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位母親的無奈:不買玩具就哭,我是如何被路人當成人販子的

來自一位母親的無奈:不買玩具就哭,我是如何被路人當成人販子的

最近杏媽有件事特別頭疼,給你們說說

我兒子呢,最近進入了terrible two (麻煩的兩歲)階段,基本上每天都是一言不合就哭鬧,一天能哭n次!說什麼都不聽,還亂髮脾氣。

有時撒潑耍賴坐地上怎麼哄都不走,我只能架起他任由他大哭大鬧。

有次帶他去超市買酸奶他看見玩具又要買,我不同意,因為家裡的玩具用了一整個空房間都快堆不下了。而且看中的又是家裡買過一模一樣的。

來自一位母親的無奈:不買玩具就哭,我是如何被路人當成人販子的

因為我不同意他買又開始在超市大哭大鬧,我一把扛起他就往家走,你們感受一下那個場景,結果被小區一位老太太攔住盤問我是孩子什麼。

來自一位母親的無奈:不買玩具就哭,我是如何被路人當成人販子的

而且他會經常性的在公眾場所一言不合就哭鬧!從路人怪異的眼神我就能感覺到,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當成人販子的。

雖然我也會經常跟大家分享育兒經驗,開導媽媽們遇到問題要冷靜啊,要心平氣和的跟孩子溝通啊,甚至說心理學裡提倡的要學會跟孩子共情啊……

然而,現階段每次遇到他跟我對著幹我還是各種抓狂!失控!咆哮!

來自一位母親的無奈:不買玩具就哭,我是如何被路人當成人販子的

我想很多媽媽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抓狂,焦慮,懷疑自己。

有時我甚至也會懷疑自己為什麼這麼失敗!我還天天跟別的媽媽們分享育兒經驗呢,連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住。

來自一位母親的無奈:不買玩具就哭,我是如何被路人當成人販子的

所以說呢,如果你的孩子正好處於2~3歲,又特別喜歡唱反調,不講理,那麼,恭喜你,這是特別正常的現象!因為大多數家庭都將會經歷這個階段。

甚至可以說,如果這個階段孩子從來沒有叛逆過,那很有可能是媽媽沒有給他過足夠安全感或者說是家長過度控制他,而出現的表面的乖巧懂事等表象。

那麼,可能會有媽媽問,什麼是Terrible Two?

其實它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心理學研究上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開始有了對世界的掌控欲,希望所有事情按自己的意願來發展,但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和身體能力,心理機能,都不足以幫助他們滿足自己,達到獨立行事的目的,於是,想做的卻又做不到,就會感到挫敗。

所以,看似他的無理取鬧,其實是在發洩他的情緒。再加上寶寶由於大腦也未發育成熟,他沒辦法很好的控制情緒,再加上遇到挫折,所以就變成我們眼裡的惡魔寶寶了

來自一位母親的無奈:不買玩具就哭,我是如何被路人當成人販子的

簡而言之就是,他們行動和語言都達不到獨立表達自己,但是思想上又渴望獨立,可見他們內心有多矛盾!就像我們大人一樣,想做很多事,但是能力各方面外因都做不了時,我們也會煩惱,焦慮,深深的挫敗感。其實跟咱們大人是一樣的道理。

還有的寶寶呢,還會特別喜歡在媽媽面前鬧脾氣,那是因為他一方面跟媽媽作對,擺脫媽媽的干涉控制,以證明自己不再是小baby,一邊又黏著媽媽希望做任何事都能得到媽媽無條件的愛與包容。

來自一位母親的無奈:不買玩具就哭,我是如何被路人當成人販子的

在兒童心理學中,這個階段是兒童情緒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每個擁有健康依戀親子關係的嬰兒在脫離了嬰兒,開始萌發自我意識之後,都會經歷這個與母親分離的階段。這個階段也叫做剪短臍帶的過程。

我們應該怎麼做

心理學上有句話:越控制,越持續。記住這句話,相信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1.首先不要失控,保持冷靜。

遇到寶寶特別不講理,無理取鬧,很多家長可能一開始還會有耐心,但是在哄了一段時間還不奏效後,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發火,抓狂!甚至採取暴力或者冷暴力!(對,說的就是你,有沒有中招!相信很多媽媽深有體會)也許,從當時來看,以暴制暴可能會有效果,但是長期下去,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可是你預估不到的哦!

所以,千萬不要被他帶動你的情緒,跟他一起暴怒,甚至說有些家長也會變得跟他較勁!我有時就曾經這樣過,你非要這樣做,我就非不同意,跟他較勁,瞬間覺得被他控制住了情緒,把我拉回嬰兒時期了。

當然,冷靜的同時呢,還是不能滿足她無理取鬧的要求,因為你如果一次滿足了,他下次還會用這樣的方式控制家長。

2.可以巧妙地轉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說他想做一些你不允許做的事情時,你不要跟他較勁,你越控制他,他越跟你對著幹,我們可以找些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他想吃一個大人的,但是他不可以吃的東西,我們可以趕緊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趕緊拿出另外一個東西吸引他之類的。

3.放下手頭的事情,多關注孩子

有時我會發現孩子總是試圖搶手機,或者在我玩手機時各種找事,對於孩子來說,真正的原因在於他一直都想要得到你的關注,比如放下手機。

另外在家庭中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關注孩子每個進步,疏忽型家長家庭中的孩子最容易出現搞破壞的現象,這是孩子爭取父母關注的一種方式,因為當正面行為不能引起家長關注的時候,負面行為往往能引起父母的關注。

4.給寶貝選擇的餘地而非強制執行

比如刷牙時,如果我告訴他:咱們該刷牙了!他就會說no!而如果問他,你想用草莓味還是葡萄味的牙膏,他就會很感興趣的說:莓,轉眼又逗我玩似的說葡萄。於是我就說,那我們兩個都用吧,這樣就順利的刷牙了

5.理解孩子,鼓勵孩子每一次進步

只要有一點進步,都要強化她的進步,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其實這是一種特別可怕的心理暗示。

6.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少替孩子做決定

孩子想自己幹嘛就放手讓他去做吧。孩子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感受自己掌控世界的力量,並從中獲得獨立和自信。

而家長只需要理解他,尊重他,幫助他,陪伴他,這樣,就夠了

越控制,越持續,其實任何事情上都一樣,當你不再焦慮,看開了,放平常心了,很多問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