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滴滴們爲什麼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

支付寶、滴滴們為什麼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

支付寶在做社交這件事上是吃過大虧的,它現在學乖了但不代表其實工具類APP就汲取了教訓。航旅縱橫這幾天就捅出了婁子,原因還是工具類APP那顆不死的社交之心。

6月11日,名為《航旅縱橫,正在把你的私密信息暴露給陌生人!》的文章稱,用戶眾多的航旅類APP航旅縱橫的選座功能可以查看其它乘客的歷史飛行地點及頻率,這一功能引起了一些用戶對於隱私的擔憂。

支付寶、滴滴們為什麼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

這是航旅縱橫剛推出的“虛擬客艙功能”。在App Store中,航旅縱橫APP 6月5日的版本更新提到,新增了“可查看同機人主頁”功能。

通過頁面可以看到,被乘客選定的座位上會顯示一個灰色小人。用戶點擊灰色小人,即可進入乘客的個人主頁,查看其個人標籤和熱力圖。其中,個人標籤包括性別、年齡、乘坐偏好等,用戶可自行添加;熱力圖則是用戶足跡踏過的地方,會在地圖上點亮,去過的次數越多,圓圈則越大。除了查看個人標籤和熱力圖,用戶還可發送私信。還有多位網友稱,無法刪除主頁上的個人標籤和熱力圖。

支付寶、滴滴們為什麼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這個功能有點眼熟?沒錯,5月初滴滴順風車曝出空姐被殺事件之時,最後詬病的就是滴滴順風車的標籤功能。

“美女聲音很好聽”、“美女顏值爆表”、“美女下車時走光讓人想入非非”,當使用滴滴順風車之後,順風車司機是可以對你進行評價的。而這些“露骨”的評價被網友視為個人信息洩露的罪魁禍首。

支付寶、滴滴們為什麼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

空姐被殺事件之後,公眾逐步發現,滴滴順風車的司機是可以給客戶貼上TAG(屬性標籤)的,司機不僅只能看到叫車者的年齡、性別、工作行業等,還能看到其他人發佈的TAG。

從上面截圖這些信息可以看出:這個乘客很年輕、漂亮、穿著清涼、防備心不強。這就是下手的最優目標。有人憤怒的問到:滴滴為什麼要顯示這些信息?就為了讓司機知道自己拉的是個小姑娘?

和這些標籤功能思路一致的是,滴滴一直在順風車上做了相應的、可以說非常明顯的性暗示。

支付寶、滴滴們為什麼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

好好做打車軟件不好嗎?為什麼要引入社交,給自己惹一身騷呢?

這跟投資人的觀點有極大關係,一家專門做工具的公司估值假使估值能到10億元,那一家做社交的公司它的估值就能達到100億元。騰訊手握著QQ和微信兩大社交利器,不知道讓多少互聯網公司眼饞。

阿里的支付寶儘管已經擁有了數億量級的用戶,但作為一款支付工具,它此前一直未曾斷絕自己的社交之心。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阿里的社交之路其實走得異常的艱辛。

2016年11月,支付寶開放了校園、白領、海外,三個生活圈子,只有女性才可以發帖。芝麻信用分數不夠750分的,只有點贊、打賞的資格,不能留言,不能勾搭。一時間,老司機們開心壞了。支付寶的“生活圈”出現了大量的各種美女圖片,而且美女們穿得非常清涼,姿勢妖豔,充滿xing挑逗和暗示,誘導男性用戶們打賞和評論。

支付寶、滴滴們為什麼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

就連“國民老公”王思聰都在微博發佈帶有支付寶logo的圖片,並寫有“支付鴇”,還不忘評論調侃“o2o賣淫還是蠻屌的”。

支付寶、滴滴們為什麼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

知名媒體人羅昌平也感嘆“黃賭毒的擦邊球,這是中國互聯網的暴發法寶!”隨後,羅昌平也在個人微博上調侃:支付鴇:“社交一小步,援交一大步。”

互聯網的多數產品都來自於人的原始本能。從商業的角度,facebook是以給女性打分起家的,陌陌是以約炮起家的,微博也為了迎合受眾放棄了大V專家,以明星粉絲營銷為主……每一個在誕生初期都充滿了荷爾蒙,而最後大獲全勝。但做產品的核心是什麼呢?不就是抓住人性嗎?之所以每一個這樣的例子能夠成功,都歸結於人性本如此吧。

支付寶、滴滴們為什麼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

要搞清楚支付寶、滴滴、航旅縱橫們必須要做社交的原因,需要先定義兩類互聯網產品。這兩類產品雖然都是行業內常見的模式,但面臨的境況和運營的法則卻大相徑庭。

一類是內容型產品,包括淘寶、騰訊的QQ、微信。淘寶的內容是來自商家,即時通訊的內容是用戶自己生成的交流信息。像即時通訊產品這樣能夠不需要運營方干預自動生成大量信息的產品形態自然是最優的;而淘寶這種內容生成方式則是需要大量人為運營,一旦形成規模,也算是很穩定的產品形態。

除了社交、人為運營兩種內容維護方式,近幾年大數據也成為運營內容很重要的手段,這裡典型的產品是今日頭條這類新聞閱讀產品。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內容型產品即產品本身是內容的承載平臺,用戶看重的是平臺上的內容。

還有一種功能型產品,也就是產品本身包含特定功能,用戶只是為了使用該功能而使用產品。產品運營者也往往不需要做內容維護,只是做技術維護即可,最典型的例子是百度。

支付寶、滴滴們為什麼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

內容型和功能型產品有一個很重要的運營標準上的不同,那就是內容型產品希望用戶使用的時長越長越好,而功能型產品則認為用戶越快使用完該功能說明用戶體驗越好。所以內容型產品天然有一個優勢就在於有更為豐富的流量資源可以利用。而功能型產品則比較矛盾——產品做得越好,用戶流失的越快。

解決這一商業矛盾,百度的做法是佔據流量分發的上游。雖然產品本身的內容不足以留下用戶,但分發流量這個事情也是很賺錢的。

如果一個功能型產品既不能轉化為內容型產品,又不能夠佔據流量上游,那麼它就危險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百度之所以面臨困境也就這個原因——流量扁平化,大家都是原生APP,平起平坐,誰都沒法真正做到流量上游。

在淘寶中購物只能使用支付寶支付,這就相當於一個鐵飯碗,只要淘寶的流量不下降,支付寶就完全不用擔心自己會有什麼麻煩。

不過在互聯網行業裡,其實並不存在真正的鐵飯碗。行業變化太快,誰都說不準明天會不會出來一個顛覆性產品。

如何改變在流量末端的被動狀況,實現流量的再運營呢?答案就是社交分享。將消費支付行為變為社交分享的內容,提高用戶活躍度。

支付寶、滴滴們為什麼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

今日的航旅縱橫事件讓工具類產品做社交的話題又沉渣泛起。中國互聯網其實有一個特別搞笑的錯位。

當下出現了一個挺特殊的現象,微信做社交沒問題,但只要碰商業化,就有人罵。支付寶做社交被用戶罵,但做商業化沒有人罵。所以,做產品就跟做人一樣,還是應該盯著自己的長處,少看自己的短處。

支付寶、滴滴們還是老老實實做產品吧。反正錢也不少賺,不要老盯著人家碗裡的肉,更何況自己碗裡的肉已經夠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