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黃帝內經》還早的醫療術,民間還在廣爲流傳,也許你接觸過

黃帝問曰:餘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黃帝內經》

祝由又稱,祝由術、天醫、祝由科、中醫十三科、咒禁科、祝由十三科、書禁科、等,祝由術在古代,又被稱為巫術,是藉助中草藥,符,咒等方法來治療疾病,其產生於《黃帝內經》之前,是我國最早的的醫療方法之一。

比《黃帝內經》還早的醫療術,民間還在廣為流傳,也許你接觸過

祝由術的起源與發展

祝由術的起源幾乎可以追溯到上古,最早的記載於《黃帝內經》素問篇,第十三章,移精變氣論中,黃帝問曰:餘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由此可見祝由之術,由來已經,在《黃帝內經》出現之前,已存於民間。在醫學界中有一個理論“巫醫同源”,而祝由之術,便是上古時期的醫療之術,可以說,巫術有之始,便有了祝由術,當然有巫之說法,祝由術也不僅僅可以救人,也可以做到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

祝由術一開始只在民間流傳,經歷了春秋,戰國,到秦漢的漫長髮展,在原本《五十二病方》、《黃帝內經》基礎之上,逐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在魏晉時期,由於道教的興起,使得祝由術有了一定的宗教背景。在隋代開始,祝由術便開始進入了官方醫學的範疇,被當時的統治者所認可,琥式列為國家醫學的專業科目之一“禁咒科”。到明代甚至設置了祝由十三科。直到清代,太醫院廢止了祝由科,但此時祝由術已進入了民間醫術中,在民國年間,仍有上海錦章書局出版的《黃帝醫學祝由十三科》一書,記載符咒療法。

比《黃帝內經》還早的醫療術,民間還在廣為流傳,也許你接觸過

祝由十三科

祝由十三科,乃是到明代才設立的,分別指大方脈科,主要治療傷害咳嗽等一切內疾。諸風科,主要治療麻木,中風等病症。胎產科,主要治療產前產後等婦科病症。其餘還有眼目科,小兒科,口齒科,痘疹科,傷折科,耳鼻科,瘡腫科,金簇科,書禁科,砭針科等,坐其科目名稱我們大概可以看出,祝由十三科幾乎涵蓋了大部分的疾病治療。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書禁科,此科主要治療的是鎮邪驅鬼,由此也可看出,祝由術,還是有一定的巫術之理在其中的。

比《黃帝內經》還早的醫療術,民間還在廣為流傳,也許你接觸過

祝由術的用法

祝由術的使用手法主要分為三種,禁,咒,符。

禁 法,是以咒語產生的能量,使其抑制病症,因其為禁法,其所留傳下來的資料並不多,據說使用禁法,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符圖,在古代,古人認為,通過特定的圖形,能夠溝通神明的力量,因此在缺少醫藥的情況下,古人常以特定的圖案,乞求神明的護持,治療疾病,減輕疼痛。符圖主要以象形文字,患病部位的圖形,“鬼字”以及一些如圈狀,點等構成。

比《黃帝內經》還早的醫療術,民間還在廣為流傳,也許你接觸過

咒法,祝者咒也,在古漢字中,咒是心口和心口相對,有著與鬼神交流的之意,是最神秘的方式。在現代醫學上的理解,咒法主要是因為念咒者用咒法增強患者信心,引導患者內心的潛意識,達到催眠,引導患身體自我修復系統。

比《黃帝內經》還早的醫療術,民間還在廣為流傳,也許你接觸過

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整理,及民間傳說,僅供讀者參考,請勿輕信。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