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縣老冢鎮:一隻「小豆丹」 成就大產業

本報訊 (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安義斌)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然而,太康縣老冢鎮農民種豆卻不是為了得豆,是為了養豆丹。原因是種一畝大豆的收入不過千餘元,而靠一畝豆田養豆丹的收入卻可超過萬元。

如今,豆丹養殖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正在老冢蓬勃發展,成為該鎮脫貧攻堅的一大特色產業。“俺的地租給公司養豆丹可以拿租金,俺在公司打工還能領工資,是黨的扶貧好政策讓俺去年脫了貧。”家住老冢鎮西村的閆素英高興地說。

豆丹又稱豆蟲,以取食大豆葉為主。專家測定,豆丹營養極為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人體無法合成的氨基酸。人們如長期食用豆丹,可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壓、治療胃病等。因此,豆丹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2017年5月,連雲港玉柏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殷玉柏,在老冢鎮西村投入資金4800萬元,成立了河南玉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豆丹繁育、加工、銷售及農業技術推廣,開啟了老冢鎮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新篇章。

該公司投資建設年產50億隻豆丹良種苗繁育與養殖示範基地,可提供50億隻豆丹良種苗和帶動養殖基地50萬畝,一期流轉土地1450畝,投入資金6000萬元,建成豆丹繁育智能大棚168個、面積13萬平方米;已放養豆丹成蟲數億隻,為即將建設的44000平方米智能溫室打下良好基礎;2018年流轉土地1955畝,帶動老冢鎮農戶種植大豆近1萬畝用於養豆丹;一期已經完成新增豆丹750萬斤的規模,第一年實現銷售收入7000餘萬元,利潤達到3000萬元,帶動周邊5000戶農戶增收,其中1000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小豆丹”成就富民大產業,奧秘何在?老冢鎮黨委書記寇永立認為帶貧模式有五種。一是直接幫扶。首先實行租金分紅式幫扶,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涉及436戶,其中貧困戶31戶、低收入農戶105戶。其次實行勞務幫扶。基地長期務工人員135人,其中貧困戶43人,季節工400人左右,其中貧困戶52人。按照勞動強度以50—100元/天計算工資,確保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另外實行結對幫扶,對公司所在地的西村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採取“一戶一策略、一戶一方案、一戶一措施”開展有效幫扶。二是代養幫扶。據統計,目前已帶動老冢鎮189戶貧困戶種植豆丹,年畝均收益在5000元以上,比種植玉米增收3000多元。由玉柏公司提供種苗供應、技術指導、保底產品收購(保護價)等豆丹養殖過程中的全程保姆式服務,讓農民放心種養,充分帶動當地農民發展豆丹產業。三是資產收益。目前已對全縣1500多戶貧困戶和低保戶發放豆種、防蟲網、竹竿、鐵絲、塑鋼線、豆丹卵,戶均價值2300元左右。四是副產品收益。養殖豆丹的大豆不使用農藥、化肥,屬生態無公害大豆,市場上每斤在10元以上,是大豆市場價格的5倍,此項畝均增收1000元左右。五是社會效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越來越追求原生態、高營養,豆丹將成為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佳餚。

殷玉柏表示,3年內公司將完成整體項目投資,輻射周口乃至河南全省,使豆丹養殖面積達到100萬畝,農民收入增加50億元,建成國內最大的“豆丹種苗繁育養殖示範基地”。與雲南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5年內完成投資30億元,建立豆丹科研基地、院士工作站、豆丹深加工工業園、昆蟲蛋白生物提取研發中心,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

對此,該鎮鎮長陳朝陽說,豆丹作為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日趨擴大,鎮裡將繼續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助力脫貧攻堅。

以往被視為害蟲的豆青蟲,因製成菜餚後味道鮮美且蛋白質豐富,搖身一變成為特色菜。“秋來種豆滿平川,總有青蟲逮不全。只恨當年無學識,不知美味在身邊。”太康籍詩人朱萸參觀老冢豆丹基地後禁不住發出如此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