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爲何爭搶各省高考狀元,只爲一個虛名?

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狀元只是一個名頭,高考狀元並不比全省第五名,甚至第十名的能力高多少。而北大清華如此費力爭搶,其背後更多的是實際的考量。高考狀元在很多時候有偶然性,很多報道都能看出,一些高考狀元高中三年連全校第一都沒考過(但是不會太差,一般也是前三名),但是高考居然考了個全省第一,可以說,如果再來一次高考,這個人有90%的可能性不是狀元。

北大、清華為何爭搶各省高考狀元,只為一個虛名?

其實每年有實力爭奪狀元的,全省大概有500名學生左右,試題對不對口味,自己的發揮,種種原因都會導致幾分到幾十分的差別,歷史上有太多模考全省第一,而高考卻全省三百名的例子,你能說這些人水平差?考到全省三百名的這位同學,後來在浙大混的非常好,本科畢業被美國頂尖高校錄取——而當年比她多考幾十分進了清華大學的,反而達不到這個高度。因此,生源質量在一定範圍內和分數並不完全掛鉤。

北大、清華為何爭搶各省高考狀元,只為一個虛名?

那為什麼北大清華要搶狀元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北大清華要的就是這個虛名,這個名聲對於維持它的聲譽度至關重要——換句話說,某個省的高考狀元只是超常發揮,綜合能力不如考全省第二十名的,但是在招生環節中,高考狀元的價值是後者的幾十倍。

其實就是一種羊群效應:如果狀元被隔壁北大招走了,那麼帶來的示範效應,就會使很多前十名,前五十名和前一百名的學生都去那裡而不會考慮清華。而如果全國普遍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會出連鎖反應,清華的聲譽度就會下降。因此,北大清華每年都會有搶人預算——說白了,就是拿錢砸。

北大、清華為何爭搶各省高考狀元,只為一個虛名?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每年高考結束,全省前20名的電話號碼,家庭住址,都會被北大清華拿到,接下來就是長達一兩週的你死我活的爭搶。沒辦法,只要應試教育的體制持續下去,高考狀元就有其對應的市場價值,每年高考過後的狀元搶奪大戰,猶如世界盃之後,各大豪門俱樂部爭搶球星的道理是一樣的,皇馬巴薩好像是清華北大,只有擁有C羅或者梅西,才能稱得上是豪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