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佛慧山上的「大陽台」

印象|佛慧山上的“大陽臺”

劉培忠

佛慧山上,從大佛頭到黃石崖連綿的峭壁之上,有一條棧道,稱為千米畫郎,在我眼中視為“大陽臺”。這大陽臺實在是好,座落在峭壁上,長度約有1500米,畫廊如帶,依山體蜿蜒而行。一路設有亭、廊和觀景臺,植有柏樹,遮天蔽陽,環境清幽。佇立上面,居高臨下,你背後便是如屏風一般的鬱鬱蔥蔥的山體,眼下便是猶如萬丈深淵之感的山壑。

舉目望去,便是以泉而聞名的大濟南,整座城池盡收眼底,壯闊如畫的景象,會讓你欣賞不已,感嘆不已。我喜歡這大陽臺,過上一陣子,會獨自前往,爬上這陽臺,看濟南風光,看山巒旖旎,看藍天碧雲,看山花爛漫,看四季過往。於是,這大陽臺,不同的季節會帶給你不同的美感。

印象|佛慧山上的“大陽臺”

說起這座山的高度,海拔只有360米,在濟南城內城邊,算是最高的山了。它的位置就座落在千佛山的對面。遠遠望去,滿山翠柏,山體相連,山巒疊翠,山峰突兀。是一座休閒散步,活動鍛鍊,閱覽風光的一處山峰。

每次去爬,習慣性地穿過千佛山南門,走進佛慧山,一般沿著對面林中一條小石路,拾級而上。眼下正是酷暑的夏季,一路聽著林中遠遠近近的蟬鳴,還有鳥叫的聲音,尤其那蟬鳴,頓然想到“高蟬多遠韻,茂樹有餘音”的詩句來,此時的蟬鳴再去聽,格外有了韻味。這個時候,隨過了鮮花盛開的季節,但路邊扔看見盛開的小黃花,在微風中搖曳的樣子,驚喜不已,猶如一份禮物,招手示意著,歡迎著前來的遊客。

印象|佛慧山上的“大陽臺”

在一路的品賞中,來到黃石崖造像。這處佛崖景觀開鑿於北魏正光四年與東魏興和二年,用了十七年的時間才完成。如今看來,這些不成樣子的殘頭斷臂佛像,歲月已穿越了1495年的時空,是山東鏡內保存最早的佛崔石像。從這組石佛中折射出當年佛教的盛行,傳進濟南興起的印證。每次路過,都會立於摩崖石像群面前,欣賞半天,從殘垣斷臂的佛像中,感受當年佛教盛行之風,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傳播佛教文化,經過當時的能工巧匠之手變成今天的雕塑藝術珍品,被虔誠者之心所感動。

欣賞完黃石崖之後,走上千米畫廊。名副其實的千米畫廊,的確是一幅千米畫廊,在這幅廊上,會讓你欣賞到、感受到形態各異的畫面景觀。盡收眼底的大美濟南,會讓你聯想到老舍筆下的濟南景像,周圍環山,將城圍在其中,如一個搖籃,躺在搖籃中的濟南,看上去是那麼舒適安然。放眼望去,陽光下的城,高樓林立,風景如畫,熠熠生輝,壯觀遼闊!遠處的華山與鵲山遙遙相對,之旁的鵲山湖泛著金光,相映成趣,如果遇到雲霧天氣,會欣賞到“鵲華煙雨”的氣象。

印象|佛慧山上的“大陽臺”

而眼前的千佛山觸指可摸,形如燕狀的燕翅山,兩翅伸展著,正欲起飛翱翔,直衝藍天雲霄。前幾天來爬時,正趕上雨季的雲霧天氣,大飽了一次眼福,雲霧瀰漫,繚繞山峰,瞬間的自然景觀,猶如海市蜃樓,呈現眼前,將這翠綠的山脈、眼前的千佛山和遠處的天空渲染成仙景一般,景緻迷人,驚歎大自然的變化莫測,如夢如幻的境界魅力。

不同的季節,這千米畫廊會給你帶來不同的景觀,領略到不同的風味,帶給你不同的視覺和享受。如果是春天,可觀山花爛漫,看春風過往;如果是夏天,聽蟬曲奏嗚,鳥空盤旋;如果是秋天,看藍天白雲,欣紅葉燦爛;如果是冬天,聽山風虎嘯,品滿山雪皚。總之,不同的美景畫面,供你欣賞。

信步在這千米“大陽臺”上,愜意無比,一路走走停停,一路觀觀望望,一路享受著山風拂面,一路欣賞著一步一景,一路不覺不知,就到了大佛頭。大佛頭背後那美麗的傳說,甚感賦予給這佛慧山之靈氣。

印象|佛慧山上的“大陽臺”

站在大佛頭上,向前方望去,兩邊的山體,猶如兩道山門,把守著這佛慧山,守望祝福著人傑地靈的這座城市。如果把佛慧山比作一棟大樓,那麼這千米畫廊就猶如一個大陽臺,而濟南這座城就是大花園。

生活在濟南這座大花園內,有山爬,有陽臺,有景看,有泉湧,何樂而不為之呢,我喜愛我眼中佛慧山上的大陽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