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朱家林做一个“创客”!沂南为“情怀”买单,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现代气息浓郁的民宿

走进朱家林,眼前,是数栋老屋改建而成的充满艺术气息的精致民宿、酒吧;近处,是乡土氛围浓郁的干插墙、茅草屋,以及青石板路上面带惊喜的游人;远望,是青翠的山峦、绿色的田畴、袅袅的炊烟……好一处秀美的“世外桃源”。

谁会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个只有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的空心村、穷山沟,年轻人走出大山后就再也不想回来,村里一半房屋无人居住,屋顶坍塌,墙面剥落,破败不堪。

走,到朱家林做一个“创客”!沂南为“情怀”买单,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精品民宿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位于沂南县岸堤镇,规划面积28.7平方公里,包括10个行政村、23个村民大组,总人口16000人。2017年5月,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被评为山东唯一、全国首批十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化的新载体,朱家林展开了一幅沂蒙乡村走向振兴的崭新画卷。

“创客”聚集:小山村成人才“高地”

走进朱家林村的青岚小院,设计师阿宝正在手绘图画,一笔一画间,一座古朴而韵味悠长的篱笆小院跃然纸上。这样一幅手绘图画,印制到最普通的茶具、陶罐等器具上,就会让那些在农村最常见的物件身价倍增。

“我们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赋予当地土特产品文化符号,通过改造外观包装等,让‘土’货转‘洋’,增加产品附加值。”阿宝是临沂兰陵人,此前在北京一家设计集团从事建筑室内设计12年,打拼出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为了心中的乡土理想,2016年他来到朱家林,致力于深度挖掘乡土文化,“经过我们改造的农产品,价值上至少可以翻3-5倍。”

走,到朱家林做一个“创客”!沂南为“情怀”买单,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乡村美学馆

走,到朱家林做一个“创客”!沂南为“情怀”买单,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创客”设计师宋雨

宋雨也是朱家林的创客之一。“我在朱家林创立了自己的山东雨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田园婚礼设计和设计输出服务。”在萤火虫酒吧,一身休闲裙打扮的宋雨,招呼完一批游客,给我们说,能够到有花有树、有诗有梦的地方创业,是创客们之幸。目前,她还兼任朱家林五套精品民宿和萤火虫酒吧的管理工作。在她身上,乡土味与时尚范,很搭,并不违和。

朱家林的兴起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有志“创客”人才的聚集。他们怀揣浓厚的乡土情怀和理想,在政府搭建的创业平台上,挥洒自己的创意和才华,推动着朱家林的发展。

“80后”宋娜是沂蒙山走出去的姑娘,是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发起人和总设计师。她曾在苏杭等地做了五年设计师,经过她手,无数园林空间焕然一新。为什么不把自己这项才能,用来为家乡发展探索一条路呢?“建造一所清净心灵的栖居地,一座古村落式的美术馆。”秉持这样的信念,宋娜带领自己年轻的团队,回到了朱家林。

“朱家林项目要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按照‘创新、三美、共享’的理念,探索实践乡村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宋娜说。

走,到朱家林做一个“创客”!沂南为“情怀”买单,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以石榴为主题的十六庄园

宋娜的设想,得到了沂南县委书记姜宁的支持。“我们培养了很多人才,但很多都留在了外面。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的那样,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搭建平台,吸引更多返乡人才和本土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姜宁说,朱家林项目就是要搭建一个聚才平台,向打造一个美丽乡村供应商的目标迈进。

“创客”们有情怀、有创意,但创业初期缺乏资金,无法大施拳脚,需要政策给予扶持。“有情怀是好的,但情怀需要有人买单。”为吸引聚集人才,沂南县从尊重创意、尊重设计、尊重人才出发,出台了多项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对入驻的“创客”前三年免租赁费;设立孵化器种子基金,对孵化项目给予资助;给予富民生产贷支持,财政给予基准利率3%贴息,贷款最高额度500万元等。

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引导下,朱家林这个当初留不住年轻人的空村,如今正有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涌入,汇聚在朱家林乡村振兴的大旗之下,小山村俨然成了热度持续攀升的人才“高地”。目前,朱家林项目区内,像宋娜、阿宝一样入驻朱家林的创业团队达到了18个,吸引山东燕筑、北京观筑、浙江水墨华清等多家公司和研究机构落户,创业领域涉及文创、设计、农业等。“创客”成为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亮丽名片。

厚植生态:实现人文永续建设永续

走在朱家林的街巷中,一座座在原有村民老屋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民宿院子格外引人注目,一堵堵用石块随意垒砌的干插墙,上面爬满了碧绿色的藤蔓,角落里,枝干横斜的老槐树与石屋相映成趣……

