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能源助力迎峯度夏

绿色能源助力迎峰度夏

烈日炙烤大地,供電進入一年中最緊張時段。除了從省外申請“外援”,電網有沒有其他幫手?記者瞭解到,包括光伏、冰蓄冷在內的各種綜合能源運用,成為我市高峰期供電的有力補充。

绿色能源助力迎峰度夏

光伏發電“援助”電網

7月18日11時25分,合肥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繫統顯示,我市光伏發電總量達94.34萬千瓦,約佔當日最大電負荷644.36萬千瓦的13.66%。

“夏季午間高峰期間,光伏發電平均超過80萬千瓦,高出一個普通500千伏變電站的輸出,成為電網穩定運行的重要力量之一。”合肥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據預測,今夏合肥電網最大負荷或將突破750萬千瓦,目前我市共投運10千伏以上大型光伏電站容量超過1715兆瓦,平均輸電超過80萬千瓦,成為電網有力補充。與此同時,在電網較薄弱縣域,光伏發出的電量就近消納,自上而下源源不斷對電網進行補充,減少遠距離輸電帶來損耗等不利影響,對區域性電網安全穩定起到一定作用。據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光伏發電的特殊性,晚高峰電網運行壓力仍較大。

夜間蓄能“反哺”白天

隨著溫度不斷升高,空調能耗對電網的壓力持續增長,在一些大型建築內,如果使用傳統空調系統,不僅費用高、能耗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區域電網負擔,不利於電網安全運行。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分院正在進行有益嘗試:夜間用電低谷時充分蓄冷,白天釋放冷氣。合肥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考慮到門診樓和科研樓為8小時工作制,該醫院建成並投運雙蓄項目(冰蓄冷空調系統+電蓄熱鍋爐)。在夜間電網低谷時段設備進行蓄冷(熱),白天高峰時段釋放冷(熱),不僅降低用電容量,節約了費用,也在不影響空調製冷效果的情況下轉移了用電高峰負荷。“據測算,該系統投運後,在享受低谷電價的同時還享受蓄能電價政策,夏季高峰時期每月可節約電費60萬元以上。”工作人員為記者算了一筆賬。

除該項目外,目前我市共建成98個大型社會“電蓄冷”能源系統,蓄能設備容量達13.7萬千瓦容量,預計在午間共計轉移高峰電力負荷達11.5萬千瓦。此外,建成熱泵項目21個,供熱/冷麵積110萬平方米,可節約電量達4200萬千瓦時以上。這些項目的投運,在帶來較大社會效益的同時,起到轉移高峰負荷、節約電力電量的作用,也實現了削峰填谷,確保電網整體保持穩定運行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