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三大叛軍投敵後,比德軍還勇敢!德國投降後還堅持打游擊

​1926年的全蘇第一次人口普查,當時蘇聯境內有195個民族,到蘇聯解體時,這些民族變成了130多個,有些民族被同化了,有些莫名消失了。

二次世界大戰對這些民族的後期命運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蘇德戰爭爆發後,一些民族投降德軍,並且對自己的祖國進行了異常兇猛的進攻,導致蘇聯政府懷疑很多民族是“第五縱隊”-----第五縱隊是弗朗哥奪取西班牙政權時,專門潛伏在馬德里內的奸細,此後第五縱隊成為奸細的代稱。

蘇聯三大叛軍投敵後,比德軍還勇敢!德國投降後還堅持打游擊

蘇德兩國頗有淵源,羅曼諾夫王朝的開創者葉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德意志人,歐洲古代將“高盧人、普魯士人、斯拉夫人”稱為三大蠻族,三大蠻族在近代不斷通婚,很多普魯士移民到達俄羅斯,尤其是18世紀後期葉二掌權時期,德意志人口在俄羅斯境內迅速擴大,1924年他們聚居的伏爾加河流域成立了一個面積為3萬平方公里,人口為60萬左右的德意志人共和國,二戰時期,這一規模超過了120萬。

蘇聯三大叛軍投敵後,比德軍還勇敢!德國投降後還堅持打游擊

二戰剛開始兩個月,這些德意志人就被列為“被懲罰的民族”、“第五縱隊”,被驅逐到了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境內,而事實證明,蘇聯境內的德意志人根本沒來得及叛變,就被打壓了;另一支被趕到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是蘇聯遠東境內的朝鮮人,由於當時日本已經佔領朝鮮數十年,蘇聯同樣擔心境內朝鮮人給日本人服務,最終,朝鮮人也沒有成為第五縱隊,反而成為蘇軍有力的補充之一。

蘇聯三大叛軍投敵後,比德軍還勇敢!德國投降後還堅持打游擊

當德軍到達高加索地區,統治蘇聯少數民族最為複雜的地區時,有三個民族的叛軍立刻響應,他們在對自己國家反戈一擊,甚至比保守法西斯奴役思想影響的德軍士兵還要兇猛!

一、卡爾美克拉人,即土爾扈特人

我們都知道土爾扈特人曾經在渥巴錫的領導下,擺脫沙俄的統治討回祖國,並且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熱情歡迎。然而仍然有少數土爾扈特人留了下來,繁衍擴大,他們仍然相信藏傳佛教,使用中國蒙文。然而蘇聯時期,他們被迫交出馬匹,加入集體農莊。世代遊牧的土爾扈特人群起反抗,被鎮壓。

蘇聯三大叛軍投敵後,比德軍還勇敢!德國投降後還堅持打游擊

當曼施坦因率領他的南方集團軍到達土爾扈特人聚集地後,立即招募了3000人的土爾扈特騎兵,導致蘇聯高層將蘇軍內的土爾扈特組全部踢除。1943年,蘇聯贏得斯大林格勒戰役,15000名土爾扈特人追隨德軍撤退,原本被紅軍開除的土爾扈特人無家可歸,留在當地堅持游擊戰,與蘇聯軍隊和土爾扈特農莊裡的親人作戰。

二、克里米亞韃靼人

今天的克里米亞主要是俄羅斯人聚居,還有小部分的烏克蘭人為主。事實上克里米亞最早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金帳汗國的領地,曾經是俄羅斯人的噩夢,不斷蠶食俄羅斯的土地。

蘇聯三大叛軍投敵後,比德軍還勇敢!德國投降後還堅持打游擊

數百年過去了,金帳汗國反被俄國吞併,然而俄國曆屆政府都明白,只要俄國有對外戰爭,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勢必從背後捅刀。果不其然,蘇德戰爭初期,2萬韃靼青年加入蘇軍,最後全部逃跑!有個叫科烏什的小村莊,130人參加蘇軍,當得知德軍佔領克里米亞後,122人跑回家鄉,加入德軍!

曼施坦因回憶錄記載:韃靼人熱情的接待了我們,給了我們很多水果,還送了一件紡織物,希望獻給韃靼人的救星“阿道夫先生”。這個紡織物,小編斗膽猜測,應該是我們熟悉的哈達。

韃靼人為德軍押送蘇軍俘虜,全身德國軍裝,蘇軍俘虜想要在路邊溝裡喝點水,會被即刻射殺,大批俘虜最終飢渴而死,也有些是被韃靼人婦女扔石塊打死的。

不過來自西伯利亞的韃靼人是朱可夫組織地堅強的遠東預備隊,這支軍隊幫助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取勝,獲得“蘇聯英雄”榮譽的數量僅次於俄羅斯族。

三、車臣人

車臣人由於其宗教屬性,可以忽略其民族屬性將多個車臣地區的民族列為一支,由於與東正教的傳統矛盾,車臣從來沒有停止過鬥爭。18、19世紀開始與奧斯曼土耳其聯合對抗沙俄,20世紀初,與布爾什維克合作對抗沙俄,蘇聯時期又跟紅軍幹,90年代的事情大家看新聞也都很清楚。

蘇聯三大叛軍投敵後,比德軍還勇敢!德國投降後還堅持打游擊

當德軍到來時,曼施坦因放寬了對信仰限制,招募了11萬人,而且由於人人勇敢,他們幾乎成為了一直規模龐大的敢死隊,蘇軍的在他們手中的傷亡遠超11萬!

二戰結束後,50萬車臣人被用火車遷移到了今天的哈薩克斯坦,路上有老人和孩子由於火車缺氧被悶死,蘇軍不允許他們埋葬親人

1953年公佈的數字顯示,由於德國的入侵,蘇聯將境內300萬左右人口的少數民族進行了大遷徙,不包括死亡人口。不得不說,這種規模宏大的短期民族遷徙在人類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既是蘇聯數百年民族矛盾的集中體現,也與納粹德軍的煽動息息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