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一、麻將也是區塊鏈

二、活幹的不錯,賞你幾個比特幣

三、比特幣=信仰?石頭也可以

四、以太坊:微軟蘋果,它們屬於上古時代

五、艾西什麼歐(ICO)

六、大哥哪個道上的?

七、曾經,我想做個好人:歷史進程中的交易所

八、對韭當割,人生幾何:ICO圈子為啥這麼亂?

九、我可憐莊家,誰可憐我

一、麻將也是區塊鏈

新技術的萌芽總是樸實又簡單,往往為了解決某種現實問題而誕生。支付寶的初衷,是為了解決阿里巴巴平臺買方和賣方的信任問題:通過引入利益無關的第三方,將買賣雙方的信任問題轉移,促進交易達成。那還有沒有其它解題思路?

有的。中本聰的論文《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給出這樣的方案:將每筆新的交易全網(節點)廣播。然後,全網所有節點都驗證保存這筆交易記錄,而不是也不需要中心服務器。當有人將篡改或捏造數據的數據全網廣播,會因為與多數人的記錄不一致而不被認可。這就是與“第三方機制”迥然不同的“共識機制”。

實際運行中,交易記錄每10分鐘打包成1個Block(區塊),每個數據區塊都有時間戳。後一個數據區塊的時間戳包含上個區塊的時間戳。當某網絡節點通過了工作量證明(POW)便全網廣播,且他記錄的交易數據被多數節點認可,這個數據區塊就被認為有效。其他節點隨後就在這個區塊後面記錄新的數據區塊,區塊彼此相連成chain(鏈),BlockChain(區塊鏈)這個名詞還是挺形象的。

回到問題,區塊鏈就是:全網保存的公共賬本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這也是Blockchain

二、活幹的不錯,賞你幾個比特幣

前面說了,每個網絡節點都會記錄交易數據,但最終只有一個節點享有這頁賬本的記賬權(十分鐘每頁)。因為這個節點記賬又快又好,所以系統獎勵給比特幣。

第一個創世區塊的獎勵為50個比特幣,此後每新建21W個區塊,獎勵減半。獎勵在2012年當時候從50比特幣減半為25比特幣,2016年從25比特幣減半為12.5比特幣。大概2020年就會再減半為6.25比特幣。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三、比特幣=信仰?石頭也可以

中國對於區塊鏈技術有官方表態,區塊鏈技術不僅被寫入了“十三五規劃”,而且在工信部信息中心《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描述更具有煽動性:區塊鏈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正在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有望成為全球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策源地”。可不是麼,過去幾十年互聯網技術整體還是中心化的,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革了歷史的命。

舉個例子:如果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金融交易所,那麼理論上交易和清算可以同時完成。中登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就等著解散下崗吧。票據和徵信行業已經有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投入運行。看白皮書,可以發現區塊鏈的適用範圍極廣,當前還僅僅處在技術普及的極早期。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區塊鏈技術就是互聯網的進化方向。時間調回10,11年,區塊鏈技術的具體應用——比特幣(沒錯,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之一而已),還在Geek程序猿的小圈子傳播。技術破土而出,毛都沒有呢,未來都還是假設,這時就有人開始用真錢換取一串數字,甚至開始提“比特幣信仰”。看上去有點荒誕,但回顧貨幣的發展史,的確,

不管貝殼、黃金還是紙幣,它們的價值,都存在於我們的共同想象之中。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石頭還能當貨幣呢

邏輯給出了判斷,證據不足,未經實踐考驗,人卻用實際行動支持自己的理念。這不是信仰又是啥呢?