“不搬走一人一户,不破坏一草一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文永续、建设永续,经济永续。为了最大程度保留自然和人文生态,宋娜拜访了村里的老木匠石匠,石砌干插墙,枣木屋脊榆木梁,这些古老民俗的特点,她一一在设计中体现。同时注入时下最流行的元素,艺术化改造成兼具乡土气息和后现代风格的民宿、青年旅舍,原本破败的房屋村落重新焕发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坚持以生活美、生产美、生态美“三生三美”为理念,将发展牢牢立足于保护生态、自然和谐基础之上,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让“生态美”成为朱家林的标志和保障。

为了保留并保护好人文生态,朱家林设立了乡土生态建筑技术研修中心、乡土建筑实验田,成立乡建学院,为美丽乡村生态建设与发展汇聚培养专业人才。目前,以生态永续为核心的青年创客中心、乡村美学馆、沂蒙生态建筑实验基地等工程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

走,到朱家林做一个“创客”!沂南为“情怀”买单,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熙熙攘攘的参观者和游客

“在这条河道治理中,我们要求施工单位现场设计,依地势而造,不破坏原有风貌,打造自然河道、循环水体,有效涵养水源。”朱家林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黄树田站在村前河道施工现场告诉记者,朱家林项目建设中,坚持“去工程化”、去水泥化,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环境。

“在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方面,实行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提倡生活垃圾减量化;对于居民不能处理的垃圾,统一运走处理。”黄树田说,在山体绿化方面,今年以来已绿化荒山1600亩,累计栽植迎春、美人梅、榆叶梅等52万株。

产业兴旺:“新六产”成双创孵化器

“博士农民”邵长文在朱家林的知名度很高。他是重庆大学生物学博士,去年来到朱家林做了一名农业“创客”,成立了“邵博士自然农场”,计划建设一个集自然农法新技术推广、农夫市集、田园牧场及微农场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创意性田园空间。

“村里帮助流转的100亩地目前还没收入,但县里有个政策,土地租金暂免。”政策上的支持,让他少了很多后顾之忧。“自然农法,不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通过铺草操作和蚯蚓耕地法,就能种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邵长文走进一片郁郁葱葱的土豆地,娴熟地用镰刀割草给记者示范,“你看,种地就是这么简单,根本不用除草剂,三年后可以达到不用施任何肥。”他告诉记者,“我就是想通过朱家林活生生的实践,向人们传达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理念。”

走,到朱家林做一个“创客”!沂南为“情怀”买单,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博士农民创客”邵长文

目前在朱家林,像“邵博士自然农场”这样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以农业创客、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主体,以创意农业、休闲农业、文创产业为核心的一大批“三产”融合型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立足于把产业作为有力支撑,用好“文创+”这个“催化剂”,初步形成了“新六产”的创新创业“孵化器”。产业规划布局为“二带二园三区”:“二带”是小米杂粮经济产业带和珍珠油杏、木本油料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带;“二园”是创意农业园、农事体验园;“三区”是田园社区、创意孵化培训区和农村电商仓储物流区。实现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建成集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创意型田园综合体。

截至目前,朱家林已落地农业、文创等项目20个,总投资13.9亿元。其中,农业产业项目15个,投资2.6亿元,发展各类果蔬、小米杂粮、中草药等15000亩。

为推进产业规划实施,沂南县成立了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指挥部、特色小镇服务中心、朱家林乡建发展公司,分工合作,统筹协调。所在的岸堤镇负责创新社区管理、配合做好土地流转、协调服务工作。

“我们先后5次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外出学习、解放思想,路子越理越清,干劲也调动起来了。”朱家林村党小组负责人田立军告诉记者,为推动综合体建设,村里党员划片包干做工作,他带头将自己的房子腾出来,用于建设精品民宿。

农家乐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紧跟其后,朱家林人一下子拧成了一股绳。经过一年多努力,田园综合体项目区内流转土地9000多亩,保证了落地项目的土地供应。目前,朱家林项目区内已有合作社31家、龙头企业3家、专业大户8家、家庭农场7家。

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朱家林不是把村民迁出去,而是让村民成为建设的主体,从中更多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实现共建、共享、共富。

村民马光梅在村头开起了农家乐,最多一次接待了150名客人,最多一天净赚5000多元。客人多,人手不够,她索性将在徐州打工的儿子叫回来一起打理。下一步,她还打算投资60万在自家桃园里扩建10座小木屋。

沂南团县委副书记侯合雷常驻朱家林帮扶,据他介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朱家林的繁荣。2017年全村接待参观考察、休闲旅游人数超过10万人次。目前,村里农家乐已经发展到了5家。

5月3日,山东省田园综合体建设地方标准发布暨推广实施现场会在沂南县召开,会议在总结提升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典型经验做法基础上,发布了四项田园综合体建设标准,这个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地方标准体系,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提供了引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