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直連」倒計時!銀聯將「收編」支付寶、微信?

從2017年8月央行發佈209號文,要求所有支付機構必須在2018年6月30日之前接入網聯,再到2017年12月,

央行再度發佈規定要求支付機構必須在2018年4月1日正式實施條碼支付業務規範,斷直連號角就此吹響。

日前,“斷直連”又有了新進展!

“斷直連”倒計時!銀聯將“收編”支付寶、微信?

據萬物可期調查發現,2018年 2月,銀聯戰略部牽頭組織了一場培訓會,培訓內容主要是針對包括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在內的收單機構

令人注意的是,在會上一份名為《微信/支付寶接入銀聯方案》露出真面目。

方案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根據萬物可期整理內容發現,此份文件中呈現的是整體清算邏輯架構。

方案中顯示,在微信、支付寶接入銀聯之後,此前“收單機構-銀聯-髮卡行”的清算結構變為了“收單機構-銀聯-支付寶/微信”,並不擁有髮卡資質的支付寶取代了髮卡行的角色,銀聯則通過央行大額系統進行資金清算。

傳統“四方模式”指的是基於卡組織、髮卡行、收單機構、商戶的合作模式,商戶發起交易之後,由收單機構上送至卡組織,由卡組織來完成收單機構與髮卡行之間的清算,這是迄今為止產業各方最為認同的一種合作模式,亦是監管積極倡導的清算模式。

除了整體邏輯架構的改變,接入方案對細節也進行了明確。例如在聯機交易處理上,就分為商戶進件、被掃,主掃收單機構碼,以及主掃微信、支付寶碼三種情況,相應有不同的流程。

“斷直連”倒計時!銀聯將“收編”支付寶、微信?

萬物可期還發現,在這一方案中,收費標準、分潤模式目前都沒有明確的規定。而對於這一文件,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三方目前還並未作出任何正面回應。

央行為何一定要“斷直連”?

2017央行連發數文,要鐵腕整治支付行業。其中一個硬性要求就是支付機構要斷開與銀行直連,必須通過合法清算機構完成清算。

相關銀行業人士認為,一直以來央行堅決要斷開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支付機構之間直連會導致央行無法掌握信息,很難實現穿透式監管,給交易監控和反洗錢帶來了難度;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支付機構之間直連沒有了風險隔離,也容易導致風險蔓延。

萬物可期調查相關公開數據發現,2017年第三方移動支付規模達到120萬億元,年增速100%,我國支付市場已經在規模、滲透率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其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雙寡頭”格局穩定,合計市場份額達94%。

“斷直連”倒計時!銀聯將“收編”支付寶、微信?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持續保持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模式,隨著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央行無法將支付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將會導致資金和信息極度不透明,形成了遊離於監管之外的“死角”,所以央行對於“斷直連”刻不容緩。

銀聯、支付寶、商業銀行影響大

在後端交易與清算模式發生改變後,有部分業界人士認為,此變化對消費者和商戶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受到最大影響的應該是銀聯、支付寶以及商業銀行。

一位業界人士對萬物可期透露,這一模式的改變,實際上是使支付寶賬戶獲得了髮卡行一樣的身份地位,而銀行與銀聯則為其提供了通道。

也有部分人士認為,支付寶實際應該定義為條碼付款服務方而不是髮卡方。因為在條碼支付業務規範中,對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定義是在特殊場景下,他的角色只在條碼業務中存在,不會在銀聯其他業務中存在。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銀聯此次的舉措是為了在296號文界定的“大限”之前完成監管的“斷直連”任務,想盡早將支付寶/微信的交易規模納入到監管體系當中。

“斷直連”倒計時!銀聯將“收編”支付寶、微信?

萬物可期發現,在央行監管出臺後,為了跟上“斷直連”的監管腳步,央行、銀聯、網聯與銀行都在做出相關改革工作。

而此次銀聯與支付寶、微信支付連接計劃的啟動,未來的支付市場競爭態勢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同樣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