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流派之一—崆峒派

崆峒派是中國傳統武術五大流派之一,創始於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組成部分,與少林、武當、峨眉、崑崙並稱為中國著名五大武術流派。崆峒武術早於少林、峨眉、武當,第一代掌派人唐朝甘肅人飛虹子吸收了當時瓜州(現在的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花架門”。崆峒派武術取眾家所長,在其手法、套路、技擊功夫上成為一體,講究實打、實拿、以技擊強身健體和增加功力為目的。

中國武術流派之一—崆峒派

崆峒派武術特點是“奇兵”(兵器),它不屬於十八般兵器。形式各種各樣,小巧玲瓏,攜帶方便,不易被對方發現,交手中往往能出奇制勝。從唐朝開始興盛的崆峒派武術,晚清時達到鼎盛,到了現代,已基本脫離了普通人的視野。以致大多數人認為崆峒派只不過是武俠小說中虛幻的門派。然而實際上,崆峒派是真正存在於現實中的。

素有北國之雄,南國之秀的道家第一山--崆峒山,位於中國甘肅省東部,平涼市崆峒區西11公里處,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5米,其間峰巒雄峙,懸巖峭壁聳立,林海浩瀚,煙籠霧鎖,涇河、胭脂河交匯環抱,古蹟、勝景遍於層巒疊翠之間。歷史上軒轅黃帝、周穆王、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慕名而西至登臨,自古為宇內名山聖地。古往今來,眾多文人雅士題詠作畫,盛讚崆峒山的佳篇妙筆,雲集霞蔚,洋洋大觀。雄秀的山水,悠久的歷史孕育並創造出了豐富燦爛的崆峒文化,其中作為特有崆峒文化現象的“崆峒武術”,威峙西陲。

中國武術流派之一—崆峒派

崆峒山當時地處邊荒,又是一處重要的軍事戰略重地,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局部戰爭,而遭到殃及的道、佛兩教,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武裝以防不測,保護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因此,崆峒山僧、道士在參禪誦經修行之餘,將武術列入一項不可少的重要活動內容,他們強身藉以習武,練劍弄棒用以防衛,多尚武節,威名遠揚。金庸在崆峒山立碑“崆峒武術,威峙西陲”。而實際上,崆峒派武術流傳甚廣。在晚清的廣東,武術成為抵禦外敵的工具。崆峒派第八代掌派袁一飛、第九代掌派胡飛子均立過戰功。崆峒派武術並不是只有道士才練的武術。月牙鏟、拂塵、扇子都是崆峒派常習器械,而拳術中有先天羅漢十八手、崆峒太極拳等,充分融入了佛道儒三家文化。

中國武術流派之一—崆峒派

崆峒派武術共有八大門內容,按初級到高級程度分:飛龍門、追魂門、奪命門、醉門、神拳門、花架門、奇兵門和玄空門(太極門)。每門都有十五六套東西。崆峒派武術集修身、養性、健體、 進擊於一體,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觀賞性。門類齊全,適合於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習練。吸納了佛、道、儒三大宗教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運動體系,傳承了東方神秘文明的靈魂,詭秘神奇,魅力四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