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樂|章世和講座《南京歷代名歌背後的故事》聽課筆記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

”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赏乐|章世和讲座《南京历代名歌背后的故事》听课笔记

章世和講座《南京歷代名歌背後的故事》:

舉辦時間:2018.7.28下午兩點到四點

舉辦地點:金陵圖書館一樓多功能廳

主講者簡介:南京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南京六合民歌《茉莉花》

在《廣播歌選》上撰文《“小花”何能香四海》,探討《茉莉花》的流傳原因

《茉莉花》流傳的內因:

1.作品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根據民歌《鮮花調》(六合金牛山地區民歌)改編的作品,部隊文藝幹部操刀改編——1942年,《鮮花調》的簡譜版本出現,表現男女愛情的民間小調;

2.具有流傳的內在動力——從《鮮花調》裡的三種花改編為《茉莉花》裡的一種花;

3.適應人們的審美需求——《茉莉花》不同版本的風格區別——地道的中國民歌與意大利歌劇版本的中國風民歌——中國親閨女與具有中國血統的洋妞

4.蘊含潛在的價值——一首歌唱紅一個地方——無錫《太湖美》,廈門《鼓浪嶼之歌》。

赏乐|章世和讲座《南京历代名歌背后的故事》听课笔记

《茉莉花》流傳的外因——流傳的幾次重要機遇:

1.1957年首次進京演出

2.1959年首次出國演出

3.1965年隨周恩來總理出訪演出

4.1982年收進亞太地區音樂教材

(《茉莉花》成為揚州市歌,南京、蘇州也曾有意將其作為市歌)

5.1997年香港迴歸儀式上演奏

(民間說法:《茉莉花》的第二國歌說)

(解放軍軍樂團作曲家嚴曉藕編配了在香港迴歸儀式上演奏的《茉莉花》版本)

赏乐|章世和讲座《南京历代名歌背后的故事》听课笔记

章世和主編的《南京歷代名歌》一書簡介:

選了跟南京相關的30首歌曲

1.彰顯南京音樂文脈的書

2.音樂與文學相互交融的書

3.一本會唱歌的書

4.內行外行都能讀的書

書中曲目示例:《桃葉歌》《烏衣巷》《牡丹亭.遊園》《桃花扇.寄扇》《枉凝眉》……

書中曲目串講:

最有影響力的歌——《茉莉花》

最古老的歌——《桃葉歌》(東晉.王獻之)——據《魏氏樂譜》翻譯整理,當代80後年輕音樂人改編演唱——王獻之與小妾桃葉(東晉美女加才女)之間的故事——桃葉與桃葉渡

《團扇歌》(又名《答王團扇歌》)——與《桃葉歌》同題材的歌曲——創作者:東晉.桃葉

書中最後一首歌——《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紙簍裡撿來的“國寶”(語出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跟隨《東方紅》一起走紅——田家英(1922-1966)——對中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和南京人民的特殊意義

章世和QQ郵箱:274710296

(本文是蓑翁為章世和先生2018年7月28日下午在金陵圖書館做的《南京歷代名歌背後的故事》講座整理的聽課筆記,筆記已經章先生本人確認,配圖為蓑翁自攝,供大家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email protected]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註明“蓑翁論書”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