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读懂曾国藩就够了!

我们的生活,或是意气风发,或是波澜不惊,或是庸庸碌碌,或是顺逆之境,而精神、心情也随人生际遇不同或喜,或忧。

没有人会一辈子高光闪耀,也没有人会一辈子都暗淡无光,人总是阶段性的波浪起伏,随着命运颠簸流离。

苦,是人生的常态;乐,才是一长串苦日子里点缀的珠子,因其稀有而珍贵。

平常人只有平常之苦,可平常人也未必是天命注定,只配有一辈子的随波逐流。

中国近代,论资质之平庸、吃苦受罪之多,而功业之高、道德修养和事业成就之大,莫过于曾国藩。

因此,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学学曾国藩,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大益处的——曾国藩为平常人找到了一个出路、树立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典范。

做人做事,读懂曾国藩就够了!

论天赋资质,曾国藩最多只是中人之属,智商情商都远逊于同僚(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都是上上之选);论出身背景,曾国藩家庭也只是平平,学业也非名门高第之流。

但就是这样一个略显中庸的读书人,以读书科考进入仕途,三十九岁做到二品侍郎,四十二岁就成了湘军统帅,扫平天下,担任总督长达十余年,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和孔子、范仲淹、王阳明等圣贤并列,被称之为“古今一完人”。

怎么做到的?

曾国藩的整个前半生可谓是步步荆棘,处处逆境,遭受的挫败、耻辱之多,受到的打击之大,同辈当中无人能及。

余初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继为长沙所唾骂,再为江西所唾骂,以至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齿多矣,无一不和血吞之。

五十五岁的时候,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里回顾了自己为众人所唾骂的经历。

其后,在家书里曾国藩再次叙述了自己被羞辱、讥讽、鄙夷和嘲笑的平生“四大堑”:

余生平吃数大堑,而癸丑六月不与焉。第一次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第二庚戌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第四乙卯年九江败后,赧颜走入江西,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绅人人目笑存之。

做人做事,读懂曾国藩就够了!

曾国藩因为资质钝拙,曾5次考秀才而不中,在第六次时又被学台悬牌,责其“文理太浅”,获“佾生”资格(下次考试可免县试、府试,只参加院试即可,故称“半个秀才”),终于在第七次时考中了秀才。

其后,曾国藩中举人,中进士,入翰林,做官十年七迁,可以说是顺利,但曾国藩的心境却是郁郁寡欢,时有愤懑牢骚和颓废之语。

咸丰即位后,他上了一道《应诏陈言疏》,痛斥官场“以畏葸为惧,以柔靡为恭”的习气,并提出“日讲”的建议,在讲稿中曾国藩画了一张解释讲堂布局的图表,但因“画图太陋”,被同僚“冷笑而薄之”,在朝中惹得讥笑一片——合着大清朝就你一个忠心能干的官,其他人就都是废物点心,不值一提?

锋芒太露者,往往自取其辱。

十四年京宦生涯,出污泥而不染,曾国藩以刚直处处树敌,几乎成了被京师官员群体一起唾骂的负面典型,人人避之不及。

做人做事,读懂曾国藩就够了!

咸丰二年,曾国藩奉诏命兴办“团练”,结果因为一心奉公,侵占了固有官僚机构的权力和利益,做事太急,立功太切,又在湖南官场上惹得人人生厌。

结果在长沙堂堂二品大员差点被兵油子捅刀子、被公开修理了一番,又是人人嘲笑,曾国藩只能是打脱牙齿和血吞之。

费尽千辛万难,曾国藩练就的湘军终于成军万余人,与敌作战以少胜多,十战十捷,一时天下瞩目,可曾国藩的日子依然是既辛苦又憋屈。

打仗打得救是后勤,曾国藩没有独自招兵、选将、购置武器粮草的权力,甚至提拔下属都力不能及。

「饷项已空,无从设法,艰难之状,不知所终。人心之坏,又处处使人寒心。吾惟尽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能复计较矣。又说:余近来因肝气太燥,动与人多所不合,所以办事多不能成。」

因为“就地筹饷”侵犯了当地官员的利益,曾国藩在长沙被唾骂后,在江西也遭到唾骂,当地官员针锋相对、处处掣肘,曾国藩被逼得左右为难,寸步难行。

其时,太平军内讧,形势一片大好,咸丰就以曾国藩父亲去世、守制三年的理由,解除了他的兵权。数年苦战为他人嫁衣,功名心受挫,让曾国藩“心殊忧郁”,几坐立不安,痛苦难耐之下,卧病在床。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两年。

做人做事,读懂曾国藩就够了!

“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真处逆境之良法也。”

两年的天人交战,两年的门庭冷落,两年的寂寞难耐,成就了曾国藩的“大悔大悟”。他后来说,“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人家不是。自从丁已、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年,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

经过痛苦蜕变后的曾国藩,心智模式变得深沉厚重,行为与以前截然不同,其格局和境界已经达到了更高一层的维度,所以为人处世,可以游刃有余。

人和事本就是分不开的,人的问题处理不好,又如何能够做得好事?所谓和其光同其尘,如此可阴可阳,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刚柔相济,自然无往而不利。

以前的曾国藩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唯我正确”,人浊我清,处处彰显自己高明正大,而别人都是私心卑微,凡是反对他的,自然都是小人之辈。锋芒太露,处处否定别人的价值,伤人自尊,不处处树敌、被人下绊子才怪。

做人做事,读懂曾国藩就够了!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为有所利而成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半。」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世俗的力量太过于强大,与其势不两立、撞到头破血流,劳而无功,不如在接受世俗文法的基础上,去做一点事情。

权钱利名,世俗之所欲也。曾国藩曾问幕僚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赵烈文答:“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

是以“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做事最重要的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顺天下的大势,顺人性的大势,如此才有资格取得事功。

成为世俗的一部分,才可能使用世俗的力量。

咸丰八年,局势糜乱,皇帝不得不重新启用曾国藩,那些对其如芒在背、咬牙切齿和视若仇寇的官僚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刚正不阿的曾剃头变得和他们“一样”了,循规蹈矩,不再表现自己的道德优越感,为人行事一切按照官场的套路来,圆通灵活,表面功夫滴水不漏,曾国藩终于成了他们的“同类”。

但这样的曾国藩,是没有破绽的。于是,他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去做事,且最终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

做人做事,读懂曾国藩就够了!

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现在我们学曾国藩,是因为人性是一致的,社会环境再怎么变化,但我们想要做人做事,遇到的困难,和外界和自己要作的斗争,是必不可少的。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面临的挑战反而更复杂更艰巨。

比如九死一生的创业,那些过江之鲫的失败案例都在说明,曾国藩曾有过的自以为是、曾经历过的困境和挫折,现在依然存在,只不过换了个形式而已。

所以平常人如我辈,想要在短暂的一生中做出一点事业的话,学习曾国藩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勤奋和谦虚,就值得我们一日三省,反思自己。

最后,“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还是要心存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