四、以太坊:微軟蘋果,它們屬於上古時代

Ethereum(以太坊)被稱為區塊鏈2.0,由俄國少年Vitalik Buterin提出。小夥子的《以太坊白皮書》包含很多編程內容,不太好理解。在技術細節之外,他想表達的意思卻很容易看出來:中本聰非常偉大,但比特幣的設計理念從始至終侷限在金融支付領域,適用的範圍很窄。他試圖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範圍擴大,並且在技術上給出了自己的方案。

白皮書中說以太坊目的是基於腳本、競爭幣和鏈上元協議(on-chain meta-protocol)概念進行整合和提高,使得開發者能夠創建任意的基於共識的、可擴展的、標準化的、特性完備的、易於開發的和協同的應用。以太坊通過建立終極的抽象的基礎層-內置有圖靈完備編程語言的區塊鏈-使得任何人都能夠創建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並在其中設立他們自由定義的所有權規則、交易方式和狀態轉換函數。

翻譯成人話,就是開發類似Windows、IOS的基礎操作系統,任何人都可以基於這套操作系統,專注於開發具體的應用程序,不僅僅侷限於數字貨幣交易。如果能夠成功,以太坊開發團隊將成為下一個微軟或者蘋果。

以往要部署區塊鏈非常麻煩,技術上需要自己敲代碼,還要號召大家都來參與這個網絡,貢獻算力(挖礦)。完成這些基礎設施之後,才能作進一步的應用開發。利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基礎設施建設這步就可以省略了。就好比原來的荒地,以太坊做好了土地平整,通了路,水、電、通訊,企業直接在上面搞建設就可以。現在發佈以太坊智能合約,花費不到一百人民幣。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五、艾希什麼歐(ICO)

ICO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時間回到2014年,俄羅斯小夥V的以太坊技術已經得到許多認可,很多人志願加入開發團隊。人有了,接下來開發以太坊平臺還需要很多錢,怎麼辦?傳統的方式有兩種,借錢、找風投:私人借貸滿足不了資金需求;沒資產沒實體業務,銀行不會放貸;項目太前衛專業,懂的風投不多,就算投了,怎麼估值是個難題,想必能融到的錢也不會太多。團隊最終用了比較前衛的方式解決資金困境,那就是後來大火的的ICO。

以太坊技術發源於比特幣,運行過程中也會對礦工進行獎勵,獎勵不是比特幣,而是以太幣(Ether)。主網絡沒上線前,以太坊團隊對以太幣進行了預售,從2014年7月23日開始募資42天。項目募集比特幣而不是美元、歐元之類的法定貨幣。這42天每14天為一個階段,越早參與獲得的以太幣越多。最開始的14天將保持1BTC換購2,000 ether幣,隨後換購比例將下降到最後的1337枚。預售結束時募集到了31529個比特幣,當時比特幣市價480美元左右,所以募集總金額大致就是1500萬美元。一年後的15年7月30號,以太坊主網運行,創世區塊誕生。截止18年,如果那些早期投資者沒有賣掉以太幣,最大浮盈以比特幣計價超過100倍,以美元計價超過500倍。

此後,許多項目試圖複製以太坊的融資模式,大多數項目都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進行發佈,也有少部分項目如量子鏈、NEO試圖打造類似以太坊的應用平臺。這些項目融資模式不同於傳統的眾籌和IPO,所以ICO這個詞逐漸成為主流叫法。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六、大哥哪個道上的?

整個行業有三個核心圈層:為區塊鏈提供底層技術的鏈圈、提供高算力服務器挖礦的礦圈、和發行交易數字貨幣的幣圈。

核心圈層外圍的劃分如下:

區塊鏈技術開發:BATJ、各大銀行、微軟谷歌思科等科技巨頭

硬件銷售商:蝴蝶實驗室,烤貓礦機,比特大陸,嘉楠耘智,螞蟻礦池,ViaBTC礦池

配套應用開發:獵豹移動,imToken

產業聯盟:企業以太坊聯盟(EEA)(發起者包括摩根大通、微軟、英特爾和20多家其他企業),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

