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城14歲「瓷娃娃」打個噴嚏都能骨折 父親每天抱著上學

歷城14歲“瓷娃娃”打個噴嚏都能骨折 父親每天抱著上學

志願者在輔導林林功課 受訪者供圖

成骨不全症(瓷娃娃)是一種因骨密度低而引起多發性骨折的罕見病,由基因遺傳和突變造成,不可治癒,但可以通過早期的手術、藥物和康復緩解骨折次數,確診成骨不全症後需要終身治療,青春期比較容易骨折,成年後骨折次數會大大降低。

5月6日是國際成骨不全症關注日。成骨不全症患者,還有一個被熟知的名字——瓷娃娃。從出生起,14歲的林林(化名)就被貼上了“瓷娃娃”的標籤。胳膊腿動不動就骨折,如今體內打著5顆鋼釘,每天爸爸抱著他爬到學校3樓教室上學,媽媽因不堪重壓離去。因為疾病,苦難成了他人生的必修課,但14年來他一直堅強地成長……

“動不動就斷,打個噴嚏都能斷了”

林林的家在歷城區西營一個小山村裡。14年前,村民田洪森的家裡出生了一個“玻璃娃娃”。“大胖小子當時一出生肯定挺高興,但沒想到當時在醫院裡一洗澡,啪一聲孩子的大腿根就斷了。出院後我和他媽急忙帶他到齊魯醫院,醫生說俺娃是‘玻璃娃’。”田洪森說。

當時的醫療條件,對這個疾病沒什麼好辦法。在林林出生後的前兩年,每年胳膊和腿都要斷四五回,“動不動就斷,打個噴嚏都能斷了。”一斷田洪森就帶著林林往醫院跑,醫生只能打石膏、拉牽引治療,往往這個腿石膏還沒撤,那個腿又斷了,一年有半年的時間林林都要在醫院待著。那兩年,田洪森為了給林林治病每年都要花3萬多元,借錢借得親戚們後來都閉門不見了。

看到治療無望,再加上經濟負擔,兩年後林林停止了治療,任由骨頭斷了長、長了斷。如今雖然已經14歲,林林要比同齡人矮很多,每次骨頭斷了再長上後,就會形成一個“假關節”,彎著長使得他的腿長成了S型,胳膊也畸形嚴重。“小時候每次骨折,孩子都疼得哭,開始那幾年孩子哭我們心疼孩子也跟著哭,但沒啥辦法。後來時間長了,孩子變得越來越堅強,他現在的抗疼能力比一般人都強,疼也忍著不哭。”田洪森說。

當林林長到五六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田洪森看到了“瓷娃娃”關懷協會的一個援助項目,可以為患者報銷一部分治療費用,且山東省立醫院有新的技術為瓷娃娃們治療。報名參加後,林林又重新開始了治療,對腿和胳膊進行矯正。新的治療手段是每次骨折後為林林打上鋼釘使其更牢靠,矯形效果也更好。如今,林林的腿上還有5顆鋼釘。每次一骨折,鋼釘就會直接扎到他的皮上。

  “因為孩子有殘疾,所以更要上學”

“因為孩子有殘疾,所以更要上學,有一技之長,這樣以後才能有活路。”於是,到了林林上學的年紀,田洪森就去求小學校長,讓孩子上學。“這樣的孩子,學校肯定不敢要,我反覆請求,和學校簽了協議書,才讓孩子去上的學。”

如今林林已經上初一,入學的這幾年來,每天上學、放學都是田洪森抱著兒子上樓梯。林林的課桌永遠是在教室的最後單獨一排。因上廁所不方便,平時林林儘量少吃飯,大便通常都是憋著。“孩子坐骨神經不行,常常大便失禁,我經常給他洗褲子。”

到了初中,離家更遠了,田洪森就在鎮上租了個小房子,陪讀接送兒子。“經常右胳膊骨折了,就用左手寫字;左胳膊骨折了,就用右手寫字。因為常常住院耽誤課,他就在醫院自己複習,還有大學生志願者在週末時來幫他補課。”田洪森說。

受不了生活的壓力,兩年前林林的媽媽離開了這個家,留下了林林和當時年僅1歲的妹妹。對於妻子的離開,田洪森坦言並不恨妻子,“走了就走了,太累了,攤上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家庭,我們男同志還能撐下來,女同志沒法撐,找個好人家再嫁了吧,就解脫了。”雖然田洪森能想得開,但談到孩子們的反應,田洪森說,林林好像已習慣了苦難,在他面前時並沒表現出想媽媽,反而小女兒整天嘴裡無意識地喊“媽媽”,讓他感到很心酸。

  ●面臨現狀

  山東“瓷娃娃”近500人目前藥物尚未納入醫保

多年來,全國第一家瓷娃娃救助機構——濟南“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一直支撐林林一家,他們的援助給了林林繼續治療的勇氣和生活的希望。濟南“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主任張曉黎介紹,目前中心掌握的山東省“瓷娃娃”人數有近500人,主要集中在濟寧、菏澤、棗莊、臨沂等地區,家庭一般比較困難,因有的患者是因家族遺傳造成,所以家裡會有兩名甚至多名“瓷娃娃”。

“這一群體現在面臨的三座大山是醫療、教育、就業。由於現在很多治療成骨不全的藥物都沒有在適應症上寫上這個疾病,所以很多患者所需的藥物、鋼釘等都還沒納入醫保,患者只能自費。而一次手術費用大概6萬左右,且隨著他們的生長還要不斷換鋼釘,醫療負擔很重。目前我們的‘鋼鐵俠’救助項目就是在他們儘可能醫保報銷後,我們為他們報銷剩餘的費用,大概每個家庭3萬元。我們想呼籲國家儘快將罕見病的藥物納入醫保,以減輕他們的醫療負擔。”張曉黎說。

張曉黎還表示,“瓷娃娃”們雖然很容易骨折,也沒有辦法治癒,需要終生就醫,但他們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脆弱,經過正確的治療康復,大多數“瓷娃娃”可以過上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同樣可以上學、上班、結婚甚至生子。“希望全社會也來關心這個群體,讓我們的愛不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