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媳婦盡孝,小媳婦囂張,母親卻偏愛小的,死後才知她身份不一般

張大娘有兩個兒子,都是她自己一個人拉扯大的,因為丈夫死的早。如今,兩個兒子都已經娶了媳婦,生了娃,日子過得很不錯,只不過這婆媳關係,是個問題。

大媳婦盡孝,小媳婦囂張,母親卻偏愛小的,死後才知她身份不一般

昨天,大兒子和媳婦吵了個小架,是因為大兒媳覺得母親總是偏愛弟媳,對自己總是不聞不問,不管自己怎麼對她好,她都還是如此,所以才不高興。 大兒子比較老實,經濟條件也還一般。可能因為他是長子,家裡的髒活累活,母親都讓他去做。媳婦是他的初中同學,也是出了名的和善,對婆婆跟親媽一樣。村子裡的大媽大娘們,都讓自己的兒媳婦學著點他家大兒媳的樣子。

大媳婦盡孝,小媳婦囂張,母親卻偏愛小的,死後才知她身份不一般

二兒子和媳婦都比較精明,一結婚就在鎮上開了家小店,做起了生意。所以弟弟家的經濟條件就算是比較富足了,存款不少,過得也挺好。小兒媳是張大娘拜託隔壁村的付媒婆說來的。可是小兒媳比較蠻橫,又自恃有錢,總是狗眼看人低,對婆婆更是呼來喝去,就像是自己家的保姆一樣。

按道理來說,哪個兒媳婦對婆婆好,婆婆就會更偏愛哪個。可讓人不理解的是,張大娘更喜歡那囂張跋扈的小兒媳,縱使她對自己呼來喝去,也毫無怨言,甚至還非常樂意。

大兒媳婦過門的時候,張大娘給了大兒媳兩萬的見面禮。而小兒媳婦呢?她卻給了整整六萬。撇開這個不說,小兒媳打算在街上買個門面做生意的時候,張大娘什麼也沒說,就從銀行卡里又取了一萬給了小兒媳。可是當大兒媳說要蓋一棟新房子的時候,張大娘卻一分錢也沒有給,只是讓大兒子一家暫時住在她的房子裡。

大媳婦盡孝,小媳婦囂張,母親卻偏愛小的,死後才知她身份不一般

後來兩個媳婦都生了娃,張大娘卻只帶小媳婦家的娃,大媳婦家的娃就讓他們自己帶。她也從來不幫大兒媳家做任何事情,小兒媳家卻是什麼事都要幫上一幫。張大娘種了一些蔬菜水果,也從來都先提的去小兒媳家,有剩下的,才提一點到大兒媳家。

張大娘的做法,讓大兒媳心裡很不是滋味。可是再怎麼說,他們兩口子都很孝順,就算不滿,也是盡孝盡善的對張大娘一如既往的好,還是很關心張大娘的生活。

鄰里鄰居的都認為張大娘不過就是想巴結有錢的小兒媳罷了,她大兒媳就不應該對她這麼好,讓她住去小兒子家算了,讓她去小兒子家裡住,幹嘛管她的死活。

張大娘偏愛小兒媳,真的是因為他們一家有錢嗎?當張大娘有病有痛的時候,小兒媳可曾為她出過一分錢?小兒媳又何時贍養過婆婆?就更別說給張大娘養老費了,張大娘反而更像是他們家的免費勞動力。

突然有一天,張大娘接到消息說小兒媳死了,是因為車禍。張大娘聽了之後哭的泣不成聲,暈倒在了地上。大兒子把母親抱起張大娘,把她放在床上。張大娘醒來的時候,看見大兒媳端過來一碗湯,要喂她喝,她一把抓住大兒媳的手說:“秀娟啊,婆婆對不起你,這些年裡,我虧欠你的太多了,對於我對你弟妹那麼偏心,我也知道你有些不滿。你一定也不明白婆婆為什麼這麼做吧?”

大媳婦盡孝,小媳婦囂張,母親卻偏愛小的,死後才知她身份不一般

大兒媳婦卻說:“媽,這些事都過去了,就別再提了吧,反正人也走了。”

張大娘這才說出了其中的隱情:“有一年,發大水,我被洪水衝跑了,差點兒就死了。多虧了小兒媳婦的母親,她奮不顧身的跳進水裡,救了我一命。可就因為這樣,她死了。我託人打聽了很久才知道,他有一個女兒,和我小兒子年紀相仿,就託隔壁村付媒婆幫忙說媒,想好好報答一下她母親對我的救命之恩。我對小兒媳婦這麼好,都是為了當年這事啊。”

張大娘接著說道:“真的很對不住你,這幾年裡,我只顧著怎麼對小兒媳婦好,卻忘記了你對我的好。” 說完兩個人相擁而泣。

從此一家人和睦的生活在了一起,張大娘就開始一個勁地對大兒媳婦好了。

大媳婦盡孝,小媳婦囂張,母親卻偏愛小的,死後才知她身份不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