風投:傳統的IDG、紅杉、真格,新興的維京資本、星鏈資本、硬幣資本、節點資本、時戳資本

交易平臺:北美四大交易所,CoinBase、Poloniex、 BITTREX、Kraken。

專注數字貨幣衍生品的BITmex

中國背景的binance,okex、huobi pro 、fcoin

媒體社區:巴比特、金色財經、非小號

七、曾經,我想做個好人:歷史進程中的交易所

2011年到2013年初

這段時間比特幣處在發展的早期,知道的人很少,交易所基本是Mt.gox一家獨大(業界俗稱“門頭溝”,也有叫馬桶蓋的)。

“電驢之父”Jed McCaleb為了結與美國唱片業協會的官司,最終賠償3000萬美元並關閉了電驢。2011年7月,賦閒在家的Jed看到諮詢科技網站Slashdot對比特幣的報道,覺得比特幣去中心化,將權力歸還個人的理念與其發明電驢的初衷暗合。當Jed想入手比特幣的時候,發現使用現有的購物網站非常不方便。Jed用了一晚的時間,自己做了個專門交易比特幣的新網站,沿用http://mtgox.com域名。於是,這個曾經為遊戲充值的網站開始轉型,為信仰充值。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話分兩頭,當時看到報道的不止Jed,許多人為表達中本聰的支持,都選擇加入挖礦大軍。接入比特幣網絡的電腦越來越多,算力難度升級,性能落後的電腦再也挖不出比特幣,於是購買比特幣的需求擴張了。開業第一天,Mt.Gox成交20個比特幣,5美分一個。當週後面幾天,網站創出史無前例的交易額——單天超過100美元。這就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

前面說性能落後的電腦逐漸被淘汰,那高配置電腦在誰手裡最多?遊戲玩家啊,不然怎麼會有“硬件殺手”這個詞。移動互聯網大潮之前,手遊還停留在貪吃蛇的程度,統治遊戲圈的還是各種端遊,其中《魔獸世界》一直雄霸國內外網遊排行榜榜首。遊戲的風靡催生了打金和代練工作室,這些工作室電腦配置普遍不低。也就從2010年中開始,比特幣挖礦成為這些工作室的副業。Mt.gox畢竟是英文網站,使用的門檻不低。中國玩家主要還是利用淘寶和QQ群進行交易。市場呼喚本土化的比特幣交易所,於是,2011年6月,比特幣中國(BTCC)誕生了。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這種代練工作室應該算是比特幣在中國最早的礦池

2011年上半年,網絡黑市平臺“絲綢之路”創立,以比特幣作為結算貨幣。兩個月後,極具影響力的《時代週刊》報告比特幣,比特幣開始從小圈子曝光給大眾。交易所Bitstamp和Coinbase先後成立。

儘管獲得了更多曝光,比特幣交易所收入依然有限。這時候交易所的主要收入來源於交易手續費,2012年幣價長期橫盤在10美元左右,成交稀少。比特幣中國每月只有幾千塊錢收入,慘淡經營。

2013年初到2014年初

這年是數字貨幣的第一個大牛市。年初,塞浦路斯銀行業危機爆發。為了拿到歐盟救助,塞浦路斯總統宣佈向該國銀行所有10萬歐元以下的儲戶一次性徵收6.75%存款稅,10萬歐元以上的儲戶徵收9.9%稅費。為防止資本外逃,塞浦路斯國內銀行均被關閉。美國一家公司宣佈將在塞浦路斯部署比特幣ATM機,民眾可以將手中的法幣儲蓄兌換成比特幣,幣價應聲而漲。下半年,利好消息不斷:Mt.gox在“八國集團”雜誌登出整版廣告;德國政府承認比特幣;百度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美國國會對比特幣舉行聽證會。。。年底,比特幣已經從年初的十幾美元,上漲到超過1200美元。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在中國,5月份央視《經濟半小時》對比特幣進行報道。其實這之前,不少腦子靈光的國人嗅到商機,已經開立新的交易所出來搶生意了。比較有代表性的比特兒(http://BTER.COM)比特時代(http://BTC38.COM)在4月和5月先後成立。這些交易所比特幣交易剛不過BTCC,所以上線萊特幣等其它山寨幣,日子過的也還滋潤。下半年,huobi和OKCoin上線,為了爭奪流量,兩家打出免交易手續費的策略,上線萊特幣,推出融資融幣和數字貨幣期貨等創新業務,迅速崛起。

