然迷失了自己?除非是莊之蝶以尊重的名義不啪,他給讀者的印象就是,只要他願意,想啪誰就怕誰。

當然,簡單點說,這的確可以歸結為賈平凹的意淫。

但是為何莊之蝶就有這麼大的魔力呢?或者說賈平凹冒天之大不為塑造了這樣一個角色,不會讓人覺得太不真實太過虛無嗎?

二十五年後再來重讀《廢都》,當年的這個疑惑你解開了嗎

3

二十五年後再讀《廢都》,我好像對這個問題就了更深的理解。

《廢都》的主題,毫無疑問就是“頹廢”和“空虛”。“莊之蝶”,即使色彩再絢爛,飛舞得再妖嬈,那也只是莊生夢中之蝶。“不真實”是他名字的應有之義。

名字尚且如此,何況這些奇麗詭秘的情感糾葛。莊之蝶的所有情感經歷,都瀰漫著“頹廢”和“空虛”的意味。

莊之蝶是著名作家,可他寫下了什麼鴻篇鉅製?他是名人,可他名氣來自何方?他為自己的城市做了什麼貢獻?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

人是虛的,名是虛的,可毫無疑問這種虛恰恰是莊之蝶迷戀和賴以生存的,他嘴上標榜似的喊著厭倦,骨子裡卻無比沉溺。

他和唐宛兒在一起,每一次的啪啪都幾近瘋狂,可是事後他還要裝模作樣地懺悔,對她說“我現在是壞了,我真的是壞了”。可是誰見過他“好”的時候?如果是背叛讓他心生愧疚,那麼在唐宛兒之後,為何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壞”下去?

因此來說,莊之蝶本身就是“虛無”的化身。而那些投懷送抱或半推半就的女人們,也是如飛蛾撲火般闖進了這“虛無”的世界。

所以,“不真實”恰是賈平凹有意為之的一種氛圍。

二十五年後再來重讀《廢都》,當年的這個疑惑你解開了嗎

4

那麼,問題來了,明知會引起爭議,賈平凹為何還要描述這樣的“不真實”?

我相信賈平凹本人也洞悉這“不真實”裡面蘊含的“不可能”。但堅持這麼寫,是有他的深意的。

賈平凹深諳老莊之道,給筆下人物取名莊之蝶也有其良苦用心。道家思想最寶貴的部分是辯證法,核心是當一個事物發展到極致,會向其相反方向發展,“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等,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賈平凹用的這一招,叫“大實若虛”。

“虛”到了極致,就是“實”。或者說因為太“實”,所以才以“虛”的面貌呈現。

5

儘管說“當代《金瓶梅》”或“當代《紅樓夢》”只是當時賣書者刻意渲染的噱頭,但毫無疑問賈平凹是對這兩本非常熟悉的,甚至也不排除當年他有創作一本“當代《金瓶梅》”或“當代《紅樓夢》”的雄心壯志。

為此,他甚至刻意給全書營造了一個這樣的語言環境。《廢都》的語言,在當代小說中是絕無僅有的。他承襲了明清小說的語言精髓,卻又以白話文的形式呈現,這的確彰顯了賈平凹的過人之處。

比如“婦人”這個詞,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賈平凹的刻意和野心。

《金瓶梅》和《紅樓夢》有個極高的藝術境界就是完美地處理“虛”與“實”的關係。“虛”到了極致,也“實”到極致,“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水乳交融。

賈平凹毫不掩飾自己要寫“虛”,他曾給自己的一部長篇小說和一部中篇小說都取名《廢都》,可見他最這個名字的鐘愛。“廢”,就是頹廢,就是空虛。這毋須多言。

正是這個“虛”,籠罩了莊之蝶所生活的城市和他的朋友圈。莊之蝶在他的髮妻牛月清面前是不舉的,不舉就是“虛”;莊之蝶在唐宛兒和柳月等女人面前勇猛無比,但事畢之後一定伴隨著濃郁的落魄或沮喪,這落魄或沮喪也是“虛”。牛月清手握夫妻的名分,卻無法左右莊之蝶的身心,她得到的是“虛”;唐宛兒們擁有了汪洋恣肆的性,卻肩負著無可抗拒的背叛,每次事後都要喋喋不休“變壞了”,她們得到的也是“虛”。

很顯然,這些越是“空虛”的地方,越是無限地接近“實”。

6

大實若虛。“虛”就是手段,是途徑,“實”才是本質,是結果。

《廢都》之“實”,就在於它不迴避自己的傳承。甚至連那些方框都是賈平凹從明清小說的出版的處理規則中總結出來並刻意模仿的,更遑論語言和故事結構。

有“傳”就有“承”。二十五年前我們還納悶為什麼有那麼多女的見了莊之蝶就毫無羞恥地求臨幸,社會發展到今天,當偶像和粉絲令人目瞪口呆的故事一再上演,我們還會這樣的故事感到糾結嗎?

賈平凹正是洞察了虛實之間相互生成又相互轉換的這種辯證關係,所以敢於放開了去寫“虛”,然後坐等這一切的“虛”,一個個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