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作業系統的形成和發展可劃分爲幾個階段?

操作系統管理和控制計算機系統中的所有軟件、硬件資源,是計算機系統的靈魂和核心。

操作系統的形成和發展可劃分為如下4個階段。

1.手工操作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前,操作系統尚未出現,那時只是手工操作。每個程序員都必須親自動手操作計算機:裝入卡片或紙帶,按電鈕,查看存儲單元等。這個階段基本採用人工操作,用戶獨佔計算機、CPU等待人工操作。

手工操作階段有兩個突出的缺點:一是當一個用戶開始操作後,獨佔計算機全部資源,直到他把這些資源轉讓給下一個用戶;二是由於數據的輸入、程序的執行、結果的輸出均需聯機進行,因而,每個用戶使用機器的時間非常長。

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形成和發展可劃分為幾個階段?

替換高清大圖

2.批量處理階段

為了減少用戶操作機器的時間,便出現了批量處理,其特點是用戶不用與計算機直接打交道,而是通過專門的操作員來完成作業的輸入和輸出。這個階段採用聯機批處理系統和脫機批處理系統。

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形成和發展可劃分為幾個階段?

3.操作系統形成階段

多道程序和分時系統的出現,標誌著操作系統的正式形成。

多道程序設計是指同時把若干個作業存放在內存中,並且同時處於執行過程中。但是在某時刻只能有一個程序佔用CPU執行。

分時系統就是在一臺計算機上,連接若干個終端,用戶通過這些聯機終端設備採用交互方式把程序和數據輸入到計算機中,並同時控制程序的執行。

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形成和發展可劃分為幾個階段?

4.操作系統的標準化階段

計算機硬件的發展帶動了軟件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後,操作系統的發展體現在3個方面,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發展、並行操作系統的發展和操作系統的標準化。

這個階段採用併發程序設計技術,在計算機內存中同時存放幾道相互獨立的程序,多道程序在處理機上交替執行,在宏觀上多道程序並行執行。

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形成和發展可劃分為幾個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