這裡表揚OKcoin的徐明星:早期大家對比特幣有些死忠,也可以說是信仰,看不起那些僅僅改動幾處甚至全盤照抄代碼的山寨幣。比特幣交易所們普遍也不認為這些山寨幣會有啥前景。但這些是有悖於商業邏輯的:公司經營以盈利為目的,產品設計要以客戶需求出發。結果就是,BTCC、Huobi、OKcoin三大比特幣交易所眼看著山寨幣交易所風生水起。徐明星率先打破僵局,上線萊特幣,huobi隨後跟進,BTCC選擇了拒絕。技術出身的徐明星和李林,最終選擇了商業邏輯,商人楊林科反而有點技術宅的偏執。行業先驅BTCC市場份額很快被兩個新秀超過。之後幾年,中國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一直維持了三分天下的態勢。

從十幾美元到1200美元,一年100倍,幣民瘋了,監管當局慌得一逼。2013年12月5日下午3點39分,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印發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規定,金融機構與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隨後加拿大、法國、韓國等多國政府也出臺措施否定比特幣的合法地位,比特幣行業遭受重創。

2014年初到2016年初

如果說政府監管終結了第一次大牛市,14年初Mt.Gox倒閉則引發了大範圍信仰危機。“門頭溝倒閉”事件後,其市場份額被分食,新交易所P網、Bitmex也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的。那數字貨幣始終沒緩過氣來,比特幣價格一路下跌到200多美元。看幣價確實讓人心涼,不過數字貨幣的基本面其實正在漸漸變好:越來越多的公司接受數字貨幣,許多政府承認數字貨幣並納入監管,風投資金入場佈局。。。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先烈就是沒能扛過時間的先驅

說迴天朝。央媽等部門發個文,就回頭去忙別的,國內交易所悄悄恢復充值也沒怎麼管,顯然沒怎麼把數字貨幣當回事,許多新玩家心思活絡起來。老玩家手裡的比特幣好多都是十幾塊錢買的,熊市裡新玩家不願花幾百塊錢接盤。新人掀桌子就要打土豪分田地,另立山頭。方法也沒啥新意,簡單粗暴的山寨出谷歌幣、企鵝幣、狗狗幣等空氣幣,上交易所忽悠散戶接盤。交易所三巨頭放不下身段,元寶網、聚幣網、雲幣網這些中小交易所可沒那麼多顧忌,可能是迫於生存壓力,也可能是想賺快錢,不僅上線這些山寨幣,甚至直接參與炒作。有些幣能拉出百倍收益,然後當然是一地雞毛,大多幣值歸零,韭菜們屢屢被割得痛不欲生。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2016年初至2017年9月,鏈圈與幣圈分道揚鑣

2016年初,比特幣還在200多美元的底部徘徊。市場信心低迷,成交萎縮,靠著以太坊維持點話題。不知不覺,牛市來了。

2015年開始,比特幣的底層區塊鏈技術逐漸被科技巨頭和資本重視。最早是Swift害怕被別人革命,所以特別積極的研究向區塊鏈技術升級,自己革自己的命。科技金融公司DAH,利用區塊鏈技術改造傳統金融產品,獲得了5000萬美元風投。美國在線零售商Overstock開發了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交易平臺TØ。12月1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它利用TØ發行自己的股票。2016年,BAT不僅投入技術力量進行區塊鏈技術研發,還聯合IDG這些風投投資區塊鏈初創公司。工信部其它部門,以及微眾銀行、螞蟻金融等企業,推動區塊鏈標準化制定。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幣圈也有好消息,日本的《支付服務修正法案》2016年4月開始生效,法案認可數字貨幣作為合法支付手段。並且從7月開始,數字貨幣消費不需要繳納消費稅。接入支付的商家越來越多,流入幣圈的資金也逐漸增多,幣價開始起飛。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下半年老天爺又給了神助攻,全球股市、債券、大宗商品哀鴻遍野,資金向幣圈分流。幣價上漲→資金入場→幣價又上漲→資金跑步入場→幣價瘋長→連大媽入場。比特幣年初只有400+美元,2017年1月初突破1000美元關口。牛市帶來ICO第一次小高潮,國內提供ICO服務的幣眾籌,元寶網,雲幣,ICO365,幣創,聚幣等平臺,2016年給二十多個項目募集了2億人民幣。央媽聞到與股災相似的味道,終於不淡定了。當時國內整治各種交易所,比特幣交易所三巨頭被約談,工作組進駐。

