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湘西三邪”趕屍、放蠱、落花洞女之謎

湘西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許多影視劇中苗疆一族充滿神秘,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至今仍無解卻又真實存在的“湘西三邪”,何為“湘西三邪”包括“湘西趕屍”、“放蠱”、“落花洞女”。如湘西“趕屍”到目前為止也無具體科學解釋,但據當地生活的百姓所說,趕屍人必須身著道袍法師,無論所趕屍體有多少,都必須他一人去趕。這個說法真的跟電影情節一模一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進行盤點:

解開“湘西三邪”趕屍、放蠱、落花洞女之謎


第一“湘西三邪”之湘西趕屍

說“趕”屍不如說“領”,因為這法師不在屍後,而在屍前帶路,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繫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

趕屍這一行業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難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問題。第二、夜行人不知聞鑼趨避,反而來看熱鬧,非嚇死人不可。第三、許多鄉村,村外沒有道路,勢必經村中,大多數地方是不準屍體入村的,何況是跳跳蹦蹦的活屍呢?

為什麼會有“趕屍”的營生呢?因為湘西沅江上游一帶,地方貧瘠,窮人多赴川東或黔東地區,作小販、採藥或狩獵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嶺,山中瘴氣很重,惡性瘧疾經常流行,生活環境壞到極點,除當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漢人,沒一個是有錢人,而漢人在傳統上,運屍還鄉埋葬的觀念深,但是,在那上千裡或數百里的崎嶇山路上,即使有錢,也難以用車輛或擔架扛抬,於是有人就創行了這一奇怪的經濟辦法運屍回鄉。

聽導遊介紹,它還算有科學根據的,趕屍的巫師使用了貓,貓對於屍體來說就象磁鐵,容易吸起來,讓其蹦蹦跳跳。我聽來卻覺得不大可信,一個屍體的重量少說有90斤,翻山越領的,貓那有那麼多能量,就算沒有磨察的損耗,貓本身也沒有可以存貯多少能量啊。所以肯定是不可能的。

第二“湘西三邪”之放蠱

解開“湘西三邪”趕屍、放蠱、落花洞女之謎


湘西的“蠱術”和泰國的“降頭術”被稱為東南亞兩大邪術。湘西的蠱術和湘西的趕屍一樣,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

和趕屍不同的是,放蠱幾乎在湘西地區都有流傳,而趕屍主要流傳於湘西沅陵、瀘溪、辰奚、敘浦四縣。 蠱在湘西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寄只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 所謂的放蠱方式和蠱到底是什麼樣子,除了代代相傳的說法,誰也沒有見過,但卻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

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 在苗族的觀念世界,蠱有蛇蠱、蛙蠱、螞蟻蠱、毛蟲蠱、麻雀蠱、烏龜蠱等類。蠱在有蠱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蠱者本人(蠱主)進攻,索取食物,蠱主難受,就將蠱放出去危害他人。

其實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流傳。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先秦人提到的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害人的觀念和做法。

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 苗族多處偏僻地區,舊時醫學落後,許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故每遇就診無效,動輒歸咎於蠱。 隨著苗族地區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蠱術迷信現在在苗族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小。

第三“湘西三邪”之落花洞女

解開“湘西三邪”趕屍、放蠱、落花洞女之謎


湘西的“落花洞女”聽起來有些不解這是什麼意思?這裡是指部落中未婚的女子,可以把樹葉哭下來;而且到山洞裡也不吃不喝,幾天不死,回到部落後後也依舊不飲不吃,幾天後就死去。部落人們認為她去和樹神、井神結婚了,因而這些女孩生前沒有結婚,但人死後,別人去辦喪禮,而落花洞女的家人給他們不但不辦喪禮,還要辦婚事,以示婚禮之喜。

好吧,看著這個落花洞女真的覺得無法理解,就像我之前說的,封建社會偏遠山區人的思想真的跟現代人很不一樣,但也正因為他們的不一樣,才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吸引著人們去探索去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