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or敵人?達里奧的判斷準則

前言

“無論政黨採用哪種方式處理雙方關係,相對話語權最重要。”這是昨天雷·達里奧在領英上發佈的文章中的一句。

達里奧是誰?

他是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

也正是在昨天,美國總統特朗普提議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從原先的10%提高至25%。以此加大對中國施壓。

此言論一出,即引起了軒然大波。而在此前,中國也對美國產品徵收了報復性關稅。面對中美的“相愛相殺”,“針鋒相對”,讓我們來看看達里奧的看法。

聰明投資者對達里奧的領英文章“我們的關係”做了全文翻譯,呈現給大家。


我們的關係

我們正處於如何定義雙邊關係的關鍵時刻。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處理雙邊關係,概括起來有以下兩種:

1. 合作型競爭關係。在這種關係中,雙方互惠互利,換位思考,與對手方交換彼此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

在這種雙贏的模式中,我們可以通過尊重與體諒達成原本棘手的協定。這就像集市上兩個彼此關係很好、又互相競爭的商人,又或者像是兩支和平競爭的奧林匹克團隊。

2. 或者,劍拔弩張的關係。在這種關係裡,雙方互相威脅。

我們思考如何給競爭對手帶來最大的損害。通過損人利己、恃強凌弱的方式強迫對方讓步。這種兩敗俱傷的模式很容易挑起戰爭。

歷史已經表明,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爭端也會慢慢演變成大的戰爭,從而戰火蔓延,失去控制,向更糟糕的方向發展。因此,幾乎所有的政黨都希望用第一種溫和的途徑解決問題。

雙方都不可避免地要採取相同的方式維持彼此的關係。因為第一種關係需要合作,因此當有一方表露出合作的意願時,另一方就不能採取第二種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

無論政黨採用哪種方式處理雙邊關係,相對話語權最重要。

在第一個案例中,政黨會考慮到對手方會回饋什麼,會注重雙方的互惠互利,從而不會咄咄逼人。

在第二個案例中,政黨會認為,只有給競爭對手施加更多損害,並且痛苦的承受力足夠強,才會有相對話語權。

儘管仍有許多未經考證的模式,並不清楚雙方應給對方多少獎勵和懲罰的權利,但第一種方式相對安全。

另一方面,在爭端結束時,第二種途徑勢必會決定哪一方佔據主導地位。這樣,另一方就只能處於從屬地位。

我非常贊同用第一種方式解決問題。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夥伴or敵人?達里奧的判斷準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