監管出手的直接後果就是交易所下線融資融幣,恢復交易手續費。應該說,到這時候,國內三巨頭和和國外Coinbase等同行比業務類型還是差不多的。主要收入就靠手續費,現在業務被砍,交易量萎縮,要維持收入,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增加人氣高的新品種。17年5月前,三巨頭的交易品種很少,只有比特幣和萊特幣。到了5月末,三巨頭陸續上線以太坊ETH,ETC。這個時間很有意思,因為國內ICO前5個月的募資9億左右,6月份一個月就募集17億。一個很合理的推測:大交易所上線以太幣,極大便利了市場買幣,為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的ICO項目募資打出了有力助攻。五六月份,以太幣從90美元啟動,僅僅一個多月,價格逼近400美元。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ICO項目讓以太坊一飛沖天

7月互金委員會出了份報告,統計出上半年ICO整體募資26億,報告順帶讓IcoAge、ICOINFO、ICO365三個平臺出了名。沒有啥東西能比暴富更讓人智商掉線,有個段子:一個小蟻幣的投資人,因為聚眾鬥毆入獄,出來後成為了千萬富翁。激不激動,刺不刺激,我這有個類似項目,機會不容錯過啊。下半年ICO項目井噴,各種亂象就不說了,自行搜索,當段子看挺有意思的。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牛鬼蛇神肆意破壞社會和諧,有史以來天朝監管部門第三次出手。9月4日,央行幾個部門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把ICO定性為非法集資。10天后,監管層進一步行動,勒令所有數字貨幣交易所限期關停。中國幣圈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2017年9月至今,瘋狂上幣的大航海時代

現實是多側面的,監管層試圖斬草除根,但風險與機遇並存,眾多交易所大體走出了三條不同的路。

第一,從這件事中受益,以幣安為代表。交易所被限制,但市場需求沒辦法被限制。Mt.Gox倒閉成就了競爭對手和眾多新交易所,這次受益最大的是幣安。幣安從一開始就標榜自己是國際化交易所,公司註冊和服務器都架設在海外。9.4之後,明面上主動停掉人民幣入金,屏蔽大陸IP,私底下教大家如何科學上網,用戶增長極為迅速。

第二,成為監管層的刀下亡魂,以BTCC、聚幣網為代表。中小交易所本身流量小,實力弱,找新出路的成本還要高過可能的收益,索性就停止了業務。比特幣中國作為國內最老牌的交易平臺,底子比較厚。公司將交易所業務賣給香港一家基金公司,把精力轉向了礦池業務。這兩天有消息稱BTCC香港團隊要重啟交易所業務,不知是不是獲悉了監管層的什麼新動向。

第三,出海發展,以OK、huobi為代表。當前各國監管當局對數字貨幣的態度分為三類:以中國為代表的嚴禁;以美國、日本、瑞士為代表的牌照監管;以馬耳他為代表的支持鼓勵發展。OK和huobi經過短暫調整,集中精力調整公司架構和技術。運營人員還在國內,法律關係和服務器都轉移到境外。擺脫了政策掣肘,少了國內中小交易所分流,日子過得比以前滋潤。這裡再多說幾句李笑來的雲幣網,雲幣靠以太坊大獲成功。17年上半年的時候,據說雲幣每天的收入在200~300萬之間,如果沒有這次監管,10月份就要在納斯達克上市。

出海後雲幣更名BigONE,技術、運營和品牌在競爭中都不敵對手,不復當年的風光。

被迫出走的交易所們,出海後開始調整業務。以往出於對監管的忌憚,對ICO項目還是有所收斂的。現在,大交易所依仗品牌效應和流量聚集的優勢地位,瘋狂上幣。幣安最早下手,OK和火幣緊隨其後,現在,三家裡面少的有300+幣種,多的超過600。想想13年上線個山寨幣都有點拉不下臉,BTCC、huobi、OK直到17年還只有寥寥幾個品種,恍如隔世。為啥這麼搞?上幣來錢快啊。ICO項目最密集的時候,項目方在三大交易所的上幣成本少則幾百萬,多則三四千萬,大頭都讓交易所賺走了。

