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有料」人民幣跌跌不休,央行放大招保「7」

8月3日離岸人民幣匯率最深跌至6.912,離“破7”只有一線之隔,市場的敏感神經被再度刺激,這四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自3月末的6.23一路貶至8月初的6.91,貶幅逾10.9%,匯率到底發生了什麼,對老百姓的生活到底造成什麼影響?

你現在換一萬美元較四個月前要多花逾6000元人民幣、海外採購時,要多支付近10%的人民幣。今年4月,美元開始大幅升值,今年美聯儲還將加息兩次,美元還會繼續升值。那麼,人民幣貶值也只能說是在路上……絕大多數企業和家庭都不是匯率問題專家,也不是以炒匯為生。那麼,面對內外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單邊押注人民幣升值或者貶值都是不明智的。如果出現壞的情形,相信有關部門按照底線思維早已準備好了預案,在有管理浮動的匯率制度框架下,有意願也有能力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2017年,人民幣匯率維穩工作取得超預期成功,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央行參事盛松成說,實際情況是,中美都不希望人民幣大幅貶值;亦不存在所謂的均衡匯率——這是個事後的概念。近兩年持續研究和分析判斷匯率走勢的他認為,目前人民幣不會破“7”,因其是一個心理關口。

近期人民幣匯率快速下跌也是市場力量使然,並不代表官方對匯率水平的政策取向。人民幣匯率下跌主要是貶值情形下的市場順週期行為所致。這最多隻能說明央行沒有調控這波匯率下跌走勢,但前期人民幣升值時央行也沒有干預,才導致收盤價相對當日中間價總體偏強。市場妄自揣測,甚至把本輪調整視為應對貿易摩擦的中方武器,是在自己嚇自己。市場看空情緒重新燃起,保匯率還是保儲備之爭又捲土重來。然而,當前匯率變化是市場結果而非政策意圖,市場有待克服浮動恐懼,平常心對待人民幣匯率的漲跌。

正當人民幣逼近“7”關鍵時刻,當日晚間,央行決定自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將增加客戶遠期購匯成本,可以看作是央行採取的預防措施。遠期售匯徵收風險準備金到底有什麼影響,離岸匯率反抽500基點,該刺激的邊際效應由多大?

假設按原有匯率無準備金買1億美元只需要7億人民幣,現在買1億美元要7.4億人民幣,此前遠期購匯合約約定的匯率是1∶7,在以後就必須提交2000萬美元的無息外匯風險準備金。所以,市場上一旦有了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帶有投機目的的企業就會加大對遠期購匯合約的需求,做空人民幣。有真實貿易背景的企業則出於套期保值的目的,也會加大對遠期購匯的需求,以鎖定未來的購匯成本。央行提高銀行業務成本即銀行提高企業遠期購匯成本,目的是打擊人民幣空頭與跨境套利勢力。

回看,人民幣上次破7還要看到2008年,紡織服裝行業專家把08年稱為“洗牌年”,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人民幣持續升值,從8時代升值到7時代。彼時疊加消費需求萎縮,一些拒絕轉型升級的企業紛紛倒閉。十年之後,紡織行業迎來爆發的元年,消費升級,疊加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匯兌收益,行業高景氣持續。

2017年家紡產品出口394.65億美元,同比增長2.25%,增速較上年提高6.31%,行業出口增速3 年來首次轉正。外銷發力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持續復甦,我國對美國、歐洲、日本等傳統市場以及對中亞及中東歐新興市場,出口數量及出口金額均實現個位數增長。消費回暖,內銷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17年,家紡內銷實現產值2029億元,同比增長5.43%,增速較上年提高1.82%。通過近5年紡織行業毛利率變化發現和匯率變化相關性較高,毛利率創新高可能性較大,甚至衝擊50%都有可能。

當前人民幣有貶值壓力、無貶值預期,理論上分析,中美貨幣政策分化態勢的持續,或對人民幣匯率造成一定的壓力,不必對短期人民幣匯率下跌過度反應。在經歷了上一輪人民幣貶值的考驗後,證明政府有能力、有條件維護市場穩定,在保“7”的路上,目前央行具箱中的工具也足夠用。

「超级有料」人民币跌跌不休,央行放大招保“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