交易所是個流量生意。流量大的交易所不僅手續費收入高,還因為曝光度高,掌握行業話語權,成為ICO項目方無奈的首選。賺錢效果擺在那兒,數字貨幣交易所開始像現貨交易所那樣遍地開花。綠林好漢們打土豪分田地,目前看最成功的是Fcoin。“交易即挖礦”這個比較唬人的新概念、平臺幣FT百倍漲幅、全網第一的交易量,哪條都飽受爭議,足夠引爆行業話題。主流都認為Fcoin贏在“交易即挖礦”上,但仔細研究這個模式,簡單回顧歷史,從交易所收入結構和交易模式(如融資融幣和比特幣期貨)兩個核心點入手,我們可以發現它與其它同行沒有太大區別。個人覺得探討運作模式收穫不大,Fcoin可以被用作互聯網公司流量爭奪的案例分析。這點也是中國背景交易所與純老外交易所的一個明顯區別。還有,Fcoin能成功,也離不開投資人背後的支持。這裡單獨提下節點資本杜均和時戳資本長鋏,杜均是金色財經和貝殼公關的老闆,長鋏是巴比特創始人。金色財經和巴比特在行業內都是擲地有聲的媒體社區,流量爭奪上,Fcoin有天生優勢。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八、對韭當割,人生幾何:ICO圈子為啥這麼亂?

FT中文上有篇文章,故事講的好,我們拿來直接用。

一位船長,想出海尋找傳說中的金銀島,苦於缺乏資金。以往,他可以使用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這兩個比較傳統的選項。現在,讓我們想象一個新場景:船長宣佈,他將在金銀島上建國,發行貨幣,用於交易島上的金銀。投資者出資或者出力供船長造船、招募海員、勘探海島。作為回報,他們在出海前就能拿到一定數量的金銀島貨幣。如果冒險成功,這些貨幣可以用來交換金銀財寶,因此升值空間巨大;如果失敗,這些貨幣一錢不值。

區塊鏈江湖不簡明生存指南

這事實上就是目前很多區塊鏈項目token(代幣)發行的邏輯。Token用於購買區塊鏈項目構建的社區內部的服務,其價值歸根到底取決於這種服務本身的價值。正如當對一個國家的產品或者服務有著巨大需求時,該國貨幣會升值。Token既不是債權,也不是股權,而更像是一個小經濟體內部的貨幣。打個比方:區塊鏈技術相當於印刷術,token相當於紙幣。

讓我們仔細觀察token的發行機制:區塊鏈從業人員發佈,說明創業的構思、商業邏輯、技術條件以及token的分配和獎勵,類似於常見的商業計劃書。在順利的情況下,從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即ICO),完成token的私募,並且上交易所公開交易,只需三四個月,募集大約兩三千萬美元的法幣或者等值的ETH、EOS之類的加密數字貨幣。

和傳統融資不同的是:企業家在開始真正開發項目之前,就拿到了融資,並且無需揹負債務或者出讓股權。這是對人性的巨大考驗!在這種情況下,船長有很強的動機拿錢跑路,而不是出海搏命。投資方完全瞭解這一點,因此他們不太可能像傳統VC一樣耐心等待船隻歸航,帶回滿倉珠寶。他們更有可能和船長合謀,利用地理大發現帶來的投資狂熱,鼓吹金銀島的誘人前景,將手中的金銀島貨幣高價賣給散戶,獲取差價。在區塊鏈的蠻荒世界中,幣基金或者其他機構投資者,在私募階段低價獲取token,賣給交易所的散戶,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取驚人回報。目前,在上萬種已經上交易所發行的token裡,大部分都破發了,散戶在二級市場購買token,大概率是虧的。ICO的成功募資,以及私募投資人的成功退出,最終依賴於有足夠的散戶接盤。

九、我可憐莊家,誰可憐我

講個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泡沫時的趣聞,來源知乎:有家小公司啥小屁業務也沒有,豎了一個廣告牌說自己要進軍通訊業務,於是就被另外一家公司在未經任何盡職調查的情況下,用一億美元的股票給收購了。收購方說:那塊廣告牌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然後發了財的小公司老闆看收購方能二到這個地步,二話不說賣光了交易所得的股票並反手做空該公司的股票,後來其股價從百來美元跌到了兩美元。泡沫破裂時,納斯達克千股退市。大浪淘去沙子就是金,Google、Netflix、新浪、百度、QQ,這些企業在泡沫中出生,扛過了熊市洗練。它們在各自領域與傳統拼殺,推動整個社會向互聯網升級,最終長成割據一方的獨角獸。

新技術的發展往往伴隨泡沫,這是很常見的歷史進程。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想剛出現的時候,正常的人往往小心謹慎。要等到具有冒險精神的先驅撥開重重迷霧,褪去新生事物的神秘色彩,這些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想才逐漸被認同和推廣。隨後人們不斷湧入這些領域,將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想投入應用,並將其深化拓展。直到被調動的社會資源急劇增長,投入產出嚴重失衡,有限的資源不再能支撐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想的繼續擴張。或許因為很偶然很小的事,市場雪崩,謝幕時一地雞毛。這就是泡沫發生、膨脹和破滅的過程。後半程的行為堪稱瘋狂,但也就是這種瘋狂行為,推動了人類社會進步。

如果承認泡沫是歷史進程的一部分,那就得承認個體就無法對抗大勢。這種情況下,明智的選項不多。或是佛系旁觀,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或是學索大爺,泡沫形成時一起吹泡泡,狠撈一筆,泡沫破裂前下車離場。有人提過這麼個問題:索羅斯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導致東南亞好多家破人亡,本質上和希特勒有什麼區別?如果還是這個人,當目睹ICO泡沫,很可能會問:空氣幣和傳銷幣組團出來收割韭菜,他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認可上面倆問題的,十有八九是新韭菜。尤其被現貨和外匯市場教育多年的老韭菜,見多了江湖險惡,很容易理解新韭菜的邏輯:富人和富人講權責關係,窮苦百姓和富人之間,肯定是富人為富不仁。不能說全錯,但現實是多側面的,沒有簡單的黑與白。現實中除了各種“跑路”,老韭菜也見過不少“虧損維權群”,幣圈也都知道有人拿著敵敵畏找徐明星要說法的大新聞。這些人的邏輯通俗易懂:賺錢我就走人,賠錢我就鬧事。畢業後進體制的同學經常處理上訪,講的好多鬧訪段子讓人耳目一新:居然還有這種操作。

上面那段是鋪墊,說回ICO。這個生態,是包括散戶在內的幾方,為各自利益動態博弈的過程。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用錢評判輸贏,誰割誰還真不確定。贏的拿錢走人,輸的或許就血本無歸。項目方別驕傲,小心社會人打上門去;韭菜們別自卑,大有大的難處,我們船小好調頭;刁民們別自滿,現在敢吃這碗飯的項目方要麼有背景要麼豁得出去,小心陰溝裡翻船;交易所···算了,交易所是爸爸,能打敗爸爸的只能是另一個爸爸。金融市場的重要特徵就是零和,零和意味著利益衝突。願賭服輸是個高尚的品格,輸了耍賴才符合人性。為啥開賭場需要有錢有勢力的江湖大佬?賭場不怕鬧事,賭客不擔心跑路,博弈平衡,他好你也好。看,這裡面有道德的位置麼,構建新秩序不能靠溫良恭儉讓,得實打實的進行利益分割。既然是泡沫,那說明新秩序沒有建立,還處在弱肉強食的生態階段。從這個角度分析,參與泡沫的只有兩種人,劃分標準是:有沒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明知山有虎,能兜得住再向虎山行。既然想要冒險闖入,如果輸了就不要怪市場不留情面,殺伐無情。

歷史自有它的邏輯,就算我們嗶嗶甚至擋在前面,最多也就被碾成渣,擋不住大車轟隆隆向前。在這個基礎上討論良心和道德是個歷久彌新的話題,有精彩觀點的人沒必要爭論,因為別人很難被說服。不如去寫小說或者當導演,說不定會成就一部偉大的作品。人們不是經常這麼評價麼:《XX》生動刻畫了人性的光輝與黑暗,反映了時代大潮裹挾下,渺小個體的榮